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有祿
【關鍵詞】 過程和方法;學生潛能;靈魂; 《離騷》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93—01
一、創(chuàng)設情景,整體感知
1.觀看“百家講壇”中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敬講解的《屈原》視頻,使屈原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認識視野。要求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做好筆記。視頻中李敬教授從屈原的名字講起:屈原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公正法則,平正,只有天是平正的,可以效法的;大地就像母親,把自己的財富毫無保留地公平地分給每一個生靈。屈原把天地作為自己效法的對象。屈原主張對內申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聯(lián)齊抗秦,統(tǒng)一中國。從信任到被疏遠,兩次被流放,第二次流放他在長江和沅湘間徘徊二十年,始終沒有離開自己的故土——楚國,最后沉江。這些講解使學生對屈原生平事跡、政治主張、人格志趣,他的愛國情懷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對于理解《離騷》有了歷史知識的基礎,大大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解題
“離騷”者,猶離憂也?!妒酚洝でZ生列傳》,遭遇憂愁之意。有了視頻中的講解作基礎,學生對于屈原的遭遇以及憂愁的根由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自主學習,加強預習
高一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習慣和自主能力的最佳時期,所以老師一定要在引導學生勤于動手、樂于動手、積極思考等方面做好具體的落實工作。了解作者及背景,借助文下注解及工具書翻譯文句(必須有批注)、質疑。其中,做批注是重點,要求學生對難以理解的字詞通過看注解、查工具書寫出詞義,進而理解句意。對查不出不能理解的詞句要做標記,以向老師質疑、講解。
三、合作交流,質疑解惑
按學習小組就文言基礎知識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多義詞、特殊句式這五大類進行整理,具體安排:兩小組負責整理一類,一個小組作點評。負責整理的小組選出代表板書、展示所選的詞句,并作講解,要求既講詞義又講句意。負責點評的同學從書寫、講解的熟練程度、準確程度進行點評,還要評出優(yōu)勝者及有問題者,指正存在的問題,補充整理中忽略的遺漏的詞句。學生講錯的或沒講到的,則由老師再作補充講解,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發(fā)揮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
在學生講解過程中,筆者也會插入一些提問來考查他們掌握的程度。其中,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語法知識很欠缺,涉及到狀語后置、定語后置的句子時,只是概念上的理解,并不懂得這些句子的構成特點?!凹忍嬗嘁赞ダv兮,又申之以攬茝”屬狀語后置句,狀語是“以蕙纕”、“以攬茝”,動詞是“替”(廢棄、貶斥)、“申”(重復、再三。有“加上罪名”之意),狀語是動詞前面起修飾、限制作用的詞語?!拔岐毟F困乎此時也”也屬狀語后置句,“乎此時”介詞結構作狀語,“窮困”是形容詞,作謂語。“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屬定語后置句,句中“岌岌”(高聳的樣子)、“陸離”(修長的樣子)分別修飾名詞“冠”、“佩”。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征的。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詞性,學生才真正了解了這些特殊句式的特點。
經過全體參與,全面查找,相互交流,互為補充,問題就由學生自行解答了。更重要的是全班學生都“動”起來了,人人都享受到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成就感。
四、重點突破,拓展提升
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相互間的探究,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學生的發(fā)言:
學生甲:我們組受到的啟示是:無論自己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都應該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并為之奮斗不息。
學生乙: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學生丙: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學生?。呵詈蟪两遣恢档玫?,他應該投奔賞識他的諸侯國以發(fā)揮才能。
……
前三個學生的理解是符合課文主題思想的,學生丁的理解就需要作進一步探究了。我讓同學們就此看法再次進行討論。最后較為一致的看法是:他自沉汩羅江,這不是輕生,不是自戕,因為他心里只有他的祖國——楚國,這正是深愛祖國的屈原。再說屈原是一個非常注重高潔品格的人,他不可能朝秦暮楚,棄楚而去,這又表現(xiàn)出屈原熱烈高潔的靈魂。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