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秋玲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潔凈手術部,遼寧 錦州 121000 )
不同部位靜脈穿刺與靜脈炎發(fā)生率的相關性研究
薛秋玲
(錦州市中心醫(yī)院潔凈手術部,遼寧 錦州 121000 )
目的 對在不同部位的靜脈進行穿刺后的靜脈炎發(fā)病率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手術患者460例,年齡在23~56歲,BMI指數19~25 kg/m2,其中230例患者靜脈穿刺部位在下肢內踝靜脈(A組),230例患者靜脈穿刺部位在上肢橈靜脈(B組)。所有患者均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8.7%,二次穿刺成率為100%。手術結束時觀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現紅腫,48 h內穿刺部位是否出現靜脈炎癥狀。結果 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fā)現A組在手術結束時靜脈穿刺部位紅腫的發(fā)生率為5.2%,高于B組的2.1%;A組48 h內持續(xù)存在穿刺部位紅腫、疼痛的發(fā)生率為3.5%,而B組的發(fā)生率為0.4%,差異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A組有2例患者出現了靜脈條索樣改變,應屬較為嚴重的靜脈炎癥狀。兩組患者均未出現靜脈串珠樣結節(jié)變化。結論 在相同的無菌條件和穿刺技術下,下肢靜脈由于路徑長、靜脈瓣多,血液更易瘀滯,也就導致了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上肢穿刺時。由此可見,選擇不同部位靜脈穿刺與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有明顯相關性,為了避免出現此類靜脈炎癥改變及減少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我們應當盡量選擇上肢靜脈進行穿刺操作。
靜脈穿刺;靜脈炎;相關性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首先要建立靜脈通路,這是給予麻醉藥物和輸入液體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的前提條件,但有臨床研究表明,大致有2%~5%的患者在術后出現靜脈炎癥[1]。靜脈炎癥的發(fā)生常與血管內皮損傷、血液瘀滯回流不暢及細菌感染有關,在盡量避免多次穿刺和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的基礎上,穿刺所選擇的不同部位血管是否也會對靜脈炎的發(fā)病率造成影響,值得我們探討。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在不同部位進行的靜脈穿刺后靜脈炎發(fā)病率進行觀察和分析。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抽取我院2014年手術患者460例,年齡在23~56歲,BMI指數19~25 kg/m2,所有患者無糖尿病及血管疾病。其中230例患者靜脈穿刺部位在下肢內踝靜脈(A組),230例患者靜脈穿刺部位在上肢橈靜脈(B組)。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所有患者均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操作,使用碘伏消毒,靜脈穿刺針為22號一次性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8.7%,二次穿刺成率為100%。手術結束時觀察靜脈穿刺部位是否出現紅腫,48 h內穿刺部位是否出現持續(xù)存在紅腫、疼痛;是否出現靜脈條索樣變;是否出現靜脈串珠狀硬結。
1.2統(tǒng)計方法: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定量數據以()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和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fā)現下肢內踝靜脈穿刺組(A組)在手術結束時靜脈穿刺部位紅腫的發(fā)生率為5.2%,明顯高于上肢橈靜脈穿刺組(B組)的2.1%;A組48 h內持續(xù)存在穿刺部位紅腫、疼痛的發(fā)生率為3.5%,而B組的發(fā)生率為0.4%,差異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A組有2例患者出現了靜脈條索樣改變,是較為嚴重的靜脈炎癥狀。兩組患者均未出現靜脈串珠樣結節(jié)的變化(表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炎性癥狀比較
靜脈炎癥,一般是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靜脈輸入強刺激,高濃度的藥物,或者藥物的溶劑具有強刺激性,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靜脈曲張,血液淤滯,回流不暢;外傷因素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比如反復多次的靜脈穿刺;靜脈局部細菌感染。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極易形成血栓,從而導致整條靜脈的炎性反應,同時伴有局部組織液滲出[2]。輕度的靜脈炎表現為局部的紅腫和疼痛,中及重度炎癥會出現靜脈條索樣變或串珠狀硬結樣改變。在手術室施行的靜脈穿刺術,最大程度的達到無菌操作和熟練穿刺,排除此兩項因素,我們發(fā)現下肢靜脈由于路徑長、靜脈瓣多,血液更易瘀滯[3],同時也更容易出現血小板的聚集和附壁血栓,這就導致了穿刺部位在下肢時靜脈炎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選擇上肢靜脈穿刺時[4-5]。上肢穿刺出現的靜脈炎癥狀患者在48 h后,癥狀逐漸減輕消失;而下肢穿刺時出現炎癥表現的患者,癥狀自愈的時間也要更長,時間最長的1例遷延至1周[6-7]。由此可見,選擇不同部位靜脈穿刺與靜脈炎的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有明顯相關性。為了避免出現此類靜脈炎癥改變及減少患者的痛苦與經濟負擔,我們提倡術中盡量選擇上肢靜脈進行穿刺操作。
[1] 吳階平,裘法祖.外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881.
[2] 陳文玲,劉美想,楊景艷,等.術中靜脈輸液不宜選擇下肢靜脈的原因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11):992-993.
[3] Woolf CJ,Chong M.Preemptive analgesia-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even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 sensitization[J]. Anesth Analg,2004,77(2):352-379.
[4] Hirose M,Hara Y,Hosokawa T,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ith continuous epidural bupivacain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on the amount of breast feeding and infant weight gain[J]. Anesth Analg,2004,82(6):1166-1172.
[5] Ben-David B,Solomon E,Levin H,et al.Intratheal fentanyl with small-dose dilate bupivacaine better anaesthesia without prolonging recovery[J].Anesth Analg,2006,85(3):560-565.
[6] 呂厚山,徐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中華骨科雜志,2004,17(9):159-160.
[7] 查長松,趙玉華.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診斷下肢靜脈炎癥[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4,12(7):45-47.
R654.3
B
1671-8194(2015)32-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