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麗
義烏市中心醫(yī)院腫瘤科,浙江 義烏322200
中醫(yī)綜合護理在晚期腫瘤患者中臨床運用
曹美麗
義烏市中心醫(yī)院腫瘤科,浙江 義烏322200
目的:觀察中醫(yī)綜合護理在晚期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320例腫瘤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中醫(yī)綜合護理。觀察2組患者疼痛程度、護理滿意度以及抑郁評分量表(SDS)和焦慮評分量表(SAS)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發(fā)生率分別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護理前2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8.13%,對照組76.25%,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對晚期腫瘤患者行中醫(yī)綜合護理,不僅可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腫瘤;晚期;中醫(yī)綜合護理;疼痛程度
臨床研究表明,晚期腫瘤患者入院后,往往會伴隨疼痛、失眠、胃腸反應等,甚至會誘發(fā)死亡。目前,臨床并無治療的晚期癌癥的特效方式,常通過加強護理干預降低臨床不適感,提高其預后生活質量[1]。有文獻指出,中醫(yī)護理技術可通過對患者進行內外結合治療的方式開展臨床護理,具有適用范圍廣、安全、高校等特點,在提高醫(yī)院整體護理質量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2~3]。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對比分析了中醫(yī)護理方法和常規(guī)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病理證實屬于晚期腫瘤患者;②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②中途退出值治療者;③代謝紊亂者。
1.3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2年6月—2014年6月晚期腫瘤患者,共320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160例,男91例,女69例;年齡46~75歲,平均(61.82±3.51)歲;病程2~8.2年,平均(4.96±0.68)年。其中52例食管癌,17例肺癌,37例胃癌,21例淋巴癌,33例乳腺癌。對照組160例,男95例,女65例;年齡43~77歲,平均(62.68±3.75)歲;病程2.6年~8年,平均(4.46±0.73)年。其中49例食管癌,15例肺癌,43例胃癌,23例淋巴癌,30例乳腺癌。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行常規(guī)護理?;颊呷朐汉罅私馄湓V求,并予以針對性護理;遵醫(yī)囑取藥物治療,加強用藥后觀察,了解其是否存在不良用藥反應;加強飲食干預,囑咐其多進食清淡食物、水果等,并輔助其下床活動,促使血液循環(huán);囑咐患者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每天取溫水清洗肛周部位;定時取消毒水清洗病房,開窗通風,提高空氣潔凈度。
2.2 觀察組 行中醫(yī)綜合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受到臨床不適癥狀、經濟負擔、疾病控制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入院治療期間會產生恐懼、抑郁等消極心理,可能對其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主動與患者交流,利用音樂療法、移情法等形式轉移其注意力,鼓勵其積極接受臨床治療;②中藥外敷。疼痛、便秘是晚期腫瘤常見的并發(fā)癥,取西藥治療期間,可能出現不良用藥反應。臨床可跟根據患者的癥狀取中藥外敷治療,例如:取金黃膏采用辨證取穴行中藥敷貼,經體表給藥,達到短時間內緩解癥狀的目的;③按摩。晚期癌癥患者需長期臥床治療,穴位進行辨證按摩能夠促使血液循環(huán),降低壓瘡的發(fā)生幾率;④穴位注射。晚期胃癌患者往往會伴隨胃腸道反應,可能對其正常進食造成影響。通過對臟器對應穴位進行穴位注射,可達到調節(jié)臟腑、疏肝之效。此外,還可通過對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等處取藥物注射,達到鎮(zhèn)痛的目的;⑤中藥灌腸。目前,臨床常通過禁食、營養(yǎng)支持等方式治療腸梗阻,但很難改善患者的嘔吐、水電電解質失衡等癥狀,對此,臨床可辨證取益母草、魚腥草、蒲公英、紅花、生龍骨等藥物煎煮,并行灌腸處理,根據患者的疾病發(fā)展情況,確定灌腸藥物劑量,提高治療安全性。⑥中藥熏洗。根據患者下肢栓塞、水腫狀況,取紅花、艾葉煎煮后,通過熱敷、熏蒸等方式,可取得消腫、祛濕、活血的效果。⑦耳穴治療。耳穴治療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點,可通過刺激耳部穴位,進行疾便秘等疾病防治。
3.1 觀察指標 ①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化患者的疼痛程度,總分為10分:0~2分為無痛,3~5分為輕度疼痛,6~8分為中度疼痛,8~10為重度疼痛;②利用抑郁評分量表(SDS)和焦慮評分量表(SAS)評估2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總分為80分,最低分為2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③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上為滿意。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表示。
4.1 2組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1。觀察組無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的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1 2組疼痛程度比較 例(%)
4.2 2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 見表2。護理前2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s) 分
表2 2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s) 分
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①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SDS評分SAS評分160 160護理前62.31±3.26 61.55±3.87護理后29.80±2.69①45.91±3.50護理前59.64±3.27 60.83±3.91護理后27.53±2.88①57.70±3.16
4.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8.13%,對照組76.25%,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表3 2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由于癌細胞具有增殖性、侵襲性的特點,不僅會加快人體代謝速度,還可能累及其他器官,進而對人體免疫功能造成影響。此外,受到臨床不適癥狀、長期臥床治療、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患者治療期間會產生消極情緒,可能對疾病的控制情況造成影響[4]。中醫(yī)學者認為,消極情緒(例如:憂思、恐懼等)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肝臟功能,臨床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改善其消極心理情緒。有文獻指出,晚期癌癥患者入院治療期間,會伴隨多種并發(fā)癥狀,例如:便秘、下肢水腫、食欲下降、嘔吐等,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晚期癌癥護理的重要內容[5]。
中醫(yī)綜合護理具有針對性強、安全性高、效果好、經濟等特點,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開展心理護理、中藥外敷、按摩、穴位注射、中藥灌腸等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減少西藥治療帶來的不良用藥反應,還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6]。有文獻指出,中藥外敷可用于治療便秘、疼痛癥狀中,中藥通過經絡直接作用于病灶位置,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不適癥狀。此外,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會明顯下降,往往會伴隨下肢水腫、手足麻木等并發(fā)癥,可取活血、祛濕等中藥泡洗,促使血液循環(huán)[7]。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較對照組低,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綜上所述,晚期癌癥患者入院后,行中醫(yī)護理方法,不僅能夠降低臨床不適感,還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李少芳.中醫(yī)護理技術在惡性腫瘤晚期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下半月版,2009,6(6):81.
[2]張曉麗,張永梅.腹部惡性腫瘤術后胃癱患者的中醫(yī)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2,21(9):1543-1544.
[3]李曉萍.惡性腫瘤病人心理動態(tài)變化及中醫(yī)護理[J].河北中醫(yī),2001,23(1):59-60.
[4]周瑾.中醫(yī)護理干預在惡性腫瘤失眠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9):80-81.
[5]邵萍,劉漩,林嘉鱗,等.多發(fā)性骨髓瘤的中醫(yī)辨證治療與護理[J].江蘇中醫(yī)藥,2008,40(7):75-76.
[6]甘薇.化療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中醫(yī)護理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5):1849-1850.
[7]侯黎莉,袁雪萍,郁秋華,等.中醫(yī)情志護理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疼痛的干預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4-6.
(責任編輯:馬力)
R734
A
0256-7415(2015)02-0256-02
10.13457/j.cnki.jncm.2015.02.117
2014-09-30
曹美麗(1972-),女,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中醫(yī)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