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阿林
摘要:水利工程建設點多、面廣、量大,工作難度較大,致使質量事故頻發(fā),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迫使我們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的質量與安全監(jiān)督管理。本文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對策
近年來,水利工程迎來了投資高峰和建設高潮,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尤其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農田水利改造等工程,為確保工程建成后發(fā)揮應有的效益,保障水利建設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就必須加強工程建設的質量。
一、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內容
質量管理是指為了保證施工過程質量而確定的重點管理對象、關鍵環(huán)節(jié)。承包單位在工程施工前應根據(jù)施工過程質量管理的要求,編制質量管理細則,提交監(jiān)理工程師審查批準后,在此基礎上實施質量預控。
1、施工前質量管理:掌握和熟悉質量管理的技術依據(jù)。嚴格考查施工企業(yè)的技術資質。對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構件的質量(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審核、質檢和驗收。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制度,完善其質量檢驗和計量技術及手段,嚴格監(jiān)督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進行圖紙會審。熟悉和了解所擔負的工程特點、設計意圖、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和重點注意的問題。開工之前必須向施工班組和人員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技術交底。對承包單位提出的施工方案、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設計和開工報告進行審查。
2、施工過程中管理:施工單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質量管理體系, 及時提交質量統(tǒng)計分析資料和質量管理圖表。及時審核變更設計及其修改的圖紙。對施工作業(yè)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檢查,發(fā)現(xiàn)違規(guī)行為及時糾正。加強工序交接檢驗和隱蔽工程驗收。要建立質量信息反饋體系。
3、 施工后的質量管理:檢查審核工序驗收、階段驗收及竣工資料,包括施工的質量檢驗報告及技術性文件。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對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和整個工程進行驗收。實行保修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服務。
二、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常見質量問題
1、費用較緊。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資小,而且部分資金由地方配套,費用比較緊張。致使缺乏必要的、有力的檢測手段,更多的依賴于經(jīng)驗與個人判斷。另外如今招投標市場紛繁雜亂,且時有惡性競爭的現(xiàn)象,同樣致使施工單位為了節(jié)省成本施工設備、試驗設備陳舊,施工方法粗陋。
2、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分包與“隱性轉包”水利工程的主體工程對分包是有嚴格管理的,不允許分包,更不允許“轉包”。但實際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體工程的分包與“隱性轉包”現(xiàn)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數(shù)分包商未經(jīng)嚴格資質審查。這使監(jiān)理工程師的種種質量管理措施難以穿透層層錯綜復雜的承包關系,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3、不少施工單位常常出現(xiàn)搶工期趕進度的現(xiàn)象,導致對某些工序不夠重視,敷衍了事,如倉面清理不徹底;鑿毛程度不能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結合面少鋪或漏鋪砂漿。
4、一方面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縣級及以下,工程小、數(shù)量多、較分散,給管理帶來不便,另一方面縣級及以下質量監(jiān)督部門力量相對薄弱,容易產生管理死角。
三、加強質量管理的措施
1、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法制建設,強化法制意識,認真貫徹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提高依法工作的自覺性。建立健全的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是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通過建立健全的施工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工程施工各部門工作職責,并對質量監(jiān)控體系進行完善,保障工程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工作的到位。施工企業(yè)要根據(jù)工程項目的特點以及各分包施工部分質量控制重點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提高質量控制體系的實施效果,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通過有針對性的分項質量控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另外主體工程不能分包;對分包資質要嚴加審查,不允許多次分包。就是針對所設置的質量控制點或分部、分項工程,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發(fā)生的質量問題和隱患,分析可能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先控制,以防在施工中發(fā)生質量問題。
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領導的重視與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質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工作,以對人民負責和對歷史負責的責任心真正把工程質量工作落到實處。全面落實責任制,明確單位領導、項目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和具體工作人員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并加強監(jiān)督和檢查。
按照水利規(guī)范和技術要求,出現(xiàn)質量問題,不管當事人發(fā)生什么變化,都要追究責任,即工程質量終身制。徹底解決工程當事人不管工程質量如何,出現(xiàn)問題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員真正負起責來。
3、加強進場材料及設備的質量控制。凡運到施工現(xiàn)場的原材料,進場前應向項目監(jiān)理機構提交《建筑材料報驗單》,同時附有產品出廠合格證及技術說明書,由施工承包單位按規(guī)定要求的檢驗或試驗報告,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審查并確認其質量合格后,方準進場。原材料存放條件的控制,尤其是受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影響比較大的諸如水泥、外加劑、防水材料、土工織物材料等,更應嚴格控制。
對于某些當?shù)夭牧霞艾F(xiàn)場配制的制品,要求承包單位事先進行試驗,達到要求方準施工。為了使施工機械設備性能良好和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監(jiān)理工程師應做好現(xiàn)場控制工作,包括施工機械設備的進場檢查、機械設備工作狀態(tài)的檢查、特殊設備安全運行的審核以及大型臨時設備的檢查等。
4、嚴格技術管理。技術管理包括技術責任制、施工日記、圖紙會審、技術交底、技術復核、材料檢驗、技術檔案、工程驗收等制度。①技術責任制:要求每個工程技術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和權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術工作;②施工日記: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負責人必須認真做好施工日記,把施工中每天每項工作情況、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方法與結果詳細記錄、完好保存,作為竣工驗收和質量評定的依據(jù);③圖紙會審:做好此項工作,對于減少施工中的差錯、保證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務、確保施工質量至關重要,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可及時糾正,并詳細記錄、存入技術檔案,達到消除差錯的目的;④技術交底:使參與施工任務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負擔工程任務的特點、技術要求、施工工藝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⑤技術復核:在施工全過程中,對每項技術工作的實施,要有專人進行復核,防止偏差,糾正錯誤,避免人為工程質量事故;⑥材料檢驗:施工工地所用的各類材料,如鋼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應抽樣檢查,符合設計要求方可使用,以確保施工質量;⑦技術檔案:為了系統(tǒng)地積累施工經(jīng)驗、資料的需要,應從工程一開始就建立技術檔案,匯集整理有關資料,直到工程結束,所有資料必須保存原始記錄,如實反映情況,并有技術負責人的正式審定意見,不可擅自修改、增補;⑧工程驗收:在每一個工程的各單元,尤其是隱蔽工程,完成一項驗收一項,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或單元的施工。同時,也為竣工驗收提供完整的技術資料。
5、加強縣級及以下質量監(jiān)督部門力量,定期不定期進行質量進度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落實整改措施,并建立水利工程質量監(jiān)督信息反饋系統(tǒng)。
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對于其控制和管理必須深入了解。針對水利工程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對全過程進行監(jiān)控,保障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