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婭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本質(zhì)不是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蹦茉诮虒W中直接起喚醒和激勵作用的力量,我認為當推賞識。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曾告訴我們,人類的需要有五個層次,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獲得滿足后,更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對愛和尊重的渴望。其實,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即便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毫不例外。因為他們正處在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時期,隨之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同,渴求別人的羨慕、好感與贊揚,特別企盼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賞識。由此可見,運用賞識教育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diào)控、診斷等功能,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富有詩情的評價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是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詩意追尋。
一、關(guān)愛和尊重——賞識之靈魂
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知識的學習已不再僅僅居于認知范疇,它已擴展到情感、人格等領(lǐng)域,體現(xiàn)了學習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生命價值。課堂不再是傳授知識的圣殿,而是發(fā)展生命的樂園。作為課堂教學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應該體現(xiàn)這一理念。關(guān)愛、尊重,是小學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本質(zhì),更是賞識教育的靈魂。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寬容學生的個性,支持學生的創(chuàng)見,理解學生的苦惱,善待學生的缺點,關(guān)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鼓勵學生克服種種困難。
二、理性的激勵——賞識之原則
賞識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稱贊有誰會去珍惜?對孩子而言,不切實際的夸獎不僅不能真正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而且還會導致他們形成隨意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會閉塞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削弱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會讓優(yōu)等生感到老師在敷衍,讓學困生覺得這是在遷就。因而,在學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僅不會是尊重,反而會是虛情假意??梢?,賞識不應該是泛濫的洪水,而應該是鮮活的溪流,閃耀著理性的光輝。
賞識一定要防止過于籠統(tǒng)模糊的傾向,不能盲目、隨意。對于學生反饋的信息,教師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時“評判”,從而使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有一個科學的估計,進而明確努力的方向。我們常聽教師說“你很可愛”、“我很喜歡你”,諸如此類的“賞識”語句沒有明確的指向性,沒有讓學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讓人感覺很可愛,值得我喜歡”,學生也許會感到高興,但絕對盲然。因此,這種賞識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效力。有位教師讓學生朗讀課文,完了只是“讀得很好,再接著讀下一段”,如能換成“你讀得響亮流利,很好。如果能放慢語速,尤其是讀第二句話時語氣舒緩一些,就更好了?!边@種評價,一分為二,針對性強,不僅會使學生了解自己朗讀的優(yōu)點和不足,還會讓他們感到一種受關(guān)懷后的溫暖。
賞識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手段,它可以放飛學生的思維,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挖掘他們的心理潛力。賞識不僅應該讓學生感到興奮,更應該給他們以啟迪。一位學生作文中用水晶比喻小弟弟的眼睛,教師給予很高的評價“比喻恰當貼切”,問“為什么”,學生回答:“透明嘛,說明小弟弟的眼睛亮。”這固然不錯,但不夠全面,這位老師沒有忙于作評價,而是又問:“那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悟出這個比喻形象地表現(xiàn)了孩子心靈的純潔與可貴。
三、科學化的藝術(shù)——賞識之情韻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是最辯證、最靈活的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藝術(shù)。”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舒展輕松的過程,是一個開啟智慧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賞識教學需要以藝術(shù)化的態(tài)度去營造課堂教學評價的美學韻味。
微笑是一種不露痕跡的贊許和信賴,它會讓學生覺察到老師的一份溫情與愛意。既然甘為人師,就請別吝嗇于你的微笑吧!給予學生一次真誠的微笑,一下輕柔的撫摸,甚至是一個青睞的眼神都會讓他們享受到那種受重視、被賞識的快樂。記得有一次,我抽了班里一位柔弱的小女孩背誦課文,她靦腆地站起來,如臨大敵,結(jié)結(jié)巴巴地背了兩句便停了下來,怯生生地望著我不知所措。我微笑著走過去,柔聲地對他說:“別緊張,好嗎?再想想,我能給你提示一下嗎?”她望著我充滿信賴的眼光,咬了咬嘴唇,堅定地搖了搖頭,稍稍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居然很順利地完成了背誦任務(wù)。我仍然微笑著回到了講臺,這時教室內(nèi)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小女孩的眼里已噙滿了淚花,她那感激的眼神凍結(jié)在我燦然的微笑里。在語文學習中,有了這樣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她從此再也沒有膽怯過?!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之于學生的這份綿綿的愛意,這份微妙的賞識,卻會讓成功的學生享受快樂,會讓受挫的學生得到鼓勵,會讓懦弱的學生獲得勇氣,會讓落后的學生感覺善意。
語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詩意,需要洋溢浪漫主義的情懷,需要“語文味”。賞識的語言同樣可以如此,絕不是那種老套的“你真棒”、“很好”等。我在上《海底世界》一課時,將男女生分片斷朗讀課文,效果很好。我頗為動情的品評:“男生聲音洪亮,奔放而整齊,女生聲音甜美,圓潤而柔和。男生讀得好,使人想起進入深海的探索者,堅定沉著;女生讀得好,使人想起傳說中的美人魚,楚楚動人;男生讀得好,讓人仿佛置身于掀著巨浪的海面,廣闊悠遠;女生讀得好,讓人仿佛置身于奇妙的海底,趣味無窮?!睂W生自豪地笑了,情緒高漲。念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下課后我走出教室,他們還陶醉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這種形象化的充滿感情的賞識,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和鼓勵,在高昂的情緒中產(chǎn)生想象,意識到什么是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并且還領(lǐng)會了對比、排比的修辭手法在表達方面所取的作用。
總之,賞識教育的結(jié)果是培養(yǎng)了學生無形生命的支柱,而長期的應試教育卻在不經(jīng)意間磨損了學生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如何在教學中探索出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找到自信,這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世界上沒有適合于所有學生的賞識方式,怎樣的賞識對你的學生是最合適的,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造性地去發(fā)現(xiàn),我想,這應該便是富有詩意的賞識教育的美學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