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電影
編輯:邵茜
百元之戀 廢柴的金子人生
很努力卻未必會贏,很喜歡一個人未必會在一起,想對生活很好卻常常遭遇組合拳……人生有時候會艱難,偶爾想自暴自棄都不行:立刻會有人微笑著扶起你問你好不好,需不需要幫助。然后看到了一子,蓬頭垢面,穿著睡衣,32歲的臉上,沒有時間,沒有故事,只有番茄醬,還有她很喪。劇透一下就是大齡女loser走上拳擊之路的故事,但并非單薄,愛情在其中不過打了場醬油——價值觀非常正,那些得了“暖男癌”的妹子,都應該看看宅女衰神是怎么自強蛻變的。她孤僻,邊緣,但有著并不擾人的靈魂。失戀了沒有大哭著跑去整容,拳擊賽被打成臭狗屎,即使爆發(fā)了左手宇宙,但也沒贏。最重要的是,她的斗魂不是因為愛情,只是覺得互相博弈再拍肩致意很好。普通生活就是這樣,沒那么多狗血驚喜深意。
機械姬 心機姬
人工智能應該是人類的預測與不可預測之間永恒的難點。人類與未來的人工智能間的博弈,也許等同于戰(zhàn)爭,一場無休止的心理戰(zhàn):創(chuàng)造與否,能否共生。近日的《復聯(lián)2》和《超能查派》多少都說了這個問題。影片結(jié)構(gòu)嚴謹,前后呼應,即便步調(diào)有些緩慢,不過尚可接受。對話非常機智,幾乎沒有廢話,說得都是觀眾最關(guān)心的內(nèi)容。借助測試機器人來探討人類的情感和本能,通過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行為形成極為諷刺的對比。Alicia Vikander對于Ava的塑造堪稱完美,在人的隨性散漫和機器的精準生硬之間找到了一個精美的平衡。而Ava的測試應該是沒有通過的,她能逃出生天只是因為聰明,Nathan終究沒能造出“像人類一樣”的機器——一樣聰明,一樣笨。Ava欺騙、逃跑,像機器一樣算計,還是無法像人類一樣毫無理由去愛一個人。這是我們唯一的區(qū)別。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幾乎匯聚了所有拉風大片的元素:大漠孤煙,追車槍戰(zhàn),有遠程狙擊,有近戰(zhàn)搏殺,有重金屬搖滾,有飽和度溢出屏幕的色調(diào),有完美黃金分割的構(gòu)圖。但刨掉這些看它的骨架,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正正統(tǒng)統(tǒng)的英雄片。沒錯,比漫威系列還要正統(tǒng),一個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影片設定在一個強權(quán)碾壓弱者的世界,核危機過后的地球一片沙漠,統(tǒng)治者“不死老喬”占據(jù)了大部分資源,男人們變成了他的戰(zhàn)爭機器,女人們被鎖在家里產(chǎn)奶生子。偏偏有人揭竿而起,獨臂大將軍Furiosa開著最牛逼的油罐車,私藏老喬的五個妻子,一路西行,為回到?jīng)]有壓迫的“綠洲”去。Max迅速與其結(jié)成聯(lián)盟,保駕護航——與愛情無關(guān),有的只是尊敬,“姑娘,我敬你是條好漢?!背売⑿圩钪匾氖鞘裁??是人性,是心。
貝利葉一家 無聲暖人心
莎士比亞曾在李爾王中問道,你可曾見過陽光下的雨滴?法國人對愛的表達總是恰到好處。把貝利葉一家的故事拍成電影讓大家觀摩一下“家”的一種幸福形態(tài),青春的美好,大概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活喜劇。治愈系的法國家庭片,雖然有程式化之嫌,猶如經(jīng)典的搭配如同白米飯配紅燒肉,即使常見,但不能阻止你我吃掉三碗。法國文化一直以人文稱道。且看一個鄉(xiāng)村中學的教育,光是外語教學就有兩門(西班牙語和英語),若沒有學校里開設的合唱課程,整個故事也便無從談起。聾啞家庭孕育了能說會唱的女兒,后者被鼓勵去巴黎求學深造,但青春期的女主角難以選擇——受過良好的人文教育的人往往會變得有些“作”,愛抱怨,想一些“人生到底為了什么”那些終極的無法探明的問題,卻又在妙語連珠中探明出人生的真相。
書籍
編輯:邵茜 文:豆瓣閱讀 圖:本刊資料
悲傷與理智 理想美學
從《小于一》出版以后,俄籍美國詩人布羅茨基的名字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上,供人查閱解讀。大部分詩人在自己的人生履歷中都會留下許多故事,而這位無疑非常出彩:輟學打工,在工廠、鍋爐房、實驗室當過雜工,在每個漫長的黑夜里,書籍與他相擁而眠;坐牢、驅(qū)逐出境、流亡,歷盡艱辛,寫作幾乎成為他精神世界的唯一出路。布羅茨基對詩歌觀和美學觀的訴諸,讓人格外驚嘆,他的詩學建立在傳統(tǒng)繼承上,作為在政治審查以及流亡途中的生存表達。而一個有靈魂的詩人,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一定是天才:散文能延續(xù)他詩學的壽命。這部理想美學的經(jīng)驗之作,收入二十一篇佳作,涉及各種體裁,布羅茨基以極度的自省與深沉寫作度過了早年流亡美國的艱辛生涯,這部分可以看成他情感起伏最大也最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
島上書店 谷底與高峰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而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獨絕境中的我們。主人公AJ是個品位古怪的書店老板,封閉不是因為真的討人厭,只是保護機制作祟,害怕放棄珍貴一旦進入人群就會被淹沒——所有憤世嫉俗的人都有種不愿意拋棄的驕傲。故事里每一個人都是如此悲傷,封閉的書店老板、母親自殺留下的孩子、孤單無聊的警察、婚姻絕望的中年女教師……但正是如此讓人心生希冀想要讀下去:有一種隱秘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活著,活著,就會有好事發(fā)生。作者把人物的面孔淡化,用不同的書來折射——因為有了書,起承轉(zhuǎn)合,前后照應,一切變得沒那么俗套。孤獨、悲傷、幸福,竟然一脈相承,從AJ領養(yǎng)嬰兒的那天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腦洞大開
蘭道爾·門羅(Randall Munroe),曾在NASA工作,制造機器人。2006年成為全職網(wǎng)絡漫畫家,是美國最熱門科普漫畫網(wǎng)站xkcd的創(chuàng)立者——這下你該知道作為他”What If科普問答專欄“合集的本書,魅力在于何處了。如果人體內(nèi)的DNA瞬間消失了會怎樣?如果把海水抽干會怎樣?牛排從多高的地方掉下來正好烤熟?全人類搬離地球需要幾步?對非GEEK而言,這是一次妙趣橫生的旅行;至于GEEK嘛,大概也會愛不釋手。首頁的免責聲明如下:不要在家里嘗試書中提到的任何行為。本書作者是一位互聯(lián)網(wǎng)漫畫家而不是健康或安全專家,他喜歡看到東西著火或者爆炸……充滿戲謔意味的聲明,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diào)。對于古怪而憂心的問題,蘭道爾試圖以科學知識加以分析解答,極富幽默感的個人洞見讓科學解釋變得生動。
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 曾有的日常
這名字讓人想到四川小吃傷心涼粉。故事中的人沒有大悲痛,卻有著無處不在的來自生活本身那一地雞毛似的煩擾與“傷心”,也多少照應出過去人們的價值觀。顏歌說過她比較懷舊,所以她的作品會有種久遠之意,用一個小鎮(zhèn)的日常來折射劇烈變遷的中國社會,留記一份親密的、集體式的青春童年記憶。和他們一樣,顏歌的平樂鎮(zhèn)系列講述的也是以前的故事、以前的人、以前說的話,但和莫言、蘇童等人又有所不同的是,對于她這樣一個剛剛年滿三十歲的前青春文學作家來說,選擇這種過去時、現(xiàn)實性的書寫方式,或許還有另一種成長與轉(zhuǎn)型的意味。有的故事呈現(xiàn)了殘酷、激烈的青春期心理,有的場景表現(xiàn)寧靜而溫暖的人情體驗,無論是故事人物對于金錢和欲望的妥協(xié),還是對于精神生活與自由的追求,全部被壓縮在一個沙盤般的微觀小鎮(zhèn)圖景中,鮮活、生動、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