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
摘 要: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性寫話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寫話的指導,需要教師進行認真思考,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通過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加強閱讀與寫作實踐,開展個性化的寫話訓練,指導學生寫好話。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 寫話指導 策略
英語教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才能擁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最基本的體現(xiàn)是運用英語去寫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比較注重對學生寫話的指導,較好地提高了小學生的寫話興趣。
一、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
小學生寫話,有一定的興趣但興趣不濃,是眾所周知的問題。小學生寫話,沒有興趣的指引是寫不好的。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寫話的興趣?
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無論哪個年級學生的寫話,都必須遵循從簡單入手的原則。平時對學生的寫話練習,力求做到讓大家都感到簡單,寫作前引導大家進行聽說訓練。筆者認為,小學生對一些寫話的內(nèi)容,聽懂了,會說了,提筆寫的時候肯定會興趣倍增,落筆也就可能立即成文。
讓學生去說,力求促使他們敢說。小學生敢用英語說,必須有個過程,首先解決好基礎(chǔ)性的問題。以筆者的理解,影響學生說的基礎(chǔ)性問題是,學生在說前或說中能否得到比較充分的鼓勵。因此,在讓學生說時,教師要讓學生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What can you say, what can you write!”
讓學生去說,力求促使他們樂于說。小學生樂于說的關(guān)鍵是什么?是有東西說。想讓小學生有東西說,可以從單詞訓練入手,如讓學生說出旅游的不同地方,運用“Im go to .( American\ Hong Kong\ Beijing ”這樣的句型并提出相關(guān)地點的英語單詞,小學生的寫話有時也需要寫出一定的活動,故而要引導學生說出各種活動。如:“Im going to :watch TV / go to shanghai / listen to music / make models / take some photos / plant trees ...”
讓學生去說,力求促使學生都說。平時小學生寫話之前的說,教師似乎都有這樣的感覺,讓他們都參與進來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對一些不愿說的學生,必須施以一定的誘導。讓學生覺得,人家能說,你也能夠說,而且會說得更好;別人說了,你也一定要說,不說就落伍了。學生的說,有時也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全班說了,他一個人不說,就會覺得不好意思。平時的訓練,如果總是讓大家一個勁兒地說,時間久了學生也會覺得膩。教師要能夠變著法兒,即使是一個話題也可以讓大家都去說,甚至都能夠說好。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動筆,才可以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寫出完整通順的句子,進而寫出比較理想的話來。
二、加強閱讀與寫作實踐
提高小學生英語寫話的能力,不僅僅是喊在嘴上,也不僅僅停留在比較簡單和粗糙的訓練層次上。我們所教的小學生,他們的英語知識還很薄弱,英語水平較為低下,寫話技能十分貧乏,要完成英語寫話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實踐證明:凡事沒有困難是不可能的,解決辦法總是多于困難。只要教師上下求索,所尋到的路徑將會十分寬廣。
語言學家Ellis的“輸入與互動假設(shè)”理論告訴我們,小學生英語寫話要有語言的吸收才有語言的輸出。小學生寫話語言輸出的“能”也不是完全依賴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需要學生去吸收外界知識和利用所吸收的外界知識與外界進行互動的結(jié)果。具體一點說,寫話能力的形成或提高,需要學生去進行廣泛意義上的閱讀實踐和觀察實踐。平時我們見到不少的英語小報,上面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很適合小學生去閱讀。讓他們?nèi)ラ喿x,就是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接觸到地道的、純正的語言材料,通過對這些語言材料的吸收,逐步形成語言表達的能力。在平時,筆者不滿足于學生閱讀教材文本內(nèi)容,而是讓學生去博覽群文,主要是一些篇幅短小的兒歌、童話和故事。學生們經(jīng)過閱讀,其自身的語言積累便變得越發(fā)的豐富,在具體的寫話中便能有針對性地做到有法可循,降低了寫話的難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而在具體的寫話時,教師要為學生去尋求范例的支撐。如讓學生去寫“We are moving into a new apartment”,筆者就找了一些類似的文章如Our school,Our classroom, My house, My dream house, My new bedroom.讓學生邊讀邊體會。這些短文生動形象,是小作者們展開豐富想象的結(jié)果。學生邊自己思考邊和同學一起交流,努力探尋如何才能寫出像范文一樣的文章。有了這么多的鋪墊,學生寫話時才會得心應手,而不是束手無策。
三、開展個性化的寫話訓練
理想的寫話訓練,應當是針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的寫話訓練。何謂個性化?就筆者的理解,應當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成功體驗的訓練。小學生在寫話訓練當中可能會遇到不少失敗,如語法不通、言不成句、欲說無詞等,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覺得非常痛苦。怎樣讓其少失敗多成功?訓練應當做到“因材施練”,讓學生快樂訓練,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訓練的成功,享受到訓練的快樂。這里的“材”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教材內(nèi)容中可以利用來讓學生進行寫話的話題之“材”,二是小學生本身所具備的寫話水準和能力之“材”。只有真正考慮到學生寫話的“因材施練”,教師指導學生的寫話才能導出效果。
對小學生寫話的“因材施練”,開始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動筆寫就行,起點低一點,坡度小一點,學生寫話的成功率會普遍較高。比如給學生幾個詞,讓他們組合成一句完整、通順的話,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會比較順利地寫出來,這就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對小學生寫話的“因材施練”,必須考慮小學生思維特點,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那么小學生的寫話就更要從具體的形象入手。平時的寫話,多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形象,如教材中寫話的主題圖,也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技術(shù)把一些靜態(tài)的畫面運用技術(shù)手段動態(tài)化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道德品質(zhì)有一定的積極影響,而且對訓練用詞造句、布局謀篇都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學生對靜態(tài)畫面的思維還需要抽象思維,動態(tài)畫面的呈現(xiàn)則可以為學生掃除寫話的思維障礙,提高學生寫話的成功率。作為教師,要善于寫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勵語言:“Very good!”“Wanderful.”如此激勵性話語,可以讓小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寫話中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化[M].教育研究,1997(9).
注:本文為江蘇省贛榆縣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中長期課題“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寫話指導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hxxc14125-017。(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宋莊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