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丁秀
摘 要: 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文實詞、文言文虛詞、文言文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典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根據(jù)這一要求,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應指導學生自行解決閱讀中的障礙,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本文就此分析了高中語文課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和要點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要點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目前,高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學生興趣低下甚至出現(xiàn)抵觸情緒,教師的積極性較低等。此外,據(jù)調(diào)查顯示,在文言文考試中,存在錯別字多、通假字分辨難、斷句錯誤等問題,嚴重降低了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成效。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分析
1.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我國歷史悠久,歷代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保留下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是記錄我國五千年文化的載體,有記錄儒家文化的《論語》、醫(yī)學著作《本草綱目》、記錄軍事策略的《孫子兵法》、記錄地理知識的《徐霞客游記》,以及詳細記錄歷代經(jīng)濟、政治、天文、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典籍,這些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來記錄的。因此,通過高中文言文教學,學生可以了解、繼承這些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2.促進學生審美思想的提高。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能選入課本的都是膾炙人口的文章,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李白的《將進酒》、屈原的《離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等。學生學習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后,通過思考、品論,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想,提高學生對審美的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白話文使用以前,古代書面語言基本都是文言文。與其他語言相比,漢字具有構詞力強、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縱使過去很多年,漢字依然可以穿越時空,一直沿用到今天。因此,漢字具有良好的繼承性,文言文中的很多名言警句,比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多行不義必自斃”等,成語典故“安步當車”“負隅頑抗”等均被廣泛應用。學生學習這些文言文后,不僅可以讓他們認識到文言文的言簡意賅,而且還能使他們更好地運用語言。
二、文言文教學的要點分析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現(xiàn)行的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
1.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站在心理學角度上來看,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知識探索的內(nèi)驅力,進而激發(fā)出學習欲望。關于這一點,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他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觀點。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現(xiàn)行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精彩的導語等均可以被應用到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六國論》的學習中,教師在導語中可設置一些合理的懸念:相信很多同學都看過林峰出演的《尋秦記》,其中涉及秦朝統(tǒng)一六國的內(nèi)容,當然有很多杜撰的劇情,那大家想知道蘇洵是怎樣看待六國興衰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六國論》。通過這樣的導語,學生對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讓學生結合電視劇,逐步還原歷史真相,了解六國興衰的原因等,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當然,教師對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已經(jīng)有三年的文言文學習經(jīng)歷,有些學生可能在初中階段就比較抵觸,導致文言文基礎不扎實。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總結歸納句法、語法等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語感,領略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就有望提高教學效益。
2.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學氛圍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文言文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第一,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教師應與學生做朋友,主動關心、愛護學生,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想法,不對其進行語言攻擊,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我(教師)講你(學生)聽”的模式,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提高教學效果。第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發(fā)揮其作用。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的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完全依靠“死記硬背”,學生在課堂學習非常被動。在這樣的形勢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下。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逐步轉變?yōu)橐粋€組織者,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他們利用自身的知識、想象力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目前的語言環(huán)境是普通話,并非文言文。由于語言的發(fā)展,有些詞義、語法等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在閱讀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礙。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果,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就需要注重文言文閱讀,這部分內(nèi)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影響。第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文言文閱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學會帶著問題來閱讀,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對于一些特殊的文言詞匯、句式等,可以結合上下文、以前學過的知識等來揣摩,逐步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語感。第二,引導學生整體概括文言文材料。對于學生而言,積極的文言文閱讀應該是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不斷深化主題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從中感悟到人性的價值觀念等。因此,不管是一則奇聞軼事,還是一段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抑或是作者的一次游記,無不傳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文言文閱讀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自主閱讀文言文,并且通過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特有判斷,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語言之美、作者感悟之深切等,有效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通過高中文言文教學,可以讓學生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進學生審美思想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教師需要抓住幾個要點,即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更使課堂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積極引導,在文言文教學的道路上就一定會走出一片新天地。(作者單位:江西省寧都中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