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趨勢勢不可擋,但是否真的長江后浪推前浪,現在無法定論,暫且把“互聯網+留學”的類型進行梳理,以便甄別
流量型:以網站流量轉化學生資源為主,比較盛行于PC互聯網時代,典型代表是533留學網、liuxue86以及一些門戶網站的留學頻道等。網站運營者要么靠資源轉嫁,要么靠豐富內容引流,吸引大量潛在客戶,進而產生轉化,向中介機構輸送客戶信息,獲取相應返傭或者硬廣費用。傳統中介機構也由最原始的黃頁式網站轉變?yōu)榱髁啃途W站,其中以天道、新通等官網最為成功。該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也是最早期的O2O模式。
功能型:這是伴隨著這波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浪潮產生的一種模式,一般都是依托技術來實現某一功能,比如通過技術抓取國外院校數據建立的“最權威”的院校庫,抓取網絡上學生案例的“大數據”實現智能選校等,APP也屬于此類。這類項目多半以功能為亮點,吸引客戶,作為第三方向中介機構導入學生資源作為盈利模式。但大多數的機構不愿意在技術方面有過多的投入,讓“顛覆者”看到了機遇,牛校網、51offer這類通過技術來提升工作效率的項目是很好的。
社區(qū)型:這也是一種最早期的O2O模式,典型代表是太傻、寄托、滴答等社區(qū),以DIY和資料下載為主,后來又出現小馬過河、留留學(已關閉)、TPO小站、尚友等,雖然社區(qū)模式已經沒落,但資料下載仍然是學生的剛性需求,加上很強的運營能力,有些社區(qū)做得還風生水起,比如人人小站、豆瓣小站等。
電商型:最先興起于淘寶,后來有些機構推出專項服務,比如文案,簽證,但隨著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的介入,開始引入電商思維,出現一些電商類留學網站,主要面向DIY群體,在服務模式上也算是一種創(chuàng)新,如何能吸引優(yōu)秀顧問及文案入駐是個挑戰(zhàn),如果僅以海外留學生作為噱頭是沒有說服力的,畢竟這方面的服務多半還是要靠經驗。此外,這種服務提供者多半缺少信任背書,招生壓力巨大,一些電商類留學網站開始自己招聘文案或顧問來提供這些服務,慢慢向傳統中介靠攏。
平臺型:就目前而言,留學行業(yè)都在積極將自己打造為成熟的“平臺”模式,而不僅僅將留學行業(yè)裝扮成教育超市。嚴格來說,網上的留學平臺和線下平臺并無本質差別,只是新興的線上公司希望借助線下的資源經驗,互相扶持強大,此時如果線下機構仍能盈利賺錢,而線上模式又還未成熟,所謂互聯網+的概念也許不一定就能到處吃香,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