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圖/譚碧波 宋林武等 文/尹博林
云南民族社會歷史變遷的影像記憶(八)傈傈族
供圖/譚碧波 宋林武等 文/尹博林
怒江,由藏南流入云南的西北端,奔流在橫斷山脈的縱膈間。一邊是高聳入云的高黎貢山,一邊是直插云霄的碧羅雪山,構成了著名的怒江大峽谷。這里正是傈僳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傈僳族還在維西、麗江、保山、德宏均有分布?!袄邸倍?,系本民族自稱詞之語根,在本民族語中,本義難于確切解釋。歷史上,在反對封建統(tǒng)治者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斗爭中,勇敢的傈僳族人民團結在一起,拿著手中的弓弩,在保衛(wèi)祖國邊疆、共同締造祖國光輝歷史的斗爭中,作出了很大貢獻。
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的影像工作者在云南拍攝《中國民族志》影片的同時,留下了一批珍貴的圖片資料。本組圖片就是影像工作先驅們在怒江州等地區(qū)記錄下的當?shù)乩圩迦说纳a(chǎn)生活場景。
上“刀山”下“火海”。 上刀桿是盛行于云南騰沖古永、德宏盈江、怒江瀘水一帶的傈僳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于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八舉行。在節(jié)日前,傈僳族人要備好15米長的筆直大龍竹、紅木樹干或者青木桿,用于捆扎的藤條和竹條,供燃燒的栗木干柴等。節(jié)日的正午,隨著有節(jié)奏的呼號聲,刀桿漸漸被升起,豎直并栓緊固定后,傈僳族青年跟隨師父,赤腳踩著刀刃,逐一從正面往上攀登,爬到頂上后,又從背面而下。整個場面驚心動魄。傍晚,傈僳人聚集在一堆用栗木燃燒的火場上,選出八名傈僳壯漢,在師父的帶領下,先在火塘作舞,然后一個接一個地跳入火堆,時而翻滾,時而拿起火炭往自身上搓抹,直到火焰全部被踐踏得奄奄一息,方宣告表演結束。
傈僳族服飾。 傈僳族的男女衣著都極具民族及地區(qū)的特色。在多數(shù)地方,傈僳族婦女的服飾樣式分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長及腳踝,裙褶很多;另一種上穿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后系小圍裙。婦女的“皮度”(傈僳語,同短衫)長及腰間,對襟,滿園平領,無紐扣,有的袖口用黑布鑲邊,衣多為白色,黑白相配極為大方、美觀。老年男性通常頭纏數(shù)尺長的圓形布套,穿右襖式、黑白條相間的粗麻長衫,腰間系一條獸皮腰帶;年輕男子則頭戴布帽,上著中開式布繩扣,黑白相間的麻布衣服,領邊、兩袖口面色布用黑布縫就。
1964年身穿民族服裝的傈僳族人民閱讀畫報
吹口弦
傈僳族音樂。 傈僳族是一個善歌樂舞的民族,在日常勞動及愛情生活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舞蹈,都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能唱、能舞、能吹彈。 琵琶,傈僳語稱“切木”,是傈僳族民間流行的一種古老樂器,也是傈僳人最喜愛的樂器之一。形狀與漢族琵琶大致相同,琴身較?。ㄓ械呐檬欠叫蔚模?。傈僳琵琶的曲調(diào)大多具有一定的主題內(nèi)容,如打獵、栽種、蓋房等??谙?,傈僳語稱“馬歌”,是每一個傈僳族青年男女的最愛,弦身約3寸長、半寸寬,用竹片制成??谙业囊袅侩m小,但極為動聽,尤其當夜深人靜彈奏時更顯獨特。青年男女多用口弦借音傳情,表達愛慕之意。
琵琶舞
傈僳族舞蹈。 傈僳族舞蹈因地理差異,各聚居地都有其獨特的舞蹈。瀘水、貢山的琵琶舞,用琵琶、二胡、笛子、口弦搭配,走三步踏一腳,跺三腳踏一步,跳起來氣氛熱烈,情緒歡快奔放,民間更傳說共有72套舞步;怒江、麗江的“嘎切舞”,又稱“打歌舞”,凡喜慶年節(jié)、莊稼豐收、農(nóng)事閑暇時,人們都會跳起“嘎切舞”,舞者們互相手拉手,前后擺動,或一手搭肩,一手擺動,人數(shù)可多可少;“趕猴舞”,一種流行于瀘水、貢山、福貢的生產(chǎn)舞蹈,表現(xiàn)原始刀耕火種生產(chǎn)的全過程,只舞不歌,但群舞起來熱烈奔放、粗獷有力,當?shù)厝颂疬@種舞蹈,往往可通宵達旦。
嘎切舞
射弩表演
傈僳族節(jié)慶。 傈僳族最為盛大的節(jié)日要數(shù)“闊時”節(jié)。因傈僳族過去主要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過年的時間,因此沒有確定的過節(jié)日期,一般均在夏歷十二月初五到次年正月初十這段時期。過節(jié)期間不僅殺豬宰羊,用玉米、糯米、高粱做成粑粑,家家戶戶都煮酒歡慶,而且還要舉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體娛樂活動,活動內(nèi)容多為射弩、蕩秋千、爬桿、登山等,過年期間“豐收舞”與“歡樂舞”幾乎從不間斷,往往跳起來就是幾天幾夜?!伴煏r”節(jié)一般要過12天,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
傈僳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過去,傈僳族只相信火,認為火不燒山,土地便不肥。生產(chǎn)過程中通常遵循“花鳥歷”,按照“花鳥歷”的順序來進行生產(chǎn)勞作:如“花開月”聽到鳥類啼叫便開始翻土曬地;看桃花開放時便撒播蕎麥種子;山茶花開時則停止播種。玉米是傈僳人飲食習慣里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到了傈僳村寨一定要品嘗一下當?shù)匾杂衩诪樵系挠衩紫★?、炸玉米花、玉米粑粑、手抓飯、杵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