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4年,東漢首都洛陽,在長驅千里,平定嶺南之后,伏波將軍馬援率部凱旋。行伍中一車狀似珠寶的物品,引來竊竊私語??释值靡环輵?zhàn)利品的大臣們,紛紛猜測這又是哪種南方的奇珍異寶。他們何曾去想,此番征戰(zhàn),將士因南方的瘴氣接連病倒,而正是當地盛產的薏苡,挽救了將軍的軍隊以及這場戰(zhàn)爭。也正因如此,他特意帶回滿滿一車薏苡藥種。
不過將軍沒有想到,這車薏苡藥種,在他去世后不久,便讓他蒙上了不白之冤。原來,未能分得一杯羹的權貴們,紛紛上書舉報,聲言將軍搜刮了大量珍稀之物。一番波折過后,冤案得以昭雪,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成語“薏苡明珠”,意指無端受人誹謗而蒙冤。不過估計將軍也沒有想到,這個給他招禍引冤的“不祥之物”,千年以后,真地成為了消費者和農戶眼里的“明珠”。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明,薏苡仁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薏苡更是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苡仁是去殼后的薏苡的子實,也叫薏仁米、薏仁、薏米。薏苡果實成熟后,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所獲便是薏苡仁。只是由于它產量低、煮食不方便、口感稍差,古人多以藥用為主。當代人日益注重飲食健康,小雜糧消費時尚悄然興起。作為食藥俱佳的“糧藥”之一,薏苡仁被列入第一批藥食兼用名單,其各類加工品已成為市場熱點。
作為薏苡傳統(tǒng)主產區(qū),貴州不僅有著悠久的薏苡種植歷史,薏仁產業(yè)業(yè)已納入山地高效農業(yè)布局。如今,貴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薏苡加工集聚區(qū)和產品集散地。其特色化、規(guī)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立體化發(fā)展引人矚目。以2014年為例:貴州薏苡種植面積60.48萬畝,占全國總種植面積80.72%;年總產量15.1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87.70%;加工企業(yè)約400余家,占全國總量9成有余,加工量占全國7成以上。
在量的背后,支撐的是貴州薏苡仁的天然優(yōu)越品質和領先的科研平臺。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賦予了貴州薏苡仁卓爾不群的品質,其蛋白質、鐵、鋅等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區(qū)。黔西南州農林業(yè)科研院所組建的貴州省薏苡工程研究中心更是目前全國范圍內薏苡方面唯一的工程中心。在貴州,許多地方政府把薏仁作為當地的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并已形成了以興仁縣為龍頭,周遭縣市為主干的發(fā)展格局。2011年,興仁縣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薏仁米原產地,并被授予“興仁薏仁米”地理商標。2012年,又被國家糧食行業(yè)協會授予“中國薏仁米之鄉(xiāng)”稱號。
貴州薏仁,名聲已經遠揚。隨之而來的是旺盛的市場需求。貴州省農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省內自產的薏苡早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缺口之大,已到了70%需要靠省外甚至國外調入的程度。這也正是貴州省農委制定《貴州省薏仁產業(yè)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份計劃當中,貴州的目標明確而堅定:把貴州打造成全國乃至東南亞地區(qū)的薏仁加工首要集聚區(qū)和產品集散地。到2017年,全省薏苡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產量30萬噸以上,企業(yè)加工量40萬噸,綜合產值118億元以上,占全國市場份額的80%以上。打造2個以上國內外知名品牌,培育馳名商標1-2個,培育出口名牌產品1個,力爭有1-2家薏仁企業(yè)上市……
一顆顆色澤飽滿的薏苡仁,就如一顆顆明珠,帶給農民以增收致富的希望。薏仁產業(yè)也勢必將成為貴州山地農業(yè)的一顆明珠,為多彩貴州,再增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