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越南在第31屆亞奧理事會全體代表大會上,經(jīng)過精彩的展示說明戰(zhàn)勝其他城市,獲得了第18屆夏季亞洲運動會的舉辦權。2014年4月17日,越南政府總理阮晉勇宣布,放棄2019年第18屆亞運會的主辦權。僅僅一年半之后,越南卻宣布放棄主辦亞運會,這樣的“棄辦”事件在亞運、奧運的舉辦史上極其罕見。
越南政府對外發(fā)布的理由是越南對于舉辦大型亞運會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同時越南國內在近幾年,經(jīng)濟仍處于困境。
我們認為,越南“棄辦”亞運事件說明:新興國家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在不斷增強。越南“主辦”與“棄辦”的不停變換,表面上看似政府的翻云覆雨,實質是政府的決策問題,越南政府決策的隨意性和決策機制的非科學性,讓我們在思索:政府究竟應當怎樣決策?
有媒體批評道:越南成功申辦亞運會這樣的國際賽事,既能體現(xiàn)越南的綜合國力,更能向亞洲乃至世界展現(xiàn)越南的國家形象,提高越南的“國際地位”,政治意義巨大。更何況近一年來,越南經(jīng)濟總體情況已經(jīng)改善,對于這樣凸顯國家形象的“政治任務”,不能單純用經(jīng)濟價值來衡量。
據(jù)《經(jīng)濟學人》2013年報道,巴西百姓認為,在世界杯場館建設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腐敗。政府花費巨額資金籌建大型賽會的場館,卻不顧百姓民生之苦,他們打出了“世界一流的場館,三流的醫(yī)療和教育”“不要世界杯,要面包”等標語,對政府進行抗議。加拿大蒙特利爾和希臘的雅典在舉辦奧運會后,都出現(xiàn)了巨額虧損,增加了納稅人和老百姓的經(jīng)濟負擔。
我們認為: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是一項非常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其經(jīng)濟收益并不十分明顯,為了舉辦好一屆體育盛會,往往給所在城市的居民帶來種種不便甚至要做出很大的犧牲。越南棄辦亞運會反映了越南對大型賽會有了更理性的認識。正如越南財政部所言,在當前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好的境況下,“好錢要用在刀刃上?!痹侥险凇耙孀印边€是“要民生”的問題上,放棄了“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終選擇了后者。畢竟應該不應該舉辦亞運會,本質上還是政府如何花錢的問題。
越南放棄舉辦亞運會,經(jīng)濟因素無疑是重要考量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因為在申辦之前,越南也知道自己沒有大型賽事的舉辦經(jīng)驗,而且在越南申辦的2012年,經(jīng)濟增長就很低迷,這些不是今日才發(fā)現(xiàn)。因此,越南放棄亞運會舉辦權必然有著經(jīng)濟之外的更深層次理由。
2014年3月,越南就舉辦了聽證會,針對舉辦亞運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辯論。實際情況是越南舉辦亞運會,既缺乏經(jīng)濟支撐,更缺乏民意支持。越南政府認為:舉辦亞運會可以提振經(jīng)濟、提供就業(yè)崗位。而越南百姓認為:雖然主辦亞運會暫時可能增加一些工作崗位,但這些工作崗位轉瞬即逝,與主辦亞運會的巨額開支相比較,顯然是得不償失。
2014年4月,越南《青年報》的調查結果顯示,84%的人不支持越南舉辦亞運會;而越南《快報》的在線調查中,6800多名受訪者中超過6000人投票選擇“放棄舉辦”。
我們認為:越南放棄亞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民意所向,是民意對決策的影響力。政府決策包含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用科學決策引導民主決策,用民主決策完善科學決策,才能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統(tǒng)一。一些政府決策失當,往往表現(xiàn)為民意未得到充分尊重,大型活動的舉辦不完全是政府行為問題,它既是政府施政,屬于政府的“權力”,又與“民生”息息相關,屬于百姓的“權利”,擺正“權力”與“權利”的關系,才能實現(xiàn)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結合。民意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力,折射出越南政府所謂“政治改革的成果”,同時從政府施政的角度看,也反映出越南政府能夠面向現(xiàn)實,及時修正錯誤,在順應民意中“就驢下坡”,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歷史經(jīng)驗表明:大型體育賽事的政府預算,往往存在很大的水分。多哈亞運會,共開銷28億美元;廣州亞運會的總支出是1200多億人民幣。而近年的國際大型賽會超支問題十分突出:2012年倫敦奧運的直接支出是原預算的五倍;2010年英聯(lián)邦運動會,印度超支四倍;2008年北京奧運所建的主體育場——鳥巢,預算為35億元,而實際開支普遍估計超出一倍。
我們認為:越南政府對舉辦亞運會的預算沒有進行認真科學的評估,嚴重脫離實際,只是在大會上用聲情并茂的陳述和不存在的規(guī)劃完善的預期“忽悠”到了主辦權??梢哉f,越南最初的所謂預算,只是瞞天過海,帶有一定的欺騙性。無數(shù)事實證明:欺騙不能代表民意,激情也不能代表科學。嚴重離譜的預算,是越南政府故意為之,舉辦亞運會就是一個釣魚工程,反映出越南政府決策具有明顯的“拍腦門兒”特征。在市場經(jīng)濟的背景下,大型活動的舉辦應進一步確立“市場化”的原則,融“政治”于“經(jīng)濟”。
如果說舉辦亞運會反映出越南政府施政的盲目性,那么“棄辦”決定則體現(xiàn)出了決策理性。承認“差錢”的現(xiàn)實,是唯物論的認識理性;政府支出受制于預算,是決策中的法治理性;把有限的財力優(yōu)先用于改善百姓生活,是決策中的民生理性;尊重民意,敢于“打退堂鼓”是決策的民本理性。
科學決策首先解決的是決策的導向問題,既要做到實事求是,又要做到統(tǒng)籌兼顧。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無可非厚;牢記“富民安民”也理所應當;借舉辦活動完善城市功能當屬抓住機遇;給群眾送來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糧,那叫物質精神“雙豐收”。只要政府“算好了幾筆帳”,政府的決策就是科學的決策。當然,政府決策要和當?shù)貙嶋H情況相符合相適應,政府的科學決策一定要落實到促進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上,落實到改善民生上。那么,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就從根本上統(tǒng)一起來,只要“科學”反映了“民意”,“民意”就一定會支持“科學”;也只有“科學”反映了“民意”,“民意”才會支持“科學”。
政府決策是一篇大文章。公共事務涉及公共利益,涉及公共利益,要注重決策的民主化,充分尊重公眾,尤其是當?shù)鼐用竦囊庠?,秉持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行政,切實踐行群眾路線。
作者簡介:
谷建恩(1966— )河北平山人,石家莊市委黨校公務員能力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