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紅
貴州綠色生態(tài)優(yōu)秀企業(yè)、銅仁市優(yōu)秀農產品、國家合格評定質量信得過產品、中國消費者滿意名特優(yōu)品牌、2014年第十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2015年貴州首屆春茶斗茶大賽古樹茶類金獎茶王……一項項榮譽,一盞盞茶香,當產自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千年古茶從歷史的錦囊中脫穎而出,人們便為她湯色明澈、香氣馥郁、滋味甘爽的獨特氣質傾倒了。
位于烏江出黔入渝交界地的沿河自治縣,產茶歷史悠久,據文字記載,可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巴子國時期。唐宋時期稱為思州的沿河,向朝廷呈貢的物品主要便是茶葉。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對產于此地的貢茶念念不忘,還曾特意賦詞一首以表贊譽?,F(xiàn)今在沿河自治縣塘壩鎮(zhèn)的楠木、榨子等村,尚有舉國罕見的古茶園留存,茶樹最大樹齡在1000年以上,最小樹齡也有500多年。
然而,這些古茶樹就像山谷中的幽蘭,在漫長的歲月里,花開花落無人知,直到遇見了茶女子肖仕梅,它們那馥郁的芬芳才讓追求者踏遍了山隅。
肖仕梅,人如其名,她有著梅花一樣堅韌不屈的品質,在挖掘千年古茶歷史意義和商品價值的道路上雖百轉千回卻勇敢向前。
十多年前,很少喝茶的肖仕梅在一本書上看到綠茶不僅具有提神、養(yǎng)神之效,還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癌等作用,便開始喝茶,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由愛到癡,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7年,沿河自治縣調整產業(yè)結構,茶產業(yè)成為讓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yè)。從不愛喝茶到喝茶成癖的肖仕梅認真了解了茶產業(yè)的政策優(yōu)惠與市場前景后,本已在生意上小有成績的她決定改走茶產業(yè)道路,帶動茶農增收致富。
一開始,她選擇的是茶葉成品代銷。一年辛苦下來,雖未虧本,也未賺錢。肖仕梅覺得這與自己進軍茶產業(yè)的初衷相去甚遠,便思考著如何才能走出一條產、供、銷一體化的發(fā)展道路。她想到了茶葉代銷期間了解到的塘壩鎮(zhèn)千年古茶。好茶難得,上好的古茶更是難得,如果能將那些散落田間地頭的古茶樹加以利用,做成品牌,豈不是一條既能發(fā)展自身實力又能帶動當?shù)亟洕l(fā)展的康莊大道?
說干就干,肖仕梅當即前往塘壩鎮(zhèn)實地考察,與當?shù)卣痛迕裆逃懮钊胪诰蚬挪铇湮幕瘍r值和經濟價值的大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于是,2008年,肖仕梅牽頭成立了沿河塘壩千年古茶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剛成立,好心人便勸她說:“發(fā)展茶產業(yè)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稍有不慎就會栽倒!”肖仕梅謝過好心人的關心,卻更堅定了信心和決心,她時時勉勵自己:只要執(zhí)著和用心,就一定會成功!
不會技術,她就派自己的侄子肖秋紅與肖攀去鄰近茶產業(yè)發(fā)展比較成熟的湄潭及重慶、四川等地學習制茶技術;缺少資金,她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奔走在親戚朋友家,與大家深入交談自己的想法和處境,積極尋求支持和幫助;沒有銷路,她就親自背著茶葉前往貴州省農業(yè)廳,請茶業(yè)專家鑒定產品質量,為千年古茶把脈。
2009年,公司發(fā)展遇到了瓶頸。由于產出與投入懸殊,幾位股東見虧了本,強烈要求退股。肖仕梅無奈之下,與侄子肖秋紅協(xié)商,收購了其他股東的股份。生產的茶葉銷售不出去;以“公司+農戶”形式與當?shù)?00多農戶簽訂的498株古茶樹收養(yǎng)需要資金投入;加工廠的設備需要更新;廠房需要擴建;工人的工資需要支付……那一段時間,肖仕梅的夜晚是在眼淚與思索中度過的,壓力如山,路在何方?
貴州省茶辦專家的話時時在耳邊回響,“這茶好喝,回家后大膽投入,將來一定有好前景”。她告訴自己,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任憑多大的風雨,挺過去,總有云開日出的時候!
苦盡甘來,肖仕梅的堅守終于贏得了回報。2014年10月,肖仕梅公司生產的千年古茶參加第十屆國際名茶評比榮獲“金獎”,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烏江之畔的千年古茶,終于因肖仕梅的不懈進取而在世人眼前吐露了它馥郁的芳香;而肖仕梅也藉由千年古茶的成功營銷,實現(xiàn)了她帶動當?shù)夭柁r增產致富的初衷。
肖仕梅并沒有就此停下來歇一歇,她比以前更忙碌了。目前,她在塘壩鎮(zhèn)再次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發(fā)展了1000多畝千年古茶園,帶動了榨子、楠木兩村600多戶群眾種茶。她還計劃,在未來5年內利用茶樹母株培育出更多的千年古茶,并將古茶文化與具有沿河特色的土家文化、烏江文化、紅色文化融為一體,為烏江邊的明珠沿河再添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