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2015年紹興科學中考將新增加一題型,叫作“說理題”。什么是說理題呢?通過資料搜集與分析對說理題的概念進行界定:說理題是用語言文字記敘、說明、回答、論證的科學問題,要求回答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做。說理題是一種要求推理過程嚴謹,理論性、邏輯性較強的題目。由于一些同學在平時的學習中存在著重計算、輕說理的傾向,加之知識面窄,表達能力差,故而在解答科學說理題時,往往說理不全、條理不清、主次不分、用詞不準、因果不明。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但要傳授科學規(guī)律與原理,更需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具體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了體現(xiàn)多過程和多方法的考察,近幾年各地中考考題中出現(xiàn)了說理題。如杭州市近5年中考卷中,每年都有一題說理題。
(2013年杭州中考)小張將一瓶礦泉水在冰箱中放較長時間后取出,一會兒發(fā)現(xiàn)瓶外壁出現(xiàn)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凈,等一會兒又出現(xiàn)小水珠。于是他與小吳一起對此現(xiàn)象進行研究,但觀點不一致。小張認為這是礦泉水瓶內的水往外滲透后,附著在礦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吳則認為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礦泉水瓶外壁上。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他倆的結論是否正確。
翻開科學教科書,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占有較大篇幅的是“思考與討論”、“探究”、“活動”,這些都離不開說理。由此可見“說理”在科學教學中越來越重要。根據(jù)說理題概念中的“要求回答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及怎么做”,選取其中的兩種類別,總結歸納這兩種類別的不同答題模式,旨在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中考中減少失分。
類別一:“為什么”類型說理題
2015年紹興市直初三科學第一學期期末試卷第31題的前半題為“氫氧化鈉固體為什么要密封保存?”是一道典型的回答“為什么”類型說理題??纯赐瑢W們都怎么回答的。答案可謂五花八門,大概有這幾種:答案一回答說“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答案二相對具體些“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會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答案三“空氣中有水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潮解,易與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以上三種答案,大家會很容易判斷,答案一只說明了氫氧化鈉要密封保存的一種內在原因,而忘記了如果沒有密封碰到水會潮解的另一原因;答案二雖然把氫氧化鈉要密封保存的內在原因都講了,但是沒有講外部原因;答案三則不光講了兩條內因,還把外因也講了就是“空氣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覺得答案三就是完美的答案,能得滿分。事實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正確答案是“因為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等,氫氧化鈉具有吸水與二氧化碳的性質,裸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就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2NaOH+CO2=Na2CO3+H2O),所以要密封保存,隔絕與空氣接觸?!?/p>
答案三看似完美卻仍有不足?!盀槭裁础鳖愋驼f理題的回答步驟進行歸納,該種類型說理題得回答步驟分四步:“表述外因、解釋內因、講解發(fā)生的變化、歸納結論”,邏輯嚴密,說理充分。依據(jù)“為什么”類型說理題的回答步驟對該題做出解答:首先要回答氫氧化鈉固體為什么要密封保存的外因,即空氣中的成分;其次回答內因,即易潮解易變質;再次,回答如果沒有密封保存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就是結合內外因,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這個變化可以用學生學過的化學方程式來表示的話,就用科學的語言表述;最后還要寫上結論就是把題目中的問題改成陳述句,有始有終。
類別二:“怎么樣”類型說理題
剛才前面兩個例子是科學實驗室的問題,接下來碰到的是生活中的例子,需要用生活經(jīng)驗做判斷。例如:人在行走時,腳踩到西瓜皮,人會向前傾倒還是向后仰?這是一道回答“怎么樣”類型的說理題。同學們都會有生活經(jīng)驗,覺得一踩一滑仰天跌倒,也很容易想到要用“慣性”來分析,往往會簡單一句“由于慣性,向后仰”,早早了事。對于這類型題目,我們需要的是找到兩種情況然后進行比較,這道題目中就是身體和腳的兩種情況。從踩到西瓜皮開始分析,腳怎么樣了,身體怎么樣了。所以答案就是“腳踩到西瓜皮,腳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較小,腳的運動速度加快,身體由于慣性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速度大?。?,身體運動速度小于腳的速度,所以身體向后仰?!?/p>
由此可知,回答“怎么樣”類型說理題的模式就是需要找到兩種情況進行比較,然后做出判斷。(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建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