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
近年來,隨著“文化熱”的升溫,名人的故鄉(xiāng)也多了起來。目前已有三個省的三處地方均自稱是老子故里,曹雪芹故鄉(xiāng)則是三省四地,而李白故里竟增至兩國四地……“人挪活”,誰不是從居無定所的原始狀態(tài)進化而來?但故鄉(xiāng)是生命之根。曹禺出生于天津,其遠祖也是從江西南昌宦游到湖北潛江,并定居于此。待年深日久,其故鄉(xiāng)何處說不定也會成謎。曹禺之幸,在于離世前7年,便親筆寫下了:“我是潛江人”!
1989年11月5日,趁潛江“曹禺著作陳列館”開館,他派夫人李玉茹到場獻上了自己的題詞:“悠悠白云,故鄉(xiāng)情切?!弊屌畠喝f方臨場宣讀了《我是潛江人》的親筆長信:“多少年來,我像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我走過不少地方,沒有一處使我感到這是我的故鄉(xiāng),是我的父母之邦……我從來沒有到過潛江,但是近八十年了,我認為我是潛江人,這種貼心的情感……像是其中有血與肉的聯(lián)系。”
潛江,楚文化的發(fā)祥地,北枕漢水,南接長江,東臨仙桃通武漢,西靠荊州達宜昌,正是江漢平原腹地。此地有曹禺也是一幸。近幾十年來,潛江又陸續(xù)建起了曹禺公園、曹禺廣場、曹禺陵園、曹禺戲樓、曹禺紀念館……城市的文化面貌正因曹禺而發(fā)生變化,而曹禺在家鄉(xiāng)也有了最完整、真實的展現(xiàn)。令許多曾不止一次看過他的幾部經(jīng)典大戲、自覺對他有興趣且絕不陌生的人,也感到驚異,會情不自禁的舉一反三,深長思之。曹禺的個人生活很馬虎,戲劇學(xué)校搬到四川江安后,他晚上寫作,白天給學(xué)生上課,有時課正講到興頭上,老鼠從他的脖子里爬出來。其實老鼠早就鉆進他的棉衣里,穿衣服的時候他竟全然不知。當(dāng)時他家里的地上全是手稿,老鼠沒有把《原野》吃掉,已屬萬幸。一次在公眾場合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胳膊很涼,那時候穿衣服,里面會有一件厚點的,外面罩件大褂,原來他出門穿衣服時沒有把里面厚衣服的袖子穿上。為此他毀了自己才子佳人型的因戲結(jié)緣的第一次婚姻,太太愛干凈,管他又不聽,就連讓他洗澡這樣的小事都別別扭扭,他用腳把水?dāng)嚨脟W嘩響,從外面聽聲音像在洗澡,其實他在里面捧著本書看入了迷。
就是這樣一個自己不修邊幅的人,卻能指導(dǎo)專業(yè)演員化出精致的戲妝:“你知道搽粉應(yīng)該從哪兒開始?臉的最高點——鼻子?!币粋€在生活中看似糊里糊涂的人,對待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卻極端嚴謹、勤奮、精細,大到結(jié)構(gòu)、人物、情節(jié),小到每一句臺詞,每一件道具,無不潛心設(shè)計,所以《雷雨》的問世成了“中國話劇成熟的標(biāo)志”。有的導(dǎo)演在排練時想刪掉某個部分,他的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心臟被拿掉了!他常說,戲劇效果不是現(xiàn)場的熱鬧,而是觀眾離開劇場后的思索?!皯蜓萃炅?,人散了,我甚至愛那空空的舞臺……戲比天大,院比人大!”在創(chuàng)作選材上更是決不馬虎、決不遷就,上世紀80年代初,社會問題劇非常受歡迎,有人勸正處于“創(chuàng)作苦悶期”的曹禺不妨一試。他卻斷然拒絕:“戲不能這樣寫,要寫人,寫人生,寫人類。我的戲絕不是社會問題劇,是一首詩。”“我的作品是用感情寫出來的,我是一堆感情?!彼且粋€為戲而生,自己也一身是戲的人。追求生活簡單,是不想讓任何享受成為自己的負擔(dān),所有那些生活中的邋遢趣事,都是對創(chuàng)作的一種成全。
曹禺性格中的“兩極”特點,還體現(xiàn)在對別人隨和,對自己苛刻。在戲劇界他是出名的“三好先生”,別人演他的作品總是說贊揚的話:導(dǎo)演好,演員好,舞美好。碰上實在不滿意的頂多就是嘆嘆氣:“你講的比我寫的好”——還是繞著彎子說句好話。錢谷融評價他:“人太好,總是說好話,善良人?!彼幕咀鋈藨B(tài)度就是“誠懇、歉疚、自責(zé)”。1942年用一個夏天改編巴金的《家》,是非常成功的,巴金在桂林讀完手稿極為贊賞他的才華,稱其是“真正的藝術(shù)家!”然而曹禺在提到巴金時常掛在嘴邊的是“我不如老巴?!鄙鲜兰o80年代初有人要寫他的傳,他卻說:“你要寫我的傳,就把我的苦悶寫出來?!?/p>
解放后為寫不出“大東西”而苦悶的大家,不止他一個,究其實又有哪個作家能心想事成、下筆就能達到自己向往的境界?但最讓他為此痛心疾首,公開說出自己的苦悶?zāi)酥两^望:“我要寫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情愿不活下去?!笔裁词恰按髺|西”?他23歲寫出《雷雨》,25歲發(fā)表《日出》,27歲創(chuàng)作《原野》……兩年一部經(jīng)典,這就是大手筆、大東西。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在曾家?guī)r50號對曹禺說過一句話:“足下春秋鼎盛,好自為之?!彼懿灰簧嗔看搜裕磕菚r文藝界的精英們常在張瑞芳家里聚會,曹禺穿長袍嘟嘟地跑來了,見到周恩來便將就著斜坐在椅子邊上,周恩來就說:“你好好坐著,別這樣坐”,這句話到后來就演變成“要這樣,別那樣”的警語,也讓他掂量了一生。文革前,已經(jīng)貴為國務(wù)院總理的周恩來曾交給他一個任務(wù),他卻總是不能拿出讓自己滿意的東西,一天偶爾照鏡子,從鏡中竟看到了兩個自己。這是精神分裂癥的前兆,周總理知道后囑托大家再不要和他談創(chuàng)作、論藝術(shù),為分散他的注意力,輪流請他出去吃飯。吳祖光去看望他,說你太聽話了。他立刻站起來:“你說得太對了,我總是聽領(lǐng)導(dǎo)的,領(lǐng)導(dǎo)一說什么,我馬上去干,有時候還揣摩領(lǐng)導(dǎo)意圖……可是,寫作怎么能聽領(lǐng)導(dǎo)的呢!”他還將黃永玉批評他的信掛在墻上……如此這般本來是一種司空見慣、心照不宣的現(xiàn)象,因曹禺的自責(zé)和不甘,成了著名的“世紀苦悶”,整個“文藝界的苦悶”。曹禺的“苦悶”,像“錢學(xué)森之問”一樣,是很難有答案的,他卻至終都在尋找原因,企圖沖破這個困局。他說外因是社會活動太多,開會,開會,總是開會就寫不出東西來啦。內(nèi)因是沉不下去,“那種深重的絕望,把人箍得有多么緊!”他甚至公開承認“我讀過幾章《資本論》,可是沒看懂?!卑雮€多世紀來,經(jīng)??煽吹轿幕司囊谩顿Y本論》里的話語,或大講讀此書的心得感悟,或許只讀了幾章還沒有讀懂,甚至連一章都沒讀過的也大有人在,但敢于說出來的恐怕就是這位曹公了。
“悲劇有滋味,人生不是滋味”。這是曹禺表達苦悶的名句。榮格說性格即命運,人們普遍將曹禺的特別苦悶歸結(jié)于他的性格。然而性格哪兒來?又焉知不是命運造成的?他出生三天喪母,母親的胞妹隨即成為他的繼母,此大不幸卻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與戲劇結(jié)緣,并劇烈影響乃至決定了他生命的色彩和走向。因為繼母是戲迷,常懷抱著他去看各種戲,于是他才能自襁褓中就開始接受戲劇的哺育和熏陶。祖母為他取名萬家寶,在戲迷圈里他很快就得了個“小寶貝”的雅號。他5歲進私塾,讀經(jīng)背詩之余最熱衷的游戲,就是與小伙伴們編戲演戲。10歲結(jié)束私塾,進入天津銀號“漢英譯學(xué)館”學(xué)英文。15歲正式加入南開中學(xué)文學(xué)會及創(chuàng)建于1909年的南開新劇團。16歲將繁寫的“萬”拆開,演化為“曹禺”這個名字,開始在報紙上連載小說……所以他說自己是“童年苦悶,少年苦悶,中年苦悶,老年苦悶(只將處于創(chuàng)作顛峰的青年期除外)”,苦悶的緣由就是母親的死,還有姐姐的死、父親的死,他們活著的時候門庭若市,死后又是另一種眼神,他看到了世人的嘴臉……這是他苦悶的源頭,或許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動力。
正因為他的苦悶如此真實、如此深刻,在這個時代特別具有典型意義,當(dāng)人們有機會重讀曹禺時,就覺得格外感天動地。2004年紀念《雷雨》發(fā)表70周年,南北演藝界的“大腕”,組成“明星版”強大演出陣容,在全國巡演《雷雨》100場,每場歷時3個多小時,連100元的站票也一搶而空。而且“演到哪,雷雨下到哪,在北京保利劇院一開門便雷雨大作”,曹禺女兒萬方不禁一次次呼喊父親的名字。演員和觀眾都說是曹公“顯靈”。若曹禺果真泉下有知,當(dāng)是積郁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大苦悶的終極爆發(fā),得到了天地萬物的呼應(yīng)和同情。曹禺晚年淚多,潛江花鼓劇團進京,演出結(jié)束后他激動地走上舞臺,放開嗓子大喊:“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見老鄉(xiāng)是可以堂皇放開淚閘的機會。話劇舞臺上有口皆碑的傳奇人物于是之過60壽誕,曹禺即興題詞:“初望殿堂,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fù)歸平正。往復(fù)追尋,漸悟妙境。思慮通審,志氣和平。風(fēng)歸自遠,才見天心。求藝無垠,可勝言哉?!边@何嘗不是他想要的境界?自況中不無欽羨。
其實,曹禺有一部《雷雨》就足以不朽,何況《雷雨》之后還有兩三部好戲!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些巨匠就是以一部、甚或半部經(jīng)典傳世??纯礉摻藿ǖ钠邆€紀念曹禺的建筑物,是當(dāng)?shù)刈钣衅肺?、也是最吸引人的景觀,就可證明這一點。曹禺最終能魂歸故里,何況是這樣一個豐富而深刻的靈魂,被故鄉(xiāng)如此隆重地敬奉著、紀念著,是個巨大的福報。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機會,印度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想擺脫英國長達近200年的殖民統(tǒng)治,有記者問當(dāng)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莎士比亞與印度哪個更重要?”丘吉爾隨口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寧可失去50個印度,也不能失去一個莎士比亞!”這不是對印度的蔑視,而是對可遇不可求的文化巨星的崇敬。沒有這樣的巨星,人類便不能進步,他們的光芒照耀和滋養(yǎng)著一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精神。正是潛江,將曹禺和楚風(fēng)漢韻連接起來,實乃文化之福,潛江之福!
責(zé)任編輯/廖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