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珉璇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29-01
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囊括了千姿百態(tài)的美。地理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關系和諧美,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這個優(yōu)勢,用地理學科蘊含的美去陶冶每個學生,在地里教學過程中注入美的情感,有目的地滲透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能夠感受美、獲得美感,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
1 讓學生體會地理教學的情境美
初中地理教學應該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感覺到上地理課心情愉悅,就像倘佯在風景秀麗的山水之間,令人感到美不勝收,絕不能形成地理課就是老師枯燥講解、學生死記硬背的模式。
1.1巧用故事創(chuàng)設懸念美
教材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知識,教師若適當引用生動、形象的材料加以印證,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又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赤壁之戰(zhàn)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周瑜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并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么“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zhàn)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guī)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后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1.2借助多媒體展示動態(tài)美
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于一體,能使一些抽象、難懂、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借助多媒體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地理事物和現象,使得教學環(huán)境和氣氛更加生動優(yōu)美。另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供了大量學生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它可以將緩慢進行的地理過程在短時間呈現,如地球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可以將世界各國的旖旎風光呈現在眼前,使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愉悅中形成地理科學概念。
2 讓學生感受地理教師的語言藝術美
課堂語言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優(yōu)美的語言,不僅是傳遞信息的良好載體,而且是塑造美、體現美的源泉。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和地理景觀,絕大部分不能靠感官直接認知,雖然現在大多是多媒體課堂,但畢竟更多的還是要靠教師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地帶領學生進入美妙的地理課堂。
2.1利用古詩詞增添課堂詩韻美
古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優(yōu)美的詩詞,在這些詩詞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現象,揭示地理規(guī)律的詩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內容可結合情景吟誦詩詞,渲染意境,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在講“我國地勢”的時候,先列舉一些與大江大河有關的古詩詞,如 出自李煜《虞美人》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然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詩人筆下的河流都向東流去?學生根據水往低處流的規(guī)律,通過分析可得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因此大部分河流都自西向東流。通過詩詞這個媒介,學生不僅能掌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而且對詩詞的描寫也豁然開朗,加深了對詩詞的理解。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可引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學生由此記住了氣溫垂直變化規(guī)律,即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就降低0.6℃。適當地運用這些富含地理知識的詩詞,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詩韻美,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2利用歌曲烘托課堂樂感美
音樂是一種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聲音藝術,其中不乏有對地理事物描寫的好作品,這些音樂作品形象地表達地理科學的內涵,有些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規(guī)律,具有一定的地理科學價值。在地理教學中,恰當地把音樂作品和教學內容巧妙結合,使學生在美感體現中學習地理。
3 讓學生感知開放性地理活動的實踐美
教室是我們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但是帶領學生們偶爾的走出教室能使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讓他們去發(fā)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一方面可以加深對地理內容的學習, 同時又可以在活動中進行形象生動的審美教育,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
4 讓學生感悟地理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美
在地理學的發(fā)展史上,既有眾多的地理大發(fā)現,又有成千上萬的地理學家堅忍不拔的探索和人類的巨大貢獻,在地理學科中滲透科學史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深厚的知識背景,開闊學生視野,使其從中得到精神的感染與思想的熏陶。在科學史上,眾多優(yōu)秀科學家為堅持和捍衛(wèi)真理或遭受重挫,或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布魯諾、伽利略因支持與宣傳日心說,而慘遭羅馬教廷的殺害與監(jiān)禁;哥倫布、麥哲倫、徐霞客勇往直前地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置生死而度外;為進一步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魏格納只身前往格陵蘭島腹地,不幸在他50歲生日那天遇難......在教學中,通過對這些地理學家典型事例的學習,讓學生們感受到地理科學家為追求真理勇于奉獻犧牲的精神美。
初中地理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美,包涵自然美、人文美、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美在日月星辰,美在滄海桑田,美在春夏秋冬、風霜雪雨,美在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我們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發(fā)現教材中美的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充分運用審美的因素去感染學生,讓師生一起踏上美麗的地理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