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桂梅 張銳
部分青少年學生因為缺少必要的關(guān)注和價值滿足,常以偏離主流價值的“炫壞”行為來顯示自己的價值和對生命的抗爭,對此要正確地區(qū)分“炫壞”行為與一般問題行為、正常的炫耀行為,從青少年學生的需求入手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其健康成長。
“炫壞”行為 價值需求 教育引導
青少年學生常常有炫耀的心理與行為,大多以財富、能力、權(quán)力作為資本,不過也有部分青少年喜歡將偏離主流價值甚至不良的行為作為“炫耀”的資本,筆者將之界定為“炫壞”行為。雖然這種行為屬于問題行為,但與一般的問題行為有所不同,若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難以保證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其表現(xiàn)、特點、成因和教育策略進行分析,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一、“炫壞”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
要想正確區(qū)分青少年學生的“炫壞”行為,就須要了解其基本表現(xiàn)形式。筆者認為,青少年學生的“炫壞”行為主要有以下四種表現(xiàn)形式。
1.投射性“炫壞”
在一些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身上,由于自身缺少正常炫耀的資本,多是將家人、熟人不良的行為表現(xiàn)作為資本,如經(jīng)常炫耀自己的哥們、姐妹或者其他人多么牛氣,多么霸氣,或者多少人怕他們等等。似乎別人的“本事”就是自己的“本事”,以此為自豪。
2.夸張性“炫壞”
有些學生遇事后,不是按照正常的方式處理,而是夸大行為的后果,擴大矛盾事態(tài),明顯與事件本身的處理方式不相符。如同學間無意中發(fā)生碰撞或沖突,這類學生往往會從爭論指責發(fā)展到謾罵,甚至是簡單的事件升級為打群架。似乎有這么多“朋友”幫忙,既能找回面子,又能顯示自己人緣不錯。也有學生表現(xiàn)為身體的自殘、刺字,通過這種夸張的表現(xiàn)方式,顯示自己膽子大、敢對自己下手,有時會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如致人傷殘等。
3.折騰性“炫壞”
盡管很多時候事不關(guān)己,但有些學生還是會故意找茬,這種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課堂中或教育過程中。如在課堂上故意搗亂、弄點惡作劇,或者喝倒彩、與老師故意對著干等。具有這種行為方式的學生覺得別的學生都不敢與教師對著干,自己有本身,敢這么做。
4.另類式“炫壞”
有些學生故意以“另類”的方式表現(xiàn)出與別人不同,如穿奇裝異服,或者交往中故意說臟話、說大話等等,學生希望以這種另類的方式引起別人的注意,獲得應有的價值滿足。似乎只有這些表現(xiàn)才能讓自己與眾不同。
二、“炫壞”行為的主要特點
青少年學生的“炫壞”行為偏離主流價值和管理的規(guī)范,且常常表現(xiàn)在問題學生身上,一般都是當成問題行為處理。實際分析一下,“炫壞”行為與一般問題行為還有著不同的特點。
1.外顯性
炫耀是很多學生正常的心理,由于這些學生缺少正常的炫耀資本,也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才會用這種“炫壞”的方式來展示自己所謂的能力和素質(zhì)?!办艍摹毙袨轫氁ㄟ^外顯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有時甚至是夸張性的表現(xiàn),否則就不足以稱作“炫”?!办艍摹毙袨榈闹攸c不在于問題本身,而在于“炫”上,這是“炫壞”行為與問題行為較為明顯的區(qū)別。有些問題行為帶有實質(zhì)性的破壞,或者明顯違反校規(guī)班紀,學生未必一定顯現(xiàn)出來,甚至很多問題行為帶有一定的隱蔽性,如學生私自拿別人的東西,很少有學生公開宣稱自己是小偷。
2.宣泄性
青少年學生的“炫壞”行為一定與預期的需求未能獲得滿足有關(guān),或者表現(xiàn)對某種預期價值的渴望,或者表現(xiàn)出對自己權(quán)利的抗爭等,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學生都是為了宣泄出內(nèi)心的情緒、需求等等。一般問題行為雖然也有這些表現(xiàn),但前提未必就是需求未得到滿足的原因引起,比如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也許僅僅是因為聽不懂。所以,從學生行為的價值追求上也可以對是否“炫壞”行為做出一定的判斷。
3.攻擊性
既然“炫壞”的目的在“炫”,那么常常會有激烈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攻擊性表現(xiàn),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自身行為的攻擊,包括自殘甚至自殺行為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攻擊,包括強烈的軀體攻擊,如動刀子甚至打群架等等?!办艍摹毙袨榈墓粜圆粌H強烈,而且明顯地超出事件本身應該采取的方式,一旦教師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fā)惡性事件,應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視。
4.團體性
“炫”的行為實施后常有人注意、欣賞,也就說有一定的存在市場,同伴欣賞、接納其行為表現(xiàn),能夠讓“炫”者獲得預期的價值和滿足,不然學生就不會再“炫”下去。成人認為不適當?shù)男袨榉绞?,在特定的群體中未必如此。如學生上課故意搗亂,常會在受到忽視的學生群體中得到認可。一般問題行為盡管也違反紀律,比如未完成作業(yè),可能就沒有這種團體性的特點。
5.消極性
任何問題行為都有一定的消極性,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利,“炫壞”行為也是如此。與一般問題行為不同,“炫壞”行為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較強的破壞性,這與行為的外顯、夸張以及攻擊等特點相對應。二是極易造成不良的班級氛圍,這與團體性的特點相對應,一旦其行為方式成為班級的主流,很容易引起班級輿論導向的偏差。從這一點上看,班主任應正確地辨別學生的“炫壞”行為,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三、“炫壞”行為的產(chǎn)生原因
“炫壞”行為大多表現(xiàn)在處在青春期的學生身上,既然如此,有必要從青少年的成長階段、教育方式以及其生存環(huán)境等方面分析其產(chǎn)生原因,為后續(xù)的教育措施提供參考依據(jù)。
1.特定階段的行為方式
學生進入青春期后,處在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時期,成人感增強,渴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和應有的價值地位,然而現(xiàn)實中,有些學生沒有足以炫耀的光耀資本,加之教育的統(tǒng)一性要求和排序的評價方式也讓不少青少年缺少應有的尊重和價值。在渴望得到他人認可的過程中,所選擇的行為方式與主流的價值觀有所偏離,而在朋輩群體中,其“炫壞”行為能夠得到這個圈子的認可,被看作是有本事的表現(xiàn),實質(zhì)上也誘發(fā)了青少年學生“炫壞”行為的產(chǎn)生和延續(xù)。
2.當前的教育教學偏差
從教育的目標看,理應讓每個人都喜歡學習并且獲得有價值的體驗,然而在目前過分看重學業(yè)成績并將其作為重要評價標準的現(xiàn)實情況下,大量灌輸式、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依然存在,有時教師甚至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習差、不努力學習的學生,學生無法滿足內(nèi)在的需求和獲得有價值的過程體驗。在苛刻的控制下,很容易表現(xiàn)出一種逆反心理,很多青少年學生會表現(xiàn)出“炫壞”行為,以對抗枯燥、單調(diào)的學習生活和顯示自我的存在。
3.學校管理方式的問題
學校和班級作為一個群體性組織,一定要有相應的規(guī)則和制度,從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出發(fā),也應該通過相應的制度作出約束和規(guī)范。問題是,當這些處罰偏離了正常的程度,而成為一種控制時,學生不僅會表現(xiàn)出抗爭,甚至會以故意破壞紀律來表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同時,教育如果缺少了理解和關(guān)注,僅僅成為制度和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青少年學生就不能在遵守制度中體驗到應有的價值。既然在學習上獲得不了成功,又處在一種高壓的制度約束下,“炫壞”行為實際上是在嚴厲的制度管理中爭得了一定的自由和空間。
四、對“炫壞”行為的教育引導
“炫壞”行為多表現(xiàn)在問題學生身上,簡單地按照問題行為的處理方式有時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當然,理想的教育應該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正常的價值體驗。然而這些措施往往涉及到教育體制的變革并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就要求班主任應加強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追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針對已出現(xiàn)的“炫壞”行為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1.轉(zhuǎn)換視角看待學生的問題行為
青少年學生未必不想有良好的表現(xiàn)和一定的成績,但是,有些學生雖然自身努力卻依然找不到應有的價值,這些學生在正常的學習生活氛圍中多是體驗到挫敗,只好通過與主流價值不符的“炫壞”方式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和對生命的抗爭。筆者認為,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偏差的行為方式,這也是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當然,同一行為在不同的視角下有著不同的價值定位和處理方式,在傳統(tǒng)的視角下,這些行為本身是從負面的角度加以界定和描述的,教師對這些行為也會采取強壓或控制的教育方式。教師面對學業(yè)成績不良或者有問題的學生,常常會貼上不良的標簽,這種標簽的存在既影響了學生正常的發(fā)展與需求,也會影響到后續(xù)的行為表現(xiàn)。在這種視角下,學生會以不同的抗爭方式來表現(xiàn)個體的需求和價值,當青少年正常的需求和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接納時,很容易誘發(fā)青少年的“炫壞”行為。這就要求教師要轉(zhuǎn)變教育理念,理性地看待學生的行為,從優(yōu)勢的視角看待每一種行為背后的合理性,理解學生的需求表達方式,注重給予青少年應有的尊重,滿足其合理的要求,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炫壞”行為的出現(xiàn)。
2.尋求替代性行為方式
青少年學生“炫壞”行為的實質(zhì)是為了獲得價值和內(nèi)心的滿足,學校進行整體的改革既然有難度,作為班主任就要從自身的權(quán)限范圍內(nèi)尋求有效的替代性行為,讓學生找到應有的價值感和滿足感。從差異的視角看學生,有些學生在學業(yè)上不能獲得成功,未必沒有其他方面的特長,只要班主任善于觀察和了解,總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培養(yǎng),如針對體育或其他方面特長的學生,可以通過課程、活動或其他方式給予必要的關(guān)注。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生“炫壞”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認可,那么班主任就要為學生搭建才能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示空間,當學生有了可以顯示自身價值的空間后,大多數(shù)學生就不會采取“炫壞”的方式。
3.恰當辨別和處理“炫壞”行為
“炫壞”行為的出現(xiàn)與學生的需求和價值有關(guān),但是由于其多以“問題行為”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就需要根據(jù)“炫壞”行為的特點以及學生行為的動機做出合理的區(qū)分,并根據(jù)表現(xiàn)的程度和成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這是最后的補救性措施,以避免“炫壞”行為造成惡性事件,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分析出學生的行為屬于“炫壞”行為后,班主任有兩項工作須要進一步落實。一是要從班級氛圍入手,建立良好的班集體。在一種正向的、健康的班級輿論氛圍中,學生的“炫壞”行為就沒有市場,這樣,學生就不會繼續(xù)采取這種方式。因此,班主任要注意班級的輿論導向,著力建設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氛圍。二是針對“炫壞”行為的心理動因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如學生因為受到忽視而期望引起注意,此時教師的批評、教育都會強化這種預期價值的實現(xiàn),教師可以暫時忽視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轉(zhuǎn)而在以后的交往中關(guān)注、了解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表現(xiàn)機會。如學生認為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傷害時,就要分析具體的原因,屬于教師的原因,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是學生自身原因,要注意分析引導。如學生自認為失去面子或者沒有價值,教師就要反思處理問題的方式,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并給予一定的展示機會。這樣,從成因上解決問題,也可以避免持續(xù)性的“炫壞”行為。
“炫壞”行為是特定階段學生采取的特定表達方式,對教育有著一定的不良影響,對班級的健康發(fā)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消極的一面,對此,不能簡單地沿用常規(guī)的問題處理方式,而是要認識到這種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處在該情境中的學生表達方式的合理性,在理解和接納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尋求針對性的教育措施,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