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梅 王旻
人物簡介
梁汝雄先生,番禺人,任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副理事長、流浮山商聯(lián)花炮會副主席、新界社團首長聯(lián)誼會會董等職。為木根號東主,延續(xù)父親的生意,代理貝殼、石油氣、火水等產(chǎn)品。為人淳樸豁達、熱心公益,積極服務各種民生事宜。
忙碌的工作之後,離開喧囂的市區(qū),來到風光優(yōu)美的元朗流浮山,或租借小舢,出海垂釣;或光臨食肆,品嚐當?shù)匦迈r可口的生蠔和海鮮;然後在南面的白沙海灘觀賞夕陽慢慢沉入海面,直到頭上是星晴閃爍,讓身心都得到徹底的放鬆,如此自在,如此閒適,是今日許多香港市民和外地遊客選擇的休閒之道。同時,這也是生活於當?shù)氐牧喝晷巯壬鶚缝兑姷降木跋?。多年來,他致力於流浮山地區(qū)的發(fā)展情況,並盡己所能作出貢獻。所以看到今日這裏成為遊客流連、美食眾多的旅遊景點時,自然喜聞樂道。
伴山而居 貢獻並行
大概半個多世紀前,七歲的梁汝雄先生隨著父親來到香港,定居在離鬧市有一段距離的元朗地區(qū),在當?shù)仄届o的環(huán)境中開始了新的生活。面朝海洋的流浮山,也慢慢成為了他熟悉的地方?!拔沂窃诹鞲∩介L大的?!币痪湓?,已包含了多少深情厚誼。
隨著時間的推移,梁汝雄先生一天一天的長大、成熟、工作、成家、立業(yè)……元朗也漸漸由市郊成為了新市鎮(zhèn),慢慢變得繁華起來。而以前“流浮山”一詞僅指天水圍以西、廈村以北的一處山丘,在日後也成為涵蓋其西面數(shù)座鄉(xiāng)村的地名。而且,這裏得益於香港的經(jīng)濟騰飛以及元朗地區(qū)的發(fā)展,日益成為一處頗受中外遊客青睞的景點,並且此處海灘蠔田遍佈,漁業(yè)興旺,名氣與盛產(chǎn)海鮮的香港鯉魚門齊名。
隨著元朗對外交通的完善,不少車輛滿載著旅遊團體,來到流浮山品嚐美食、觀賞落日夜空,帶動當?shù)夭惋嫎I(yè)與旅遊業(yè)的發(fā)展,食肆的數(shù)量因此增多到14家,道路兩旁分散著各種鮮魚店或海鮮酒家,主推當?shù)厣r的海產(chǎn)品。
“流浮山的生蠔、海魚、蝦蟹都很出名,此處海域水質較好,沒有環(huán)境污染,所以海產(chǎn)品也新鮮乾凈?!绷喝晷巯壬d奮地說,因為他為當?shù)負碛辛钊肆w慕的優(yōu)勢而感到自豪:“遊客增多,所以食肆的經(jīng)營也各有各的方式,例如有的以招攬散客為主,有的則以接待旅行團為主,不過都是提供價格便宜、由海鮮製成的美食?!?/p>
地區(qū)的發(fā)展欣欣向榮,民生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梁汝雄先生因此投身社會服務,把自己對地區(qū)的愛分成不同的份額,轉換成貢獻裨益他人。他活躍於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與其中七十多位會員共同攜手,定期舉行敬老愛幼的工作,並對遇到困難的街坊施以援手,或針對當?shù)氐缆份^窄,不便通車等問題與政府進行積極溝通,還組織各種為鄰里帶去歡愉的節(jié)慶活動,熱心付出而不亦樂乎。
據(jù)獲,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成立於四十多年前,由梁汝雄先生父親及一群關注地區(qū)事務的社會賢達所創(chuàng),為當?shù)仡H有影響力的公益團體之一。大家齊心協(xié)力,經(jīng)常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娛民生,例如盆菜宴、敬老大會、贈送紅包、團體旅遊等等。
每年正月十五的春茗活動,為該會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全體會員共聚一堂享用盆菜,筳開近百席,同賀新禧,祝愿流浮山地區(qū)在新的一年中變得更加美好,還把紅包派發(fā)給在場長者,大家水乳交融、氣氛其樂融融。
而作為該會現(xiàn)任的副理事長,梁汝雄先生一直秉承著“能幫就幫”的服務精神,經(jīng)常古道熱腸解人之困,急人之難。他曾有一位朋友的丈夫不幸去世,生活沒了依據(jù),與年幼的孩子相依為命。梁汝雄先生聞後,二話不說,把兩間房子借給朋友居住,又幫對方到有關部門申請福利和住房,盡己所能助人度過難關。經(jīng)過不斷奔走,相關的福利落實到位,朋友母子可以享有住房和生活的保障,相信梁汝雄先生也為此感到滿心歡喜。
還有一些高齡的街坊,生活拮據(jù),不僅無法承擔醫(yī)療、保健等費用,連日常糊口也難以持續(xù)。梁汝雄先生便與同樣熱心的朋友帶著求援長者到福利處,看看他能獲得什麼福利,並為之申請援助。有時,儘管大家都並不富裕,但籌集善款,聚沙成塔,也能幫助別人守得云開見月明。
如此主動熱心的精神,也感染了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的其他同仁,大家遇到需要幫忙的街坊,都會想法設法,為對方排憂解難。服務這麼多年來,一件件惠及長者、孩童、房屋津貼的事實,在他們的努力中得以落實;而爭取居民住房權益、降低甚至免費入住公屋的問題在他們的堅持中迎刃而解,變成街坊們喜笑顏開的成果。
服務心得 啟明心智
梁汝雄先生看著父親創(chuàng)建香港新界流浮山商會,並且於其中積極服務,至於百年歸老。因而深受影響,覺得繼承父親的服務宗旨,在貢獻的路上承前啟後。不過,在今日的工作中,他看著年輕人並不積極投身服務而感到惋惜: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想著賺錢、成功,卻很難想到如何為了幫助別人費心思,自己的事做好了就覺得可以了,也怕被其它事情纏上,所以很難積極參與到服務工作中來?!痹跁r代的變遷中,關於道德的問題經(jīng)常被提起,但要改變社會的現(xiàn)狀,仍需時日等待。梁汝雄先生也是明白到自己力量的薄弱,只能在自己控制的范圍內實現(xiàn)“能幫就幫”的愿望,所以他用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希望提點他人,呼籲年輕一代關注社會,樂於服務。
而且,“公益”的意義,正是指不帶私心、不求名利而投身服務,借助慈善為名的沽名釣譽、別有用心地賺取經(jīng)費都與無法奉獻的公益精神相違背。所以每每看到不少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掛橫幅、求關注、四處鬧事,梁汝雄先生也不僅疑問,為何有人竟能如此利用社會工作?
不過,疑問歸疑問,原則如初、內心堅定的人,肯定能在這些紛擾的表相前找到事情的本質,發(fā)現(xiàn)那些借題發(fā)揮者脆弱不堪的主幹,從而為保市民的權益而發(fā)聲反擊,還事實一個真相。
曾經(jīng)他為了爭取長者的福利,卻不堪個人言論在其中混淆視聽,讓這些已經(jīng)風燭殘年的長者生活得沒有保障。於是,他不禁憤慨道:“他們只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發(fā)出不負責的言論,顛倒是非,讓香港的寬容和人道精神蒙羞,導致老人家福利不到位,弄得烏煙瘴氣?!?/p>
為此,梁汝雄先生積極與同仁談論、開會,不僅要應有權益落實,保護社會風序良俗;還希望多倡導年輕人多多關注社會現(xiàn)象,不要偏聽偏信,做出擾亂民生的事情。如果他們能認清問題,進而積極加入貢獻的隊伍,促進社會優(yōu)化,則是梁汝雄先生更加喜聞樂見的。
梁汝雄先生為人率真、務實又不乏熱心、公正,不僅是其父親延續(xù)而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也是他在工作、生活與服務中積淀的人生智慧。相信他的苦心,能換來實際的成效,能幫助街坊更好更快樂的生活。
也許是在流浮山生活了一甲子多的時間,梁汝雄先生的性情也與這裏秀麗的風景一樣,平和、淳樸、堅持本真,在歲月的洗禮中變得越發(fā)鮮亮。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遊人來到這裏,不僅欣賞到本地優(yōu)美的風光、品味天然的佳肴,也能感受到,如梁汝雄先生一般的真誠和豁達。希望,這種流浮山所具有的特質,能因此走出本地,感動更多的人,傳播到更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