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萌:互聯網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
主題:互聯網金融的大時代
時間:2015年7月2日
地點:長春香格里拉大酒店
演講人:芮萌中歐金融與會計學教授、中歐-世界銀行中國普惠金融中心主任
現在處在一個豬都能飛上天的時代,過去創(chuàng)業(yè)者講商業(yè)模式,到了今天他們在講夢想?;ヂ摼W金融到底會不會像很多媒體預測的那樣,將來會取代或者顛覆傳統(tǒng)的金融機構?這個可能性不大。在電影院看電影,個子矮的在后面看不清楚,就想站起來,但是隨著一個又一個人都站起來了,最后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跟大家都坐著就是一樣的。當銀行也站起來的時候,互聯網金融企業(yè)本來就沒有它高,還能不能跟它競爭?
金融是在面臨不確定(即風險)的因素下,實現資本跨空間和跨時間的合理分配,服務實體經濟從而達到社會效用最大化。簡單地說,就是把錢從有錢人的手里配置到聰明人手里。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信息不對稱和人的因素所引起的道德風險。金融的本質是在信息和信用。
互聯網金融是高科技的環(huán)境下產生的,我們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大平云移”,大就是大數據,云就是云計算,平是平臺、社交網絡,移是移動支付。P2P在中國發(fā)展的速度非常驚人,去年有948家,到今年3月底就有1 700家,4月、5月又至少增加了500家,今天已有超過2200家P2P平臺。通常P2P的貸款期限都很短,很好的衡量指標是它的累計,到今年3月份,累計的P2P貸款已經達到3 580億,但規(guī)模仍然有限。美國社會的總貸款余額,是3.8萬億美元,P2P的貸款是6億、占的比重是1.5‰。英國的P2P貸款占整個社會的貸款比例是1.6‰,中國到目前是3.5‰,這是非常有限的補充。
2007年,美國公司做互聯網金融沒有經驗的時候,違約率將近15%。隨著業(yè)務的開展,違約率在逐漸下降,到去年,違約率將近4%。相對于中國的商業(yè)銀行只有0.9%和 1%,4%很明顯要高出很多,所以,中國很多的P2P會出現跑路的現象,不管是資金的成本還是獲客,它都沒有競爭優(yōu)勢。去年年底將近90家P2P在一個月當中倒閉、違約或者消失。這段時間股市非常波動,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場外配資。場外配資的一部分來自P2P,隨著這一波牛市的過去,很多P2P企業(yè)也會過去。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金融的人數、環(huán)境,但是沒有改變金融交易的本質。互聯網金融不是新酒,它是舊酒裝新瓶,只是渠道與工具的創(chuàng)新,本質沒有發(fā)生改變?;ヂ摼W在渠道意義上,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銀行和資本市場,但是產品結構和產品設計上,跟銀行、保險、資本市場上的產品又沒有大區(qū)別。金融的本質沒有變,還是交易各方的跨時間、跨空間的交換,是信息的交換,是風險的識別和定價。應深刻理解人的欲望,敬畏金融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