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玲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1)
免疫熒光病理檢驗中熒光抗體的敏感性在診斷狼瘡性腎炎方面的作用探討
劉洪玲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001)
目的 探究免疫熒光病理檢查中熒光抗體的敏感性在診斷狼瘡性腎炎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2例狼瘡性腎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熒光病理檢驗方法對其免疫病理進行探究。將其結果和實行光鏡組織切片檢查以及電鏡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同時對患者C1q、C3、IgG、IgM、IgA熒光抗在病理切片上的沉積狀況進行觀察,利用免疫熒光病理檢查對狼瘡性腎炎的陽性率進行診斷。結果 經(jīng)檢驗后,C1q、C3、IgG、IgM、IgA多數(shù)沉積在Ⅱ~Ⅴ型狼瘡性腎炎的病理切片中,其沉積數(shù)量較多的常見Ⅳ型以及Ⅴ型病理切片中。將此結果和光鏡組織切片以及電鏡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其陽性率經(jīng)比較,以P<0.05為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對狼瘡性腎炎患者采用免疫熒光病理中熒光抗體敏感性進行診斷,其效果較為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免疫熒光病理檢驗;敏感性;狼瘡性腎炎
狼瘡性腎炎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的惡性內臟損傷性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對狼瘡性腎炎患者進行及時診斷對治療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而言,采用免疫熒光病理檢驗方法對其進行診斷,具有顯著的診斷效果[1]。此研究對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2例狼瘡性腎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2例狼瘡性腎炎患者,男性患者為86例,女性患者為36例,年齡均在18~63歲,平均年齡為(39.6±8.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狼瘡性腎炎的診斷標準。在臨床診斷中將其分為六種類型,4例患者為Ⅰ型(輕微系膜病變),25例患者為Ⅱ型(系膜增生型),17例患者為Ⅲ型(局灶型),45例患者為Ⅳ型(彌漫型),16例患者為Ⅴ型(膜型),5例患者為Ⅵ型(重度硬化型)。
表1 不同類型狼瘡性腎炎患者的陽性率對比
1.2方法:通過B超穿刺探頭進行引導,選擇患者右腎下側位置,并將其設置為穿刺點,通過皮自檢活動槍對其實行穿刺,選擇2~4 mm左右的腎組織,隨后將其放置在生理鹽水冰瓶里,立即送往檢查。腎組織應采用OTC進行處理,并將其制作成為冰凍病理切片,其切片厚度大致為4 μm,采用丙酮對其進行固定處理,時間為10 min,并通過PBS進行清洗,清洗次數(shù)為3次。除此之外,還需要在病理切片上滴入C1q、C3、IgG、IgM、IgA熒光體,放置在溫度為37 ℃的環(huán)境中進行培育,培育時間為30 min,完成上述流程后再次利用PBS對其進行清洗,通過甘油密封病理切片,并予以儲存,儲存地點為4 ℃的冰箱中。
1.3判定標準[2]:通過顯微鏡對C1q、C3、IgG、IgM、IgA熒光體的沉積現(xiàn)象進行觀察。按照視野范圍中所存在的熒光強度采用半定量進行分析。當上述熒光體在同一個腎小球中存在沉積現(xiàn)象,且沉積強度大于(+)時,將其稱為“滿堂亮”。
1.4統(tǒng)計學處理:選擇Stata軟件對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其數(shù)據(jù)結果以%來進行表示,數(shù)據(jù)間以P<0.05為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對比不同分型狼瘡性腎炎的檢驗陽性率:患者經(jīng)檢測后發(fā)現(xiàn),其C1q、C3、IgG、IgM、IgA常見于Ⅱ型、Ⅲ型、Ⅳ型以及Ⅴ型中,病理間抗體陽性率經(jīng)對比,以P<0.05為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不同分型狼瘡性腎炎患者病理切片中“滿堂亮”的分布狀況:患者經(jīng)檢驗后,其Ⅰ型患者病理切片中的IgG均為陰性,同時Ⅵ型患者的病理切片也呈現(xiàn)為陰性,所以,上述兩種類型患者的病理切片均為出現(xiàn)“滿堂亮”現(xiàn)象。而Ⅱ型、Ⅲ型、Ⅳ型以及Ⅴ型患者經(jīng)檢查后,其陽性率為44.1%、48.7%、76.4%以及67.8%,經(jīng)比較,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狼瘡性腎炎是一種自身免疫復合物性腎炎,具有較為復雜的病理變化,此病產(chǎn)的原因是由于免疫復合物的生成,其免疫細胞因子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其臨床癥狀則表現(xiàn)為腎功能不全以及血尿等癥狀[3]。根據(jù)ISN標準能夠將其分為6種類型,即為Ⅰ型(輕微系膜病變),Ⅱ型(系膜增生型),Ⅲ型(局灶型),Ⅳ型(彌漫型),Ⅴ型(膜型),Ⅵ型(重度硬化型)。
狼瘡性腎炎在臨床中病情發(fā)展較為緩慢,常和發(fā)作進行相互交替,因此病理類型也會出現(xiàn)轉化現(xiàn)象,通常情況下,因自然發(fā)展的狼瘡性腎炎會由Ⅰ型(輕微系膜病變),Ⅱ型(系膜增生型)向Ⅲ型(局灶型),Ⅳ型(彌漫型)進行轉變。從而使得狼瘡性腎炎患者的活動進行緩解,病理類型會從重型向輕型進行發(fā)展,Ⅳ型(彌漫型)會隨著病情發(fā)展轉化成Ⅱ型(系膜增生型),因此對患者進行腎活檢時,其結果僅僅只代表疾病過程中的某一部分。
狼瘡性腎炎患者自身具有相應的抗體,會逐漸形成大小存在差異的免疫復合物,并在腎小球皮下位置、上皮下方位置以及系膜位置處產(chǎn)生沉積現(xiàn)象,雖然主要物質為C3以及IgG,其IgG、IgM、IgA會一同出現(xiàn),因此形成“滿堂亮”現(xiàn)象[4]。此現(xiàn)象是狼瘡性腎炎的主要表現(xiàn)特征。而“滿堂亮”所具有的活動性在狼瘡性腎炎患者中較為顯著,然而對于病情較輕的狼瘡性腎炎以及出現(xiàn)較為硬化的狼瘡性腎炎患者來說,免疫復合物具有較弱的沉積強度。
在臨床中對狼瘡性腎炎進行診斷的過程中,是通過腎臟病理、臨床表現(xiàn)癥狀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的,所以,免疫熒光病理檢驗對狼瘡性腎炎進行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提升“滿堂亮”陽性的百分率對此病而言,作用較大[5]。免疫熒光病理檢驗的主要基本原理則是將抗原抗體所存在的異性進行相互結合,此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同時對患者的定位較為準確,能夠對其采用半定量進行探究。然而所處的溫度、時間以及對抗體形成的效價則會其染色效果產(chǎn)生影響。為此,想要提升免疫熒光病理的技術水平,應在檢查工作中做到以下幾點:想要將患者腎活檢標本所存在的抗原性進行保存,應及時將組織放置在生理鹽水紗布中,而生理鹽水紗布應處在濕潤的狀態(tài)中,隨后將其放置在4 ℃的環(huán)境中,及時送往檢查??贵w應遵循現(xiàn)配現(xiàn)用的原則,按照說明書對其進行試驗,從而找出良好的工作濃度。
在對抗體進行滴加之前,需要通過免疫組織筆在組織周邊進行劃圈,這樣做則可以使抗體完全覆蓋在組織切片中,并未和周邊組織中的抗體出現(xiàn)相互影響的現(xiàn)象。而盒中還應存在適量的蒸餾水,以免在進行染色過程中切片出現(xiàn)干燥現(xiàn)象,如果染色后沒有顯著的效果可以選擇4 ℃過夜的手段,從而使腎活檢的質量提升。在玻片背面采用記號筆將組織切片的范圍減小,這樣做有助于熒光鏡及時找出腎組織,以此來緩解熒光衰減現(xiàn)象。
在此研究中,C1q、C3、IgG、IgM、IgA常見于Ⅱ型、Ⅲ型、Ⅳ型以及Ⅴ型中,而“滿堂亮”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Ⅱ型、Ⅲ型、Ⅳ型以及Ⅴ型患者中,患者經(jīng)檢查后,其陽性率為44.1%、48.7%、76.4%以及67.8%,病理間經(jīng)比較,以P<0.05為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狼瘡性腎炎患者而言,采用免疫熒光病理檢驗中熒光抗體的敏感性進行診斷,具有良好的效果。經(jīng)過大量研究表明,敏感性能夠有效提升狼瘡性腎炎的診斷效果,有助于后續(xù)治療方案的確定,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褚利霞,劉玉東.敏感性在狼瘡性腎炎診斷中免疫熒光病理檢驗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4):70-.
[2] 張秀智,趙煥芬,徐明堂,等.腎穿刺組織免疫熒光檢測陽性對照片的制作[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5,31(1):107-107.
[3] 任獻國,劉光陵,夏正坤,等.兒童腎病綜合征腎組織病理光鏡和免疫熒光分型的關系[J].臨床兒科雜志,2012,30(2):147-149.
[4] 姚衛(wèi)國,王云滿,金周慧,等.復合感染法聯(lián)合5/6腎切除IgAN腎小球硬化模型的病理研究[J].國際泌尿系統(tǒng)雜志,2012,32(2):151-155.
[5] 李艷杰,彭川洋,張英,等.直接免疫熒光檢查診斷口腔黏膜大皰類疾病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7(12):736-739.
R593.24+2
B
1671-8194(2015)3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