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萍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逐漸從舊思想中解放出來,開始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新時期的新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女性領導者的出現(xiàn),女性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便是其中一個最鮮明的景象。本文從我國女性領導者數(shù)量偏低的原因和女性領導者的領導特質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概括了擴大我國女性參政及女性領導者數(shù)量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女性;領導者;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人們開始從舊思想中解放出來,逐漸產生了多樣的新時期、新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女性領導者出現(xiàn),開始走上政治舞臺便是一個最鮮明的景象。如國務院前副總理吳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現(xiàn)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等,都是新時代的女性領導者。
“據(jù)統(tǒng)計表明,自2001年以來,中國省、市、縣級領導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備率提高了17%以上。到2005年底,中國省部級女領導干部達到兩241人。中國各級女干部的數(shù)量已接近干部總數(shù)的40%。同時在2007 年3 月,全國人大作出明確決定,要求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代表的比例不低于22% ,這是中國首次對全國人大女代表比例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女性特別是高層女性參政的重視?!?即便如此,比起政治民主自由化的北歐、南亞和東南亞,我國的政治民主還待于進一步深化,尤其對于女性參政、議政方面?,F(xiàn)任職的女領導也大多以副職、業(yè)務型的領導為主,能當“一把手”領導的比例更是很少。
一、我國女性領導者數(shù)量偏低的原因
我國女性領導者的數(shù)量和影響力相對于外國來說還是偏低的,其中主要是由我國自身的社會歷史文化政治環(huán)境紀具體國情所決定的。
1. 歷史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因素。由于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而且當今仍在影響著大部分人對女性的看法。諸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主外,女主內”;“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等思想使人們對女性已經形成了一種女性不如男性的社會偏見。尤其是對已經進入領導班子的女干部,她們也常常是備受爭議的;同時大部分的男性不愿意被女領導所領導,這些因素都說明了“社會對女性有偏見”是女領導偏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就影響女性從政的積極性,減少女性從政的機會,從而使從政女性的比例較低。這就對女領導的培養(yǎng)和成長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 女性自身方面的因素。其一,我國大部分女性由于受封建文化的影響,女性工作者參政從政意識比較淡薄,不敢爭強,甘居下游;學習興趣不濃,自覺性不高,特別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上下功夫不夠;對科學文化知識和相關的業(yè)務知識,尤其是反映當代世界發(fā)展的各種新知識學習掌握不夠。其二,中國傳統(tǒng)“家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女性以家為中心,較多女性因很難找到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點而選擇了家庭作為自己的中心。其三,現(xiàn)在在我國的一些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仍然存在,很多女性從小就沒有得到和男性一樣的受教育,接受培養(yǎng)等的機會。其四,女性自身的生理原因。女性在生理方面與男性的差異,給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這些不便又影響了女性的工作事務處理效率。
二、女性領導者的領導特質
一方面,女性領導者和男性領導者相比,具有一些獨特的領導優(yōu)勢:①與生俱來的溝通力。就女性而言,一貫優(yōu)越的是語言因子。女性的語言表達比男性發(fā)育早,在語言的流暢性、敘述文的長度、閱讀能力等方面,也較為出色。同樣條件、同樣年齡的小孩子,女性在詞匯積累方面比男性強。②和風細雨的親和力。親和是女性的天性,女性能設身處地的感受別人的痛苦,能憑直覺回避危險,女性更重視人的自身,關注人的成長、人的交往、人的情感。女性更多的是通過言傳身教感化周圍的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xiàn)得比較溫和,這使得她們在人際交往、溝通與公關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③洞察秋毫的觀察力。女性天生比男性敏感,而具有細致的觀察力。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在情感的感知方面,具有男性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女性往往比男性富于情感,直觀能力強,對事物的觀察力更為細致、敏銳和準確。
另一方面,許多研究成果表明,相對于男性領導者,女性領導者更傾向于采用參與型和民主型的領導方式,而較少采用獨斷型或指導型的領導方式。女性領導者鼓勵員工的參與,與下屬共享權力和相關信息,并努力提高下屬的自我價值。她們通過包容進行領導,并依賴她們的領袖魅力、專業(yè)知識、人際交往技能來影響他人。
三、擴大我國女性參政及女性領導者數(shù)量的對策
1. 把性別意識納入決策的主流,建立健全組織人事部門與婦聯(lián)等群團組織的聯(lián)席會議制度, 健全和完善培養(yǎng)女后備干部的制度, 逐步實現(xiàn)培養(yǎng)選拔女干部工作程序化和制度化。組織部門應加快對女干部的交流輪崗速度, 多提供掛職鍛煉機會, 多放在重要崗位重要部門鍛煉, 為女干部的成熟和成長搭建寬敞的舞臺, 從制度措施上保證女性參政的程度。
2. 進一步喚醒女性群體的角色意識, 提升女性自身素質, 增強女性參政能力。首先要喚醒女性群體的角色意識。使她們對社會發(fā)展具有一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 把為人民謀幸福而奮斗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其次, 重在提高參政女性的綜合素質。提高理論素質, 加強自身修養(yǎng), 使自己在政治上把握住正確的政治方向, 與時俱進, 開拓創(chuàng)新。
3. 充分發(fā)揮從政女性的優(yōu)勢, 揚長避短。女性領導者要學會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 做好女性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的互換。女性的細心、耐心、專心、韌勁和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女性在語言的組織表達上, 女性在綜合協(xié)調、處理人際關系時講求和諧的特點都是優(yōu)于男性的,女性領導者要充分發(fā)揮自己這些優(yōu)勢, 與男性形成互補。克服女性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求穩(wěn)、求實、求安等方面的劣勢。正確認識自我, 充分挖掘女性在組織管理和綜合協(xié)調上的優(yōu)勢潛能。
參考文獻:
[1] 張微,《如何做好女領導》,中國華僑出版, 2004.
[2] 孟少華. 女性參政能力的思考. 福建物價. 2005. ( 1) .
[3] 郭夏娟. 兩性政治參與的同與異. 開放時代. 2003.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