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彥
(河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311)
論《卡拉馬佐夫兄弟》人物形象
齊明彥
(河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3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杰出作家,《卡拉馬佐夫兄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品,筆者認為該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人物形象塑造,本文主要對小說男性和女性形象展開分析。
《卡拉馬佐夫兄弟》;人物;分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杰出作家,《卡拉馬佐夫兄弟》是其重要代表作品,整個作品中講述的就是父子兩代人和幾個女性之間潛滋暗長的人性與靈魂沖突,由于對人物塑造成的成功,弗洛伊德也將其與《俄狄浦斯王》《哈姆萊特》并稱為人類文學的三大高峰。
小說主要講述的是老卡拉馬佐夫獨占妻子遺產(chǎn),同長子德米特爭奪另一名女子,但是卻差點被德米特砸死,最終私生子也加入了獵殺老卡拉馬佐夫的行動,造成了一樁震驚全俄的撲朔迷離的血案。這種復雜性和含混性本身構成了小說的獨特價值,也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的復雜性。
(一)阿遼沙。阿遼沙是幾個兄弟中脾氣比較好的,但是這僅僅是表面,他和父親的關系也不好,他將自己對父愛的全部渴望轉(zhuǎn)移到了對上帝的信仰之上,顯露出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他一直以來一直努力化解父兄之間的矛盾,也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靈魂。阿遼沙原本是有機會阻止慘劇的發(fā)生,但是這段時間他對上帝的信仰崩潰了,當伊凡問阿遼沙如何處置將軍時,他居然憤怒地說出“槍斃”兩個字,這也充分的說明他的潛意識是有暴力傾向的。最終他為自己曾經(jīng)希望父親死去而感到不安,產(chǎn)生了精神錯亂。
(二)伊凡。伊凡擁有強烈的反叛意識,是一個懷疑主義者,折射了青年一代面臨著嚴重的信仰危機。當他和阿廖沙討論一個人殺害另一個人的問題的時候,也就是縱容了犯罪,將自己的反叛理論灌輸給德米特里,為悲劇發(fā)生埋下影子。伊凡的離開使得犯罪成功開始,但是真正站在死亡的父親面前的時候,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孽。伊凡的矛盾性其實就是暗含著對權威和道德社會的不滿。但是當這個社會真正崩潰的時候他又發(fā)現(xiàn),新的世界和諧并沒有誕生,反而自己變得一無所有。
(三)德米特里。德米特里是老卡拉馬佐夫與第一任妻子所生,他和父親關系不好,整天揚言要殺父。他幼小的童年因為缺乏管教體會不到任何來自于家庭父母的溫情,成長為一個酗酒、放蕩的青年。他雖然和父親關系不好,但是他在最終殺害老卡拉馬佐夫的過程中,他良心的自我譴責,他內(nèi)心當中的道德意識完全覺醒,以至于最后想用受苦來洗凈自己的罪孽。
(四)斯麥爾佳科夫。斯麥爾佳科夫是老卡拉馬佐夫的私生子,他的母親因為被老卡拉馬佐夫強奸而生下了他。他名譽上的父親格里戈里對他非打即罵,也養(yǎng)成了他孤僻的性格,對自己出身的痛恨,并將這一切歸之于老卡拉馬佐夫,他從心里并不認老卡拉馬佐夫當作父親。最終他沒有一絲猶豫的殺死自己的主人和父親,并自殺,這并不是因為表現(xiàn)出了任何的懺悔之意,而是他對這個世界最深切的絕望。
小說中只有格魯申卡和卡捷琳娜兩個女性形象,但個性塑造上卻非常豐滿。
格魯申卡的個性獨特,外表漂亮,也因此讓老卡拉馬佐夫父子為之側(cè)目。這個女子有著非??部赖拿\,在少年時代她與一個男人相戀被遺棄后走上了墮落的道路,成為了交際花和公共情人。所以對于男人,格魯申卡是不信任的,因此對男人持玩弄的態(tài)度。格魯申卡的這種態(tài)度也導致了卡拉馬佐夫父子相互的瘋狂怨恨。她還不講信義,對卡捷琳娜的諾言拒不履行。但作者在處理這個女人的時候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格魯申卡還帶有天使和魔鬼的色彩。她罵卡捷琳娜其實也是一種底層對上層的反抗,她不趨炎附勢,保護了她的作為女性的獨立意識。同時她心底也充滿了善良,尤其是德米特里被審判之后,她的良心復蘇了,她準備為了愛隨時寬恕那個負心漢。
另外一位女主人公是卡捷琳娜,她是一個接受了上層教育的知識女性,非常的看重面子,更渴望被別人崇拜和獲得別人的尊敬。在小說剛開始的時候她對自己的是非常自信。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卡捷琳娜的思想觀念逐漸改變,她開始對自己有了清晰的審視,她自己覺得和格魯申卡也是沒有區(qū)別的。她開始積極的征求自己的地位,尤其是經(jīng)濟權益的保障,開始了擺脫男權的命運,盡管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不可理喻,但是卡捷琳娜對此是不屑的,這都彰顯了她的個性價值。如果下個總結(jié)的話,卡捷琳娜的塑造是“精神層面”,她身上體現(xiàn)的是不同于傳統(tǒng)俄羅斯女性的價值追求,拒絕成為男性的附庸。這種追求雖然比較現(xiàn)代,但是在當時的俄羅斯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
總之,小說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不僅僅性格多樣,更注意深入到人物的心靈和人格中進行塑造,也具有別樣的價值和意義,值得我們?nèi)ゼ毤毜钠纷x。
[1]鄒洪錦.上帝的聲音——《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宗教主題與深層結(jié)構[J].文學界(理論版),2010,(08):28-29.
[2]黃銳杰.啟蒙及其限度——《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伊萬的三重面相[J].長江學術,2014,(03):83-90.
[3]張磊.《卡拉馬佐夫兄弟》的精神“群空間”[J].俄羅斯文藝,2014,(04):36-42.
I06
A
1007-0125(2015)11-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