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云
多媒體技術能實現(xiàn)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以及智能化手段的有機結合,能創(chuàng)設生動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新知識的現(xiàn)實背景,激活與新知識有關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形成數(shù)學活動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數(shù)學多媒體優(yōu)化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這三個加起來就有95.5%之多。顯然,增加視覺、聽覺信息量是獲取信息的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體手段恰恰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所以,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提高學生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大有裨益?,F(xiàn)在我提供一節(jié)教學案例,供大家參考。
教學案例:青島版九年級上冊1.4《圖形的位似》(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圖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圖形的性質。
2.會利用作位似圖形的方法把一個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3.經(jīng)歷位似圖形性質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手腦和諧一致的習慣。
【教學重點】
圖形的位似概念、位似圖形的性質及應用位似的性質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位似圖形的性質及利用位似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數(shù)學概念――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通過“觀察——驗證——推理和交流”,使獲取新知識水到渠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構建新知
1.位似圖形的概念
下列兩幅圖有什么共同特點?通過對圖的觀察能從生活中找到一種類似的實例嗎?(大屏幕展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圖片的形狀相同,而且每組對應頂點都在由同一點出發(fā)的一條射線上。
概念:對應邊互相平行(或共線)且每對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jīng)過同一點的兩個相似多邊形叫做位似圖形, 這個點叫做位似中心。
比如,上圖中的任何兩個五角星都是位似圖形,點O是它們的位似中心。
在生活中,放電影時,膠片與屏幕的畫面也是位似圖形,光源就是它們的位似中心。
2.位似圖形的特征
下列圖形中,每個圖中的四邊形ABCD和四邊形A′B′C′D′都是相似圖形。分別觀察這五個圖,并判斷哪些是位似圖形,哪些不是位似圖形?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教師點撥:每個圖形中的兩個四邊形不僅相似,而且每對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jīng)過同一點,所以它們都是位似圖形。
總結:各對應點所在的直線都經(jīng)過同一點的相似圖形是位似圖形。其相似比又叫做它們的位似比。
顯然,位似圖形是相似圖形的特殊情形。
二、應用新知,適當提高
1.位似圖形的性質
(學生獨立思考,畫圖;然后小組內交流,并且指名小組代表板演展示。)
教師點撥:根據(jù)位似圖形上任意一對對應點到位似中心的距離之比等于位似比,我們只要連結位似中心O和ABCD的各頂點,并把線段延長(或反向延長)到原來的3倍,就得到所求作圖形的各個頂點。
三、小結內容,自我反饋
我的收獲:_______
我的疑惑:________
四、當堂檢測
課本30頁練習1,2題。
點評:在這節(jié)課里,計算機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