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麗 曲金寧 李娟 單晶
·經(jīng)驗交流·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凝血酶原活動度測定的臨床意義
張志麗曲金寧李娟單晶
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cirrhosis)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臟病變,以再生結節(jié)和假小葉為主要病理學改變[1]。肝臟是體內(nèi)合成蛋白質(zhì)、凝血因子和多種酶的主要場所,隨著肝硬化病程進展,肝臟合成功能出現(xiàn)障礙。本文測定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凝血酶原活動度含量變化及Child-Pugh分級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間在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A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52.82±11.70)歲。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8例。應用Child-Pugh肝功能評分法,確定肝功能A級的患者13例,B級25例,C級1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B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49.90±13.73)歲,其中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17例,丙型肝炎2例,乙型重疊丙型肝炎患者1例。
二、方法
兩組患者均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標本3 m L,檢測肝生化指標、凝血水平。同時比較不同Child-Pugh分級患者的ALb、Ch E、PTA水平變化。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ˉx±s)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三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肝生化指標比較
肝炎肝硬化組與病毒性肝炎組比較,Alb、ChE、PTA水平均有差異(P<0.05)。
二、不同Child分級的肝功能
A級與B級、C級血清白蛋白、膽堿酯酶結果比較均有差異(P<0.05),C級與A級、B級血清凝血酶原活動度檢測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
表1 兩組ALb、Ch E、PTA水平比較(ˉx±s)
表2 肝硬化組不同Child-Pugh分級的ALB、Ch E、PTA水平比較(ˉx±s)
1973年,Pugh[2]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采用評分法評估肝功能狀況,將肝硬化患者根據(jù)肝功能得分情況由優(yōu)到差分為A、B、C三級。Child-Pugh分級法用以對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儲備功能進行量化評估,對于評價患者肝臟損害程度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意義[3],目前在國內(nèi)醫(yī)院中得以廣泛應用,對于評估患者病情具有一定臨床指導意義。
肝炎肝硬化占我國肝硬化的比例較大,主要由病毒性肝炎所致,而如何界定早期肝炎肝硬化與病毒性肝炎在臨床上僅憑患者癥狀難以區(qū)分,需結合化驗檢查與影像學來綜合判斷。本組研究表明,肝炎肝硬化組ALb、Ch E、PTA與病毒性肝炎組比較均有顯著改變,表明ALb、Ch E、PTA可用來評估肝臟疾病嚴重程度。同時對于不同的Child-Pugh分級,其水平有顯著性變化,各級Alb、Ch E、PTA水平均為逐級下降趨勢,提示三者可在臨床上作為肝功能損傷程度的分級。血清白蛋白通常被用來評估肝臟合成功能[4],它由肝臟合成分泌,白蛋白有一個很復雜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5],半衰期2~3周,肝炎肝硬化時,肝細胞數(shù)目減少,使其含量顯著降低[6]。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基礎營養(yǎng)狀況對白蛋白的水平有一定影響[7]。目前,白蛋白在肝硬化患者中主要被用來補充循環(huán)血容量。膽堿酯酶又稱?;憠A水解酶,分為真性膽堿酯酶和假性膽堿酯酶。血清中測定的主要是假性膽堿酯酶,它由肝臟合成分泌的水解酶,在體內(nèi)停留時間較長,半衰期10 d左右。從病程角度看,各種肝病都會發(fā)生肝細胞變性、壞死和(或)纖維化[8]。當肝功能受損時,膽堿酯酶在血清中的含量顯著降低。因此,血清膽堿酯酶活力能較好地反映肝細胞合成能力,同時也說明膽堿酯酶能反映肝臟的儲備功能,故膽堿酯酶活力測定可作為肝病輕重程度判斷的一項敏感指標[9-11]。本研究證實,膽堿酯酶隨病情進展而明顯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作為評價肝臟儲備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敏感指標[12],其值降低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13]。肝臟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在肝硬化早期,凝血因子2、5、7、10等會缺乏,進而引起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所以凝血酶原活動度能反映肝臟的受損程度,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鄒正升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白蛋白、膽堿酯酶、凝血酶原活動度中,膽堿酯酶能更好的、更敏感的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和肝臟的儲備功能,凝血酶原活動度其次,白蛋白較差,同時也說明,白蛋白下降,反映肝臟病理損害很重,接近重度。
臨床上,血清ALb、ChE、PTA水平對于分析肝硬化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有重大指導意義,廣大醫(yī)務工作者應重視肝功與凝血項的檢查,尤其該三項指標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做到合理診治,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本組研究樣本量較小,因此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1Schuppan D,Afdhal NH.Liver cirrhosis.Lancet,2008,371:838-851.
2Runyon BA.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ascites due to cirrhosis.Hepatology,2004,39:841-856.
3王麗,周樂興.肝硬化Child-Pugh分級與肝臟合成功能相關性分析.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62-63.
4Chen CY,Tsai WL,lin PJ,et al.The value of serum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for assessing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Clin Chem Lab Med,2011,49:1817-1821.
5Garcia-Martinez R,Caraceni P,Bernardi M,et al.Albumin:pathophysiologic basis of its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and its complications.Hepatology,2013,58:1836-1846.
6方程,李波,魏永剛,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肝物理學指標與肝功能的關系.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8,14:519-521.
7Takikawa Y,Harada M,Wang T,et al.Useful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and activity percent of prothrombin tim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Hepatology Research,2014,44:92-101.
8李立青,史蓉華,王曉玲,等.PA、ALB、TBIL、TBA和CHE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0,17:394-396.
9任宏新,丁莉.血清總膽汁酸、膽堿酯酶及前白蛋白檢測在各種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寧夏醫(yī)學雜志,2009,31:1171-1172.
10張再勤,趙賽仙.急性肝炎監(jiān)測血清白蛋白與膽堿酯酶及前白蛋白的臨床意義.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109-110.
11何婷婷,馬雪梅,李捍衛(wèi),等.膽堿酯酶在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臟儲備功能的評估應用.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460-463.
12駱抗先.乙型肝炎基礎和臨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6-38.
13田巧,龐國宏.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與重型肝炎預后關系的分析.西南軍醫(yī),2008,10:83-84.
14鄒正升,辛紹杰,李保森等.膽堿酯酶、凝血酶原活動度及白蛋白與肝組織病理損害關系的研究.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1,15:349-351.
2015-01-26)
(本文編輯:賴榮陶)
國家衛(wèi)計委2014重點建設??祈椖抠Y助課題(WJWYA-2014-009)
100069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醫(yī)務科(張志麗,單晶);北京石景山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ICU(曲金寧);北京京煤集團總醫(yī)院消化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