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楊建
一位學生家長曾經(jīng)對我說:“金老師,我們家孩子特別調皮,在學校里一定闖了很多禍,給你添了很多麻煩吧?”我答:“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個性的人,和不同的孩子打交道,讓我感覺到做班主任是快樂的?!?/p>
的確,班主任工作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且這個“人”,還是正在不斷成長的、各不相同的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班主任的處事風格,班主任的思維方式,對這些“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班級工作無小事,班里事事皆育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不是在“與人斗”,而是在處理學生方方面面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育人”,我將這些總結為班主任工作中的“五字箴言”。
一、“預” —— 提前布局收奇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主任工作是一個細致而又全面的工作,很多事情,需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雖然,“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是畢竟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效率。對于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來說,必須把浪費降低到最低,把效益提高到更高。
帶第二屆初一學生時,在第一節(jié)班會課上,我便與學生明確:“所有的答題除有特殊要求外,一律用黑色水筆作答,如有錯誤,堅決不允許用修正帶、膠帶等。”
學生質疑:怎么會不出錯?寫錯了怎么辦?
我答:寫錯了可以用刪除線畫掉。這樣一方面保證了卷面的清潔,另一方面也能呈現(xiàn)你思維的痕跡,使你對錯誤認識更加深刻,讓這個錯誤變得有價值。更重要的是,人生無法涂改,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首先要對你寫的每個字負責,這就迫使你落筆要有據(jù),謀定而后動,三思而后行。
至此,不允許用修正帶就成了本班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慢慢地,學生的卷面也清爽多了,特別是在語文學科上有一些“功利性”成效——加到卷面分。學生也逐步養(yǎng)成了動筆之前先動腦的習慣。
許多小事,微不足道,但是做與不做差別很大。班主任工作中這樣的小事比比皆是。如果能提前思考,提前謀劃,必能在點滴之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愚 ”—— 假裝糊涂點到止
有人說班主任是偵探,也有人說班主任是警察,還有人說班主任是法官……
難道班主任真的要將學生犯錯誤的某些事實弄得一清二楚、賞罰分明嗎?在我的教育實踐中,我覺得鄭板橋寫的“難得糊涂”也有積極作用。
一次體育課,我順便到教室檢查門、窗、電的關閉情況,看見男生小淳坐在一位女同學的座位上低頭翻著她的抽屜!我咳了一下,小淳頓時站起,滿臉通紅,眼神躲閃。這個時候,我不自覺地認為他在“偷”東西。我走過去,說:“淳,你怎么不去上體育課?。俊薄袄蠋?,我語文不知道抄寫什么內容,就到她這邊找下她的抄寫本看看。”說著拿起桌面的一個本子。我說:“不知道語文抄寫內容,可以問語文老師或課代表,她又不是課代表,也許她也不清楚,那你不等于白找了?趕緊上課去?!?/p>
小淳放下手上的本子就要離開教室。我說:“先別走那么快,我再跟你聊幾句?!彼o張地走過來,我摸著他的頭,邊下樓梯邊跟他說:“你想知道語文抄寫內容,是件好事。可是這件好事,也許會成為壞事?!彼o張地看著我,聽我繼續(xù)說,“體育課不去上,不是曠課嗎?雖然語文很重要,但是體育也重要啊,不能顧此失彼?!薄班拧?,他嘴里嘟囔著?!澳阍趧e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拿別人的本子,要是被其他同學看到了會怎么想?” 他委屈地說:“老師,我真的是拿本子的啊?!薄笆前?,我知道你是拿本子的,可是別人不一定會這么想的呀。萬一她真要是丟了個什么東西,你真會百口難辯!”他苦著臉說:“我真的是拿本子的?!薄捌鋵嵨覀兒芏鄷r候做事情,一定要想清楚,怎么做不會讓別人誤會。對不對?” 小淳點點頭說:“老師,我知道了?!?/p>
自此,我在學生室外課活動去檢查教室時,再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單獨留在教室過。
其實無論他是不是真的在“偷”東西,哪怕就真的在“偷”東西,已經(jīng)沒有深究的必要了。很多事情,我們就是要裝糊涂,點到為止,不必深究。如果真的大動肝火,興師動眾,也許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裝一點糊涂,給孩子一點面子,也給了他人生一片清澈的天空。
三、“余”—— 終極武器莫輕出
每個班主任都有一些終極武器,比如“喊家長”之類。對此,特別是當班主任遇到一些棘手或者感覺已“無法”教育孩子時,往往會“尋求”家長幫助,以形成“家校合作”。但這種“家校合作”漸漸有演變成班主任逃避教育責任、將孩子推給家長的趨勢。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必然會降低班主任的威信,也降低“喊家長”的功效,甚至是“狼來了”……
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的女生小包,最近出了狀況,幾個任課老師向我反映她上課狀態(tài)差、作業(yè)退步,成績直降。我也多次看見她一下課就跑到教室后陽臺朝對面教學樓張望,甚至撞見她在對面教室門口向里張望……
一個不好的想法涌上心頭——“早戀”(我一直反對用早戀這個詞。我始終認為,這是男女生相互吸引,屬于彼此欣賞,不屬于戀愛,所以打個引號)。我找了個機會和她聊了聊她近期的學習和表現(xiàn),指出了她的退步,反復暗示她的退步肯定是因為有其他事情的干擾,并反復強調要“靜心、收心”。她似乎讀出了我的潛臺詞,但還有一點僥幸。
之后,我給小包媽媽打了個電話,大致通報了她退步的情況,同時加了這樣一句:“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她最近可能很關注另一個年級的同學,你能不能利用周末(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和孩子交流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她。有,就點一點,沒有就算了?!?她媽媽聽懂了,也很重視,周日還給我電話通報了她們母女的談話內容。果然,我沒有猜錯。女孩在媽媽的教育下逐步認識到了這件事對她的不良影響。
“喊家長”,應該是班主任的“終極武器”,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如果因為一些能處理的小事就把家長喊到學校,慢慢地,學生認為班主任也就這幾把“刷子”了,愈發(fā)不把“喊家長”當回事了,心中便沒了“怕”,自然會更“囂張”。另外,家長也會慢慢“油”掉,甚至會覺得班主任不負責,什么事情都推到家長身上,也不再把“喊家長”當回事了。萬一哪天你喊他,他不來,怎么辦?
四、“迂”——迂回處理好借力
畢竟學生之間接觸的時間比班主任和他們接觸的時間多,學生之間的話題比班主任與他們更接近。很多時候,特別是在青春期,有些孩子會對父母或老師有一些抵觸,但他們和要好的伙伴之間卻親密無間。此時,可以借助其同伴對他的影響進行幫助。相信,同伴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一次自習課,我從教室外觀察,發(fā)現(xiàn)女生小吉正往嘴巴里塞東西。她看到我,立馬把一個盒子塞到抽屜里。我發(fā)現(xiàn)小吉最近狀態(tài)很不好,感覺有什么事情,正好借這個機會了解下。我走過去,問:“什么東西???這么緊張?”“沒什么?!薄拔铱煽匆娍?,那我自己去拿出來?”于是,我蹲下身子,一眼看到了一個糖盒子。我拿出盒子,小聲說:“是這個吧?”她一臉的無所謂:“以后不吃了?!薄皠偛趴茨闳麞|西的時候那么緊張,是不是還有其他東西呢?”于是,我又看了看她抽屜,一個煙盒大的小本子躍入眼簾。我拿了出來。頓時,她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我隨便翻了翻,原來這是她和另一個女生小倬的“筆談本”(所謂筆談本,就是自習課上兩個人悄悄用筆交流的本子)。而且,內容竟是涉及男女生交往的。我說:“這個先借我看看。”便把“筆談本”帶離了教室。我在辦公室翻了翻,“筆談本”中的內容,主要是她與小倬談論其他班一個男生喜歡小倬的事情。從她們的交流中,大致可以看出是小吉慫恿促成,小倬半推半就。正好和我之前了解到的有關情況吻合。
于是,我將小吉喊到辦公室,對她進行了教育,最后我說:“其實小倬的事情,我也早知道了,一直沒有處理,是因為我想找個契機,現(xiàn)在你就給我了這個機會。不過,我想小倬也是個聰明人,而且你和她的關系又很好,我想,這次就不要我親自出馬了吧?”她一臉迷惑地看著我,我說:“你跟小倬講四句話:金老師早就知道這件事了,為什么不說;金老師一直沒找她,是因為在保護她,不想她被其他同學說閑話;金老師認為她是聰明人,知道這件事應該怎么處理;我會一直關注她各方面的表現(xiàn)的?!敝螅伊私獾叫≠敬_實改變了,而且變化很大。
讓學生教育學生確實很大膽,但未嘗不是一個方法。做班主任以來,漸漸發(fā)現(xiàn)有的時候,從老師嘴里說出的話真不一定比從學生嘴里說出來有效果。同伴的作用有時真的很大。
五、“娛” —— 幽默一點也無妨
幽默有時似一劑良藥,它有效,但不苦口;幽默有時又如春風,它料峭,但不刺骨。在教育學生時采取幽默的語言會收到比厲聲批評更好的效果。
一直要求學生自習課不要講閑話,可是總會有人做不到。一次自習課,一進教室,就發(fā)現(xiàn)小齊在講話。我說:“小齊,你的牙齒真白?!睂W生們一臉迷惑,小齊更是摸不到頭腦。我接著說:“小齊就是想通過說話的方式,露出他潔白的牙齒?!睂W生哈哈大笑。我又說:“可是,牙齒上還有片菜葉?!保ㄆ鋵崨]有,我逗他玩的)學生哄堂大笑。小齊立馬抿上嘴。
有次自習課進教室,小陳立馬抬頭看我。我走過去,摸著他的頭,用不大但是班上同學都能聽到的聲音說:“進來的肯定是金老師了,天天都能見,干嗎要抬頭看我呢?要是進來的是奧特曼或者是怪獸,那倒是一定要抬頭看一看的?!睂W生們低頭偷笑。
又一次自習課,小孫在打瞌睡。我走過去,拍拍他:“醒醒,趕快拿個面紙把口水擦擦?!?(其實沒口水,逗他的)學生們又是大笑。
幾次這樣的回合下來,自習課講話、抬頭、睡覺的事情逐漸減少,幾近消失。
惡語相向式的尖銳批評有時確實有效果,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適當?shù)赜哪话?,在笑聲中處理問題,讓當事人和其他人都受到教育,是一件好事。(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天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