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 要】作文教學應在童年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開端。 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以下幾種方法對提升兒童的作文水平有良好的幫助:重視兒童語言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建構寫作平臺;與兒童生活世界密切相連,鼓勵并激發(fā)兒童的生活情趣,提倡表達真情實感;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心靈的一劑良藥 ,它可以喚起眠睡的心靈,能夠觸發(fā)兒童的寫作神經。
【關鍵詞】語言積累 ? ? 兒童生活 ? ? 情境創(chuàng)作
兒童時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甚至有人提出了“兒童決定論”的說法,這話不無道理。如著名作家冰心,兒童時期生活非常幸福,影響了她一生,其作品都充滿了對美好事物的描繪與追求,文風清新而美好。二千多年前的柏拉圖曾說過:“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嬌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又說:“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的,不容易更改的?!笨梢娮魑慕虒W也應在童年期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開端。經過長期在一線的探索實踐,筆者認為下面幾種方法對于提升作文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一、重視兒童語言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建構寫作平臺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所謂語文素養(yǎng)就是指由文化典籍對心靈世界滋養(yǎng)和浸潤所形成的修養(yǎng),滋養(yǎng)和浸潤就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心靈豐厚了,語言之樹自然根深豐茂。
這里有一則案例,一名學生喜歡讀背經典之作,在五年級時寫下了這樣的作文:
“在我的印象中,媽媽這個人性格外向,她不僅剛強,甚至還有點剛烈,不管經歷怎樣的艱辛和磨難,媽媽始終是微笑的,然而那次媽媽卻哭了!
“一路上我無心看風景,我分明看到,媽媽晶瑩的淚水一滴一滴地落下來,偶爾會滴到我的手背上,浸透我的心。
“……見我哭了,母親一邊給我擦眼淚,一邊說:“不哭,不哭!”可我分明看見母親在一旁悄悄地抹眼淚,但她的淚光中不再帶有凄涼,隱隱中還含有一絲安慰。
“……路還很長,我會執(zhí)著地努力,母親也一定不會放棄。若干年后,我們將收到金燦燦的果實,那時會給母親一直保持單身帶我所做的努力與她的艱辛一個回報,也會讓我們快樂一生……”
且不說這是她內心強烈的情感抒發(fā),單看語言,就可以看出長期吟誦經典名篇對她語言風格的影響是深刻的。而文章思想性也可見一斑,語言有剛性,有穿透力。這是長期的語言積累塑造了她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也建構了她的世界觀。
二、寫作應與兒童生活世界密切相連,鼓勵并激發(fā)兒童的生活情趣,提倡表達真情實感
一切創(chuàng)作的源泉都來源于生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都說明了生活是一個豐富的知識寶庫,脫離了生活,寫作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如,有一位學生上課搗亂,語文教師不但沒生氣,還讓同學們以他為寫作素材,臨場發(fā)揮,即興寫作。學生在習作中寫了一篇《洗舌頭》的作文:“今天,我們班的搗蛋鬼毛月又出洋相了。上課的時候,他突然一個箭步從教室后面跑到教室前面去了。老師連忙問他:‘你干什么去?。克匕焉囝^一伸,說:‘我去洗舌頭。烏黑的舌頭,逗得我們大家哄堂大笑……”此文公布后,“洗舌頭”的同學從此也愛上了寫作。
又如一教師在上課,突然一只麻雀飛了進來,同學們都緊張起來,等待老師發(fā)火,可和藹的老師卻雙手捧起麻雀,讓同學們觀察、描寫,既化解了矛盾,又帶來了寫作素材,最重要的是同學們感受到了老師可敬的一面。瞧,生活的寫作素材無處不在,只要善于觀察、善于聯(lián)想,就一定能夠寫好作文。
新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魯迅說:“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闭鎸嵣罹驮谏磉叄彝ド?、社會見聞、學校生活無不可以入筆,且成為寫作的好素材。“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有了源源不斷的生活活水,作文就會自然而然地從學生的心底流淌出來,當學生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的時候,他們的寫作興趣已經不可抑制了。
三、情境作文是激發(fā)學生心靈的一劑良藥
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情境作文是激發(fā)學生心靈的一劑良藥。情境可以分為虛擬情境和真實情境。有意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眠睡的心靈,能夠觸發(fā)兒童的寫作神經。
如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想象、構思心中的故事。一位學生聽了一段《童年》的音樂后,靈感被激發(fā),寫出了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在長滿奇花異草的大森林里,一位金色頭發(fā)的小公主站在中央,她唱著動聽的歌,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忽然,她美麗的小翅膀不見了……這時,是媽媽用溫暖的手臂為她擋住了風寒。一剎那間,冬天變成了百花爭艷的世界,通往幸福的大門為她們打開,小姑娘露出笑臉……”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新課標理念的提出, 使學生成為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為兒童作文習慣的養(yǎng)成帶來了徐徐清風。在課標理念指導下,建構具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