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秀 田建國
摘 要 本文利用批改網(wǎng)收集西北工業(yè)大學一年級部分學院的工科學生就“Travelling Abroad”主題提交的作文144 篇,根據(jù)批改網(wǎng)共性分析人工統(tǒng)計出高頻用詞(尤其是實詞),然后將前10位的實詞作為檢索詞放入對照語料庫CLEC ST3 ST4子庫中進行檢索,通過對比研究工科學生在寫作中的實詞使用情況、常用形容詞的搭配掌握情況。本文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發(fā)現(xiàn)工科學生寫作呈現(xiàn)產(chǎn)出性詞匯小、重復使用高頻詞匯;形容詞搭配上呈現(xiàn)選詞不確切,多義詞語義混淆特征。
關鍵詞 語料庫 寫作詞匯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15
The Analysis of Writing Vocabular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us
WANG Jingxiu, TIAN Jiangu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The research utilize pigai website to collect essays "Traveling Abroad" from some engineering schools from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The author selects the vocabulary with high frequency in pigai website and then put them into CLEC corpus to retriev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engineering students' writings present feature including limited productive vocabularies, repeated words and inaccurate choice of adjectives.
Key words corpora; writing vocabulary; teaching
1 理論背景
詞語搭配是語言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自從Firth提出其著名論斷“You should know a word by the word it keeps” 以來對搭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Halliday 將搭配界定為“體現(xiàn)詞語在某種顯著的臨近范圍內(nèi)組合關系的線性共現(xiàn)”(轉引自孫海燕,2004)。衛(wèi)乃興(2002:100)則認為詞語搭配是“在文本中實現(xiàn)的一定的非成語意義并以一定的語法形式因循組合使用的一個詞語序列,構成該序列的詞語相互預期,以大于偶然的幾率共現(xiàn)”。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問題
本研究力圖回答以下問題:(1)工科學生在寫作中的實詞使用情況如何?(2)工科學生對常用形容詞的搭配使用是否正確?
2.2 研究對象
本文選擇的受試對象來自西北工業(y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理工科)的144名大一學生。研究材料為144名學生的非限時英語寫作樣本。作文題目為“Travelling Abroad”。
2.3 研究工具
批改網(wǎng):北京詞網(wǎng)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句酷批改網(wǎng)(簡稱批改網(wǎng))。它是基于語料庫和云計算的英語作文自動批改在線服務,通過計算學生作文和標準語料庫之間的距離,即時生成學生作文得分和評語及內(nèi)容分析結果,幫助學生通過自助練習提升寫作能力
CLEC: Chinese Learner of English Corpus(中國學習者語料庫)ST3 ST4 子庫。
PowerConc: 由北京外國語大學開發(fā)的通用索引工具。
2.4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根據(jù)批改網(wǎng)給出的共性分析找出144篇論文中出現(xiàn)的高頻實詞,將其作為檢索詞利用索引軟件PowerConc在CLEC中檢索,最后以每萬詞為單位的標準化頻數(shù)報告對檢索詞在批改網(wǎng)和中國學習者語料庫中的檢索結果并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卡方檢驗驗證西北工業(yè)大學一年級工科學生和中國低年級英語學習者在特定動詞的使用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性。然后,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工科學生作文中呈現(xiàn)的詞匯特征,以便教師在詞匯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也能幫助學生反思自己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遣詞造句水平、減少詞語誤用現(xiàn)象。
3 數(shù)據(jù)與分析
根據(jù)批改網(wǎng)提供的共性分析可知,144篇作文包含的形符數(shù)為23279,即學生文本從頭到尾所含詞形的總數(shù);經(jīng)人工統(tǒng)計得出文本包含的類符數(shù)為2106個,即學生就“Travelling Abroad”這個主題寫作時一共使用了2106個不同詞形(word forms),平均句長16.99個單詞。本研究采用標準形次比,即將文本按照1000個詞進行分割,依次計算第一個1000詞,第二個1000詞知道文本的結尾所剩余的形次比,然后求取他們的平均值。統(tǒng)計結果顯示批改網(wǎng)學生作文的標準形次比為37.73%,這與蒲建忠統(tǒng)計的中國學習者語料庫ST3 ST4子庫的標準形次比為62%有很大的差距(楊慧中 桂詩春 楊達復,2005)。
3.1 學生使用實詞情況分析
本研究借鑒劉向紅、王家義、夏艷萍、楊源對實詞的定義,將實詞界定為“描述事物、性質、狀態(tài)和行為的有具體意義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劉向紅、王家義、夏艷萍、楊源,2009)。實詞能夠表達具象意義,實詞的恰當使用能夠使描寫更加細膩、生動、得體。
對數(shù)據(jù)進行人工統(tǒng)計可得,144名學生就Travelling Abroad主題的寫作中共使用了2016個不同的詞,即學生的產(chǎn)出性詞匯(Productive Word)為2016。在這些詞匯中,出現(xiàn)頻次為5次或5次以上的詞有591個,詞匯頻數(shù)在4次及4次以下的為1425個。在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591個詞中有452個(76.48%)為實詞,其中動詞144個(31.86%),名詞157個(34.73%),形容詞80個(17.70%),副詞71個(15.71%)。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的產(chǎn)出性詞匯量小、用詞重復性大、寫作時靈活更換詞語的能力較差;大多數(shù)學生寫作時重復使用某些詞匯,文章的詞語豐富度差。
然而,根據(jù)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思路和全國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結合試點院校大綱協(xié)作組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生英語詞匯量的預備(最低層次)要求規(guī)定:學生“應領會式掌握2400~3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詞組,其中復用式積極詞匯為800~1000個,并具備基本的構詞法知識”。近些年各院校踐行大綱要求注重大學生英語詞匯量的提高,但學生只注重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忽視將其轉化為積極詞匯在寫作時進行有效輸出。
3.2 學生對形容詞搭配的使用情況
形容詞是僅次于名詞和動詞的第三大詞類,在語法和語義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寫作時正確使用形容詞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對事物的描述更加準確。另外,從批改網(wǎng)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知,144位同學就“Travelling Abroad” 提交的作文中,“形容詞+名詞”的搭配共出現(xiàn)1399次,位列所有詞性搭配之首,在詞性搭配中占據(jù)31.66%的比重。因此,根據(jù)統(tǒng)計出來的索引行,我們分析學生對good, big這兩個形容詞的搭配使用情況。
在批改網(wǎng)語料中,good后搭配的名詞僅有10個;habit, impression, manner, thing, reputation, example, behavior, time, way。本研究將good作為節(jié)點詞放入CLEC ST3 ST4子庫中檢索,由于此處關注的是good一詞的作為形容詞與名詞的右搭配情況,本研究將跨距設為左0右1,并人工剔除右搭配非名詞的情況,得到結果為CLEC ST3 ST4子庫中共有253個名詞構成good的右搭配,搭配的豐富程度遠超工科學生一年級寫作中的詞語搭配豐富程度(該種情況可能是由于CLEC子庫中收錄的作文題目數(shù)量多,而批改網(wǎng)中只有Travelling Abroad一個題目導致。對CLEC ST3 ST4子庫進一步檢索可發(fā)現(xiàn),如圖1所示在批改網(wǎng)中出現(xiàn)的10個與good搭配的名詞中有9個在CLEC子庫中也被使用,且除behavior一詞外,good后搭配的名詞在CLEC子庫中也均與good構成強搭配(MI≥2),這說明工科一年級學生基本掌握能與good構成搭配的名詞。但是學生傾向用good這一高度概括的高頻詞替代更豐富精準的形容詞使用good impression/reputation/atmosphere,而在CLEC子庫中更常用的表達為deep impression, high reputation。
本研究按照同樣的方法對形容詞Big進行研究。根據(jù)批改網(wǎng)數(shù)據(jù),形容詞Big后搭配的名詞有10個,而在CLEC ST3 ST4子庫中共有61個名詞構成big的右搭配。對CLEC ST3 ST4子庫進一步檢索可發(fā)現(xiàn),在批改網(wǎng)中出現(xiàn)的5個與big搭配的名詞中僅有problem, country2個在CLEC子庫中也被使用。學生依然傾向用big這一高度概括的高頻詞,無論是與抽象名詞issue, damage, change,還是具體名詞country, problem搭配,而在CLEC子庫中以change為例,對change的左搭配進行檢索,基于中文“巨大、顯著的改變”學生們更常用的表達為prominent/substantial/ profound/great change. 學生使用不確切的形容詞主要是受母語干擾的影響,如漢語中常說“變化很大、大變化”,學生將其直接翻譯為“big change”,而沒有考慮詞語在英語中的典型搭配問題。
從對上述兩個常用形容詞的分析可以得出,學生傾向于使用高概括性的形容詞如good, big描繪事物,無論是描繪抽象名詞還是具體名詞,寫作時不會靈活選用更具體、準確的形容詞。除此之外,學生對英語中典型搭配的問題考慮不足。
4 結論與教學啟示
統(tǒng)計和分析顯示,工科學生寫作中能夠使用的產(chǎn)出性詞匯較少,掌握的實詞少。大部分學生只會使用特定的最基本的實詞,而且對基本實詞的搭配掌握也存在問題。使用形容詞描繪事物的特征或狀態(tài)時,工科學生傾向于使用概括性強的形容詞而非更具體、更細致的形容詞。形容詞與名詞的搭配受母語影響較大,對英語中典型搭配情況考慮不周。
雖然近些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大學生應掌握的詞匯數(shù)目要求呈現(xiàn)增長趨勢,各大高校、各個學院也很關注大學生英語詞匯量的豐富和擴大,但是學生們只注重對單詞的死記硬背,這僅僅是消極詞匯的增加。學生對積極詞匯的正確掌握能力較差,因為寫作時出現(xiàn)無法靈活自由地選擇詞語,頻繁重復常用詞語的現(xiàn)象。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監(jiān)督學生背誦、記憶單詞,也要關注學生對單詞的靈活使用情況。教師應促進學生把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這樣在寫作時學生才能輸出更多的積極詞匯,增加文章用詞的豐富程度、描寫的生動程度、表達的準確程度。針對學生不能準確使用形容詞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進行專項訓練,多給學生布置描寫類作文,如描寫校園春景、描寫教學樓等,在反復訓練中練習準確使用形容詞。
搭配知識對于產(chǎn)出自然地道的英語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索引工具(如AntConc, PowerConc),教師教學中引入索引工具能讓工科學生接觸真實的語料,利用工科學生強大的歸納能力遵循(觀察-假設-試驗)的模式,歸納常用詞語的典型搭配。更多的利用“數(shù)據(jù)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的模式,減少傳統(tǒng)教學“講解-練習-產(chǎn)出”(present-practice-produce)的模式。最后,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輸入材料。只有輸入的信息足夠,學生在寫作這一輸出過程才能得心應手。工科學生課余時間閱讀量小,輸入不夠也是導致他們英語寫作積極詞匯匱乏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仔細甄別選用教學材料的質量。盡量使用地道、純正、高水平的材料。教師也可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書單,通過輸入的增加促進輸出質量的提高。
作者為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航天語料庫研究小組成員?,F(xiàn)參與項目“英漢對應詞語單位的語義趨向和語義韻對比研究”,此項目受西北工業(yè)大學基金資助,基金編號為Z2015181,此文為基金成果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衛(wèi)乃興.基于語料庫的學生英語形容詞搭配語義特征探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 孫海燕.基于語料庫的學生英語形容詞搭配語義特征探究[J].現(xiàn)代外語,2004(4).
[3] 桂師春,楊惠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 梁茂成,李文中,許家金.語料庫應用教程[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5] 劉向紅,王家義,夏艷萍,楊源.基于語料庫的工科學生英語寫作用詞特點透視[J].外語學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