◎ 葉傾城
逆耳未必是忠言
◎ 葉傾城
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個很兇的女人:“你是號碼××的機主嗎?你有個獎品在我們這里,怎么還不來拿?”
我覺得此事有詐,但她那么兇,兇得像我們向來熟悉的基層機關(guān)工作人員,令我遲疑了,我說:“那我不要了。”她吼道:“你說不要就不要?禮品有保存期限,過時要罰款?!蔽也怀赃@一套:“那你扔了唄。”“要扔你自己過來扔,我們的地址是……”我掛斷電話,斷定那是以粗暴來偽裝理直氣壯的騙子。
這一招肯定是對付老人的。他們活了大半輩子,每次去機關(guān)辦事都看慣了那嘴臉,被人呼來喝去,以至于后來一聽人呵斥就唯唯諾諾——都是有權(quán)在手的人,隨時能夠難為你、折騰你,趕緊乖乖聽話。
我去陽臺向我媽通報了騙子的新伎倆,結(jié)果她見多識廣,只哼了一句:“這種人多了去了!就是要讓你心里打怵,你就聽她的了?!?/p>
中國人都是在批評與訓斥下長大的,父母、老師、長輩、領(lǐng)導……看你哪一點不順眼,都能對你“耳提面命”。話多半不好聽,但俗話說“刀子嘴豆腐心”——仿佛越難以入耳,越能證明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一年,我做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靠嘴吃飯卻偏偏長了口瘡,疼得要命。有人建議我喝龜苓膏——要最苦的那種,能清火。它苦得難以下咽,但對我的口瘡全然無效——它苦口,卻不是良藥。
所以,逆耳的,也未必是忠言。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