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蘇
重慶市兼善中學
省吾身表于生
——淺談教師職業(yè)
鄒 蘇
重慶市兼善中學
“他們教我們環(huán)保,可他們卻熱衷于一次性餐具,隨意丟棄廢舊電池。他們教我們厲行節(jié)約,可他們卻在洗手時水花四濺,就餐時倒掉大盤飯菜!……”這是六年前,我的一名學生在課前演講時義正辭嚴的話語,言辭之激烈,抨擊之有力,讓聽者尤其是我頓生汗顏之心。話語中的“他們”是如此的口是心非、如彼的言行不一,而其中的“我們”是如此的茫然無助,又是如彼的義憤填膺。雖然學生在演講時并未指名道姓,但聽者自明——“他們”就是這群孩子身邊的教育者(父母、老師)!
這是第一次,我驚訝于學生的正義心和責任感時,更慚愧于當今為師者言行的不堪一擊!
第二次,是三年前,我在一位學生的周記里看到一段描述:“他在上課,修門的師傅在門口觀察鎖的壞損程度,沒發(fā)出一點聲音,然而他走過去推開了修門師傅,二話沒說,關(guān)上了教室門。我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原因這樣對一個勞動者,但是在我看來,他這樣當眾不聲不吭地推開修門師傅(雖然是輕輕地推),并關(guān)上門,是對別人的不尊敬,如果是我,我不會這樣?!?/p>
“如果是我,我不會這樣。”一句樸實得有些稚嫩的話,一個簡單得近乎單純的假設(shè),卻是對當事人最有力的批評!或許,在當事人看來,這位修門師傅的出現(xiàn)對于嚴肅的課堂是極不協(xié)調(diào)的音符,或許是擔心修門者不識時機地敲擊影響課堂的秩序……的確,有很多理由可以申辯,但別忘了,禮貌地與修門師傅商談幾句,是尊重!
說完這兩個故事,我的心很沉重——我們常常感嘆于當今多元審美觀下,學生是非觀的變異甚至扭曲,無奈于新世紀背景下的輕視教育甚至禮崩樂壞,我們更是常常醉心于身為知識分子而編織的高尚尊嚴的光環(huán)之中,不經(jīng)意間,卻忽略了講臺下那一雙雙成長的眼睛。若能以之為鏡,常懷照鏡之心,我們對于自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蒙蔽,更不會有那么多的陶醉。
《論語·學而》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明其意者皆知,其中的關(guān)鍵詞就是:“反省、忠誠、真誠、用心溫習”。雖然曾子為生,然其言之理足以提醒師者?!笆?、誠、心”,幾千年前夫子的智慧,身為新世紀的師者,我們何言以對?孔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誡人們要時時從思想意識、情感態(tài)度、言論行動等各個方面去深刻認識自己、剖析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身為新世紀的黨員教師,學會“省于己”,是安身之本、立身之基!
首“省”——言行一致。古人云:“言傳身教?!毖詡髋c身教,相輔相成。身為教師,我們今天似乎更擅長于“言傳”,因為禮儀之規(guī)、道德之范傳承千年、育人無數(shù)、澤被千年,面對這樣的文化精粹,我輩自是謹遵教誨。加之,對于道德規(guī)范的宣講是為師者的分內(nèi)之職,督促學生們在對規(guī)范的學習中不斷踐行,也是為師者的歷史使命,所以,在關(guān)乎民族未來的大是大非前,我們不遺余力!然而,我們在享受“言傳”所營造出的“師道尊嚴”時,卻常常小看“身教”的力量。所謂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作出榜樣。身為教師,舉止文雅、言談得體、樂觀健康,這些都是外化于學生眼前的,無須多言,無須辯解,學生眼中“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惟有言出于心,行之于身,才是最具說服力的教育。
回到之前的第一則故事,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講結(jié)束后,我非常冷靜地走上講臺,真誠地以教師身分向?qū)W生致歉,盡管他說的很多不應(yīng)該,我并沒做過,但我知道,此時此景,我代表教師,不是代表自己,所以,我有必要對教師群體的過失做一個交待。同時,我鄭重承諾,對于他提到的環(huán)保問題,我一定身體力行,并邀請學生監(jiān)督。一年多以后,當我在課堂上又一次涉及環(huán)保話題時,當我向他們展示我隨身攜帶的筷子和垃圾袋時,我贏得了他們的掌聲,課后,那位演講的同學甚至走到我面前給了我一個深深的鞠躬,正當我莫名其妙時,他說了一聲“老師,謝謝您!”我聽出了他的言外意。我知道,他的這一聲道謝,這一個深深的鞠躬,既是對我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鞭策!
再“省”——德才兼?zhèn)?。“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八字箴言詮釋出對為師者“學識”“德行”的要求和準則。在醫(yī)學界,推崇外科學奠基人裘法祖的一句話:“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yī),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yī)?!笨梢姡安鸥叩抡蹦藶獒t(yī)者之最高境界,惟其如此,方能急人之困,醫(yī)治病痛之軀。相應(yīng)的,對于教師而言,我們是從心靈上培育人、影響人,德才兼?zhèn)湟矐?yīng)該是為師者的最高境界?!蹲髠鳌酚性疲骸疤狭⒌?,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绷⒌戮褪亲鋈?,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學問。做教師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在做學問,而做學問的前提是做人,為人之道決定治學之境。那么做什么樣的人呢?簡而言之,就是做一個好人,一個誠實、謙虛、熱情、正直的高尚、純粹的好人?;蛟S,在教學中,我們更注重展現(xiàn)自己的才智,為了更高效地傳授知識,為了學生考取更佳的成績,對于才的追求和修煉或許已成自覺,但對于高尚德行的追崇似乎遭受冷遇,試想,我們在傳授學生知識學問的同時,潛移默化給他們的是自私、抑郁、嫉妒、消極,那么我們還能期待中華民族在他們的手中繁榮興旺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p>
說到開篇的第二則故事,盡管我身為語文老師,有機會看到學生對老師不當行為的質(zhì)疑,但我卻無力為我的同事辯解,我知道:任何辯解都無從驅(qū)走彌漫于學生心中的迷霧,因為“解釋”常常會變?yōu)椤把陲棥?。所以,希望為師者以后常懷自律之心,學生之眼猶如明鏡。
說完這些,我有些沉重,身為教師,有誰不愿修德立身,有誰不想厚德垂范呢?然而我等凡夫俗子又豈能不食人間煙火,脫身于凡塵之外呢?的確,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困惑,讓我們很疲憊,很困倦,若是每日一省再省,豈不是把自己逼上困頓的絕路?而且,身為教師,或許在現(xiàn)實的矛盾與無奈中,我們很難做到嘉言懿行,但面對學生時,請常懷“垂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