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岳張莉莉
(1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三科,山東 夏津 253200;2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東 夏津 253200)
胸部腫瘤放療后致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臨床研究
陳玉岳1張莉莉2
(1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三科,山東 夏津 253200;2 山東省夏津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山東 夏津 253200)
目的 探討胸部腫瘤三維適形放療(3D-CRT)后致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影響因素,以避免或減少肺組織的放射性損傷。方法 對32例胸部腫瘤行三維適形放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結(jié)果 胸部腫瘤放療后急性肺損傷與分割劑量、是否化療、V20、V30、DLM有關(guān),與年齡、性別、吸煙、腫瘤部位無明顯關(guān)系。結(jié)論 在制訂胸部腫瘤放療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影響因素,以避免或減少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
胸部腫瘤;三維適形放療;急性放射性肺損傷
放射性肺損傷是放射線對組織物理性損傷的直接結(jié)果,為胸部惡性腫瘤放療后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國外報道的發(fā)病率為19%~37.2%[1-2],國內(nèi)報道為8.25%[3]。胸部腫瘤放療中,不僅殺死了腫瘤組織,而且正常的肺組織也受到照射損傷。在放療后3個月內(nèi)發(fā)生的放射性肺損傷稱為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在制定胸部腫瘤放療的計劃時,應該考慮相關(guān)影響因素,避免和減少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F(xiàn)統(tǒng)計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放療的32例胸部腫瘤患者,探討并分析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從而能夠制訂出合理的放療計劃,以減少或避免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
1.1一般資料:32例腫瘤放療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齡37~81歲,平均年齡(52±4.8)歲。食管癌18例,肺癌11例,縱隔腫瘤3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前均無肺部疾病,KPS評分≥70分,白細胞和肝腎功能正常,預期壽命>3個月。
1.2方法:采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讓患者躺在負壓袋上抽真空固定,定好標記點后螺旋CT 5 mm層厚,連續(xù)掃描胸部進行定位。由醫(yī)師勾畫靶區(qū),包括腫瘤靶區(qū)、臨床靶區(qū)、計劃靶區(qū),同時勾畫臨近正常組織器官,包括脊髓、器官、雙肺和心臟。13例患者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療,每次DT4~5 Gy,每周3次,總劑量在50~60 Gy;19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分割,每天1次,每次DT2 Gy,每周5次,總劑量50~75 Gy。
1.3放射性肺損傷診斷標準:根據(jù)RTOG(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作組)放射性肺損傷分級標準[4]分為0~5級。0級:無變化;1級:輕微的干咳或用力時呼吸困難;2級,持續(xù)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鎮(zhèn)咳藥,輕微用力時呼吸困難,X線無變化或有輕微棉絮狀、片狀影;3級,嚴重咳嗽,麻醉性鎮(zhèn)咳藥無效,安靜時呼吸困難,X線呈致密影,需間斷性吸氧或激素治療;4級,呼吸功能不全,持續(xù)性吸氧或輔助通氣;5級,致命性。
1.4觀察指標:①一般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史、腫瘤部位、是否化療、分割方式(1.8~2.0 Gy/次為常規(guī)分割,>2.0 Gy/次為大分割)。②影像學資料:統(tǒng)計計量體積直方圖(DVH)獲得的V20、V30(V20、V30分別指受到20 Gy、30 Gy劑量照射的肺體積占全肺總體積的百分數(shù))及MLD(全肺平均劑量)對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影響。
1.5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①32例放射性損傷患者,在3個月以內(nèi)出現(xiàn)放射性肺損傷癥狀的有17例,占53.13%;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在3個月以外的為15例,占46.88%。在臨床觀察過程中,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癥狀者輕重不一,1級為7例,發(fā)生率為41.18%;2級5例,發(fā)生率為29.41%,3級為4例,發(fā)生率為23.53%。4、5級1例,發(fā)生率為5.88%。②患者發(fā)生急性放射性肺損傷情況:1級7例(41.18%),2級例(29.41%),3級4例(23.53%),4、5級1例(5.88%)。③肺的V20、V30、MLD等指標在不同范圍時發(fā)生各級急性放射性肺損傷情況:V20指標:<20%總例數(shù)4例;20%~30%總例數(shù)12例,1級3例,2級2例;31%~40%總例數(shù)10例,1級4例,2級2例,3級1例;>40%總例數(shù)6例,2級1例,3級3例,4、5級1例。V30指數(shù):<15%總例數(shù)11例,1級4例,2級1例;15%~35%總例數(shù)18例,1級3例,2級4例,3級3例;>35%總例數(shù)3例,3級1例,4、5級1例。DLM指標:<20 Gy總例數(shù)10例,1級1例,2級1例;≥20 Gy總例數(shù)22例,1級6例,2級4例,3級4例,4、5級1例。各指標越大表示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程度越嚴重。④臨床各因素對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1。
表1 臨床各因素對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發(fā)生率的比較(%)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急性放射性肺損傷的發(fā)生與性別、年齡、吸煙與否、腫瘤部位這些因素無關(guān),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而與分割劑量,是否化療及物理指標肺V20、V30、DLM等因素有關(guān),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本文統(tǒng)計的胸部腫瘤放療致肺損傷的發(fā)生率為25%,與文獻報道的19%~37%接近。放射治療是目前胸部腫瘤治療的常用手段,放射治療時,肺組織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定劑量的照射,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損傷。臨床上表現(xiàn)為急性放射性肺損傷和放射性纖維化。肺組織是放射高度敏感器官,一旦發(fā)生放射性肺損傷,甚至到肺纖維化階段,往往是不可逆轉(zhuǎn)的,嚴重者可發(fā)展為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在放射性肺損傷發(fā)展過程中,預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制定放療方案時,應該盡可能地縮小照射面積,減少對肺組織的放射劑量,盡量避免放、化療同時進行。此外,要注意預防感冒,減少吸煙,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再者要提高對放射性肺損傷的認識,放療中嚴密觀察放射性肺損傷的早期癥狀以便作出早期診斷,并給予及時和恰當?shù)奶幚?。一旦發(fā)生放射性肺損傷,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使用腎上腺糖皮質(zhì)激素通常應用潑尼松(1 mg/kg),連續(xù)使用數(shù)周后慢慢減少劑量[5]。因此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及早發(fā)現(xiàn)并予及時治療,如此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癥狀得到控制。
[1] Hernando ML,Marks LB,Bentel GC,et al.Radiation-indueed Pulmonary toxicity:a dose一volume Histogram analysis in 201 patients with lung cane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1,51(3):650-659.
[2] Muller G,Kiricuta IC,Stiess J,et al.Strahlenpneumonitis und Lungenfibrose nach cf-geplanter Radiotherapie des Bronehialkar zinoms.[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after the CT-planned radiotherapy ofbronchial carcino-ma][J].Strahlenther Onkol,1994,170(7):400-407.
[3] 程文芳,錢飛宇,李云英.肺癌放療與放射性肺炎的研究[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0,14(4):274-275.
[4] Robnett TJ,Machtay M,Vines EF,et al.Factors pre-dicting severe radiation pneumonit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definitive chemoradiation for lung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0,48(1):89-94.
[5] Abid SH,Malhotra V,Perry MC.Radiation-induced and chemotherapyinduced pulmonary injury[J].Curr Opin Oncol,2001,13(4):242-248.
R273
B
1671-8194(2015)34-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