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道喜
摘 要:實驗是所有理科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大部分的公式和理論都會通過實驗來證明。物理學科也是這樣,通過實驗過程,可以使理論得到證明,所以做實驗十分可靠。實驗論證說明物理教學中實驗的必要性,同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剖,然后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配合完成實驗的可靠性要求。同時結合實踐經(jīng)驗,讓學生適應新的課堂,形成很大的學習樂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魅力
物理教程是從八年級開始的一門學科,學生在該階段應該有對事物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在學習初中物理知識的同時,就可以增強學生的各種學習技巧。通過做實驗,鍛煉學生大膽思考的能力,理論結合實際的動手能力。那么,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一、改變實驗的教育模式
任何課程和學科,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十分重要。教師在講課或者為學生演示實驗的同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和框架,讓學生知道每一步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了解每一步之后的步驟是什么,這是一種連貫的物理思想,對于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以及整體理科的學習都十分重要。做實驗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思維,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種物理學原理,從根本上解決物理問題。訓練學生做物理習題時,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全部實驗方法、實驗原理、實驗結論,那么學生一定十分理解這部分物理知識,這樣做起習題來也就不困難了。
二、結合實際,更好地進行實驗教育
在實際生活中,物理知識隨處可見。例如,我們吃飯用的筷子采用的就是杠桿原理,工程上經(jīng)常使用的滑輪,蒸發(fā)制冷以及平時樓道里用到的聲控光控開關等。如果結合生活常識,教師在引入課堂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同時學會了物理原理后學生也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同時,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然后將學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當今社會學生所需要的。靈活學習物理知識是很有幫助的,有時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驗就會起到理論與生活相關聯(lián)的這樣一個橋梁。有了這個平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也就更加扎實,同時也會應用于生活,這也是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況忠榮.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