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麗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3)
產后出血60例臨床分析
牛建麗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3)
目的 探討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以及處理方法。方法 選取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分娩產婦311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是否發(fā)生產后出血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結果 兩組產婦年齡、分娩方式、產次以及胎兒體質量差別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產道裂傷以及胎盤前置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Logistic回歸分析,宮縮乏力、胎盤前置、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軟產道裂傷是產后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剖宮產產后出血給予宮腔填塞紗布、B-Lynch外科縫扎術處理;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者給予軟產道縫合處理,嚴重者給予子宮切除術。所有產婦均無死亡病例發(fā)生。結論 引起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多樣,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利于對產后出血進行有效防治,在發(fā)生產后出血后通過及時且正確的處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臨床處理
產后出血是最為嚴重的分娩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和產后的恢復情況,表現(xiàn)為產道急而大量的出血或者少量持續(xù)出血,產婦可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嗜睡、浮腫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時進行恰當處理可危及生命[1]。在我國,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約為2%[2]。作為造成我國孕婦死亡的原因之一,如何有效的防治孕婦產后出血是臨床醫(yī)護人員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而早期的診斷和及時有效的處理是搶救產后出血的關鍵[3]。本文回顧性分析了3114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對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法,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產婦311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胎兒娩出后2 h內產婦出血量>500 mL為產后出血,共60例,占1.93%。所有產婦均排除生殖道腫瘤。根據(jù)產婦是否發(fā)生產后出血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發(fā)生產后出血60例作為觀察組,其余3054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出血量測量:剖宮產產婦手術中出血量為負壓瓶重量-羊水重量+紗布吸血重量,至病房后出血量稱重計算1次性計血量產婦紙所得;陰道分娩產婦產程中出血量使用接血器接血量+紗布吸血量稱重,至病房后出血量計算方法同剖宮產。按照每毫升血液重1.05 g對血液重量和體積進行換算[4]。
表1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表2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2.2 危險因素:對兩組產婦的年齡、產次、分娩方式、是否發(fā)生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產道裂傷、前置胎盤進行統(tǒng)計,并統(tǒng)計兩組胎兒體質量。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且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兩組產婦年齡、分娩方式、產次以及胎兒體質量差別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軟產道裂傷以及胎盤前置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產后出血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經過Logistic回歸分析,宮縮乏力、胎盤前置、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軟產道裂傷是產后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具體見表2。
2.3 產后出血處理方法:剖宮產產后出血給予宮腔填塞紗布、B-Lynch外科縫扎術處理;陰道分娩產后出血者給予軟產道縫合處理,嚴重者給予子宮切除術。所有產婦無死亡病例發(fā)生。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且嚴重的并發(fā)癥,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致死率逐漸降低[5]。在本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宮縮乏力、胎盤前置、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軟產道裂傷是引起產后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均具有較高的危險性,而造成這些原因的出現(xiàn)也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針對這些影響,臨床應積極采取適當措施進行預防。首先是在育齡女性中開展計劃生育的健康宣教,是女性在孕前期和孕中期加強影響,儲備機體能量;孕期檢查時如果發(fā)現(xiàn)胎盤前置,應選擇適宜時機及時終止妊娠[6];分娩過程中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在第一產程為產婦補充營養(yǎng),避免由于過度疲勞而出現(xiàn)急產或者產程延長,在分娩之后鼓勵產婦早期與新生兒接觸,通過早期吸吮乳汁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7];順產者在第二產程把握適宜的時機行會陰切開,以保護軟產道,避免陰道撕裂傷,并在胎兒娩出之后檢查產婦軟產道,如果有受損應立即進行修補。
對于已經發(fā)生產后出血的產婦,首先要對產婦的出血量進行正確的評估,并同時給予積極的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療。如果出血是由于宮縮乏力所引起,應迅速給予促宮縮藥物進行治療,給予無菌紗布填充子宮進行壓迫止血,并給予持續(xù)宮底按摩[8]。胎盤因素所引起的產后出血大多較為兇險,臨床應格外給予重視,針對這類情況可以給予產婦10~20 U催產素入20 mL生理鹽水經胎盤臍靜脈注入,以促進胎盤娩出。對于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產后出血,如果產婦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以進行動脈造影栓塞,必要時可以進行部分患者全子宮切除。
總之,宮縮乏力、胎盤前置、凝血功能障礙以及軟產道裂傷是產后出血的獨立危險因素,積極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利于對產后出血進行有效防治,在發(fā)生產后出血后通過及時正確的處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
[1] 曾玉華,周洪貴,李佳平,等.改良式B-Lynch縫合術在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運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4):312-313.
[2] 汪新妮,彭幼,朱燕虹.預防性宮體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婦剖宮產術中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2,33(5):696-697.
[3] 陳錳,劉興會.產后出血的急救[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2): 20-23.
[4] 黃澤蘭,彭足矣.產后出血患者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36-37.
[5] 蘇春宏,陳敦金,王天紅.緊急子宮切除在難治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1,32(18):2430-2432.
[6] 陳怡君,張丹,龔晉,等.瘢痕子宮合并前壁胎盤完全性胎盤前置狀態(tài)中期妊娠引產方式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70-372.
[7] 周炳秀,王小鵬,崔愛秋.早期母乳喂養(yǎng)防治產后出血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0):2539-2540.
[8] 耿洪麗.宮頸注射縮宮素與子宮按摩聯(lián)合預防產后出血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8):574-575.
R714.46+1
B
1671-8194(2015)14-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