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明
(張北縣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河北 張家口 076450)
中西藥結合治療肝炎并肝硬化的療效觀察
劉萬明
(張北縣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河北張家口076450)
目的 分析中西藥結合治療肝炎并肝硬化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乙型肝炎并肝硬化臨床癥狀和診斷標準的患者251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126例和對照組125例。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方案,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舒肝化湯加減治療方案。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7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藥結合治療肝炎并肝硬化患者的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肝炎并肝硬化;舒肝化湯加減;臨床療效
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疾病[1],隨著病程的發(fā)展和病情的加重,出現(xiàn)肝硬化、肝衰竭,甚至原發(fā)性肝癌。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患者在發(fā)病初期,由于肝臟有較強的代償能力,臨床癥狀并不明顯。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肝臟處于失代償期,肝功能異常,門脈高壓。后期,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患者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進等,嚴重的發(fā)展為肝癌[2-3]。我院采取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方案對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乙型肝炎并肝硬化臨床癥狀和診斷標準的患者251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126例和對照組125例。試驗組男74例,女52例;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2±2.9)年;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45.6±4.8)歲。對照組男74例,女51例;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3±2.7)年;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5.4±4.9)歲。排除肝癌患者、精神病和其他不符合標準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方案,飯前半小時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0.5 mg/次,1次/d。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舒肝化癥湯加減,組方:炙鱉甲(先煎)30 g,莪術、當歸各28 g,川芎、丹參各26 g,枸杞子、制首烏各24 g,赤白芍、白術各20 g,女貞子18 g,炙甘草15 g。
針對不同癥狀的患者進行隨癥加減,有脅痛癥狀加入延胡索、柴胡;痰多加入陳皮;腹水加入大腹皮、茯苓;腹脹加入枳殼、厚樸;口干舌燥加入金錢草、茵陳;便秘加入桃仁;血虛加入阿膠;氣虛加入當歸、黃芪;陰虛加入熟地;陽虛加入鹽杜仲。水煎服,2次/d,早晚飯前半小時各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
1.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臨床病癥消失,肝臟纖維化指標改善,肝功能正常;有效:臨床病癥緩解,肝功能指標好轉;無效:臨床病癥無好轉,肝臟纖維化程度加重,肝功能異常??傆行?治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7.62%,高于對照組的7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乙型肝炎并肝硬化在中醫(yī)上屬于“脅痛”、“癥瘕”的范疇。中醫(yī)認為,乙型肝炎并肝硬化與肝膽的關系十分密切,發(fā)病的關鍵因素是濕熱邪毒侵入機體,損傷肝脾,脈絡阻滯、血瘀氣結,進而發(fā)生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現(xiàn)在醫(yī)學認為,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發(fā)病的關鍵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續(xù)復制,使炎性持續(xù)出現(xiàn)導致發(fā)?。?]。目前,我國有1億人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每年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升高。乙型肝炎并肝硬化患者在臨床上,主要病理變化為肝組織出現(xiàn)彌漫性的纖維化,并有假小葉和再生結節(jié)出現(xiàn)[5]。
臨床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以保肝護肝為主,還未研制出能治愈的特效藥物。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周期長,患者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疾病向好的方向轉歸。因此,在給予有效治療的同時,還給予綜合護理[6]。近年來,對于肝炎并肝硬化的治療主要有西藥治療和中西藥結合治療。西藥治療以保肝治療為主,采用西藥治療不能除根,耐藥性和癌變率升高。本次研究在西藥的基礎上給予舒肝化癥湯加減,更加有效地發(fā)揮了中藥對癥施治的原則,針對患者不同的病癥對藥物進行加減,使藥效發(fā)揮到極致,起到舒肝消癥的作用,抑制肝臟的炎癥反應,緩解肝纖維化和改善肝功能[7-8]。
綜上所述,中西藥結合治療炎并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梁文萍.中西藥結合治療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34例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26):3503-3504.
[2] 陳 義.中西藥結合治療乙肝及早期肝硬化的臨床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4,6(3):115-116.
[3] 李蘭萍.中西藥結合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復發(fā)作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1):166-167.
[4]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肝硬化腹水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專家共識意見(2011,海南)[J]中國中西藥結合雜志,2012,32(12):1692-1696.
[5] 袁 平.中西藥結合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48例臨床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6):72-73.
[6] 張艷梅,吳 雯,劉淑麗,等.循證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7):65.
[7] 陳 東,陳 燕,向 玲. 中西藥結合治療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4A) :51-52.
[8] 黃光艷,徐 艷.中西藥結合治療乙型肝炎并早期肝硬化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01:64-65.
本文編輯:高雅晨
R714
B
ISSN.2095-6681.2015.16.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