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華
摘 要:試驗研究了5個不同坡位對7年生杉木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3個性狀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坡位對杉木3個生長性狀存在真實影響;坡位對材積性狀影響最大,對胸徑性狀影響次之,對樹高性狀影響最小;中下坡和下坡位的生長最好,顯著優(yōu)于其它3個坡位,上坡位的生長最差;中下坡和下坡位的保存率也最高,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
關(guān)鍵詞:杉木;坡位;早期生長;立地條件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7-82-03
Influence of Position of Slope on the Early Growth of Chinese Fir
Lin Yuanhua
(Fujian Shaxian Guanzhuang State-owned Forest Farm,Shaxian 365503,China)
Abstract:Influence of 5 different positions of slope on th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of the 7 year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effect of the positions of slope was true;it touched the volume of wood most,the DBH second,and influenced the height lowest;the growth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on downhill was the best,on the upslope was the worst;the preservation rate on the downhill was the highest,on the upslope was the lowest.
Key words: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osition of slope;Early growth;Site condition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特有的用材樹種[1],干形通直圓滿,紋理美觀,木質(zhì)輕而韌,板材不翹不裂,耐腐耐蛀,易加工,心材中含有精油[2],具有特殊香氣,其化學(xué)成分可用作單體香料[3],自古以來一直廣泛用于橋梁、造船、建筑、家具及室內(nèi)裝修等,現(xiàn)代又開始用于造紙業(yè),被認(rèn)為是造紙工業(yè)長纖維原料的潛在來源之一[4]。杉木分布范圍廣,分布于北緯19°30′~34°03′,東經(jīng)101°30′~121°53′,遍及我國整個亞熱帶的南方17個省區(qū)[5]。杉木幼齡生長迅速,在適宜生境下,10年生胸徑可達(dá)15~20cm,樹高可達(dá)12~16m[6]。正因為其具有材性好、分布廣、生長快的特點(diǎn),杉木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樹種,也是南方各省區(qū)重要的造林樹種,僅福建地區(qū)人工栽植面積就達(dá)10萬hm2。前人對杉木的種源選擇、雜交育種、種苗繁育、生物學(xué)特性、病蟲害等已做了大量的研究[7-12],但對其栽培的立地條件,特別是坡位對杉木生長的影響則少見相關(guān)報道。借鑒巨尾桉、閩楠、毛竹等多種樹種栽培立地條件的研究試驗[13-15],筆者開展了不同坡位對杉木3代實生苗早期生長的影響研究,以期為杉木在山地的科學(xué)造林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沙縣官莊國有林場羅溪工區(qū)富口鎮(zhèn)姜后村026林班55大班050小班。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年均氣溫15.6~19.6℃,無霜期245~297d,年均降水量1 510~1 840mm,年降水天數(shù)165d左右,年均相對濕度81.1%,年均日照時數(shù)1 877.6h。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優(yōu)越。海拔106~177m,低丘地貌,土壤為紅壤,土壤平均厚度80cm。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生產(chǎn)的杉木3代實生苗,2007年春栽植,株行距2m×2m,造林面積10hm2。
1.3 數(shù)據(jù)調(diào)查與分析 把坡位分為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和下坡5個水平,每個水平設(shè)立3塊面積為400m2(20m×20m)的標(biāo)準(zhǔn)地,2014年冬開展調(diào)查,用測高桿對每株測定樹高,用測圍尺測量胸徑,材積根據(jù)下列公式計算:
V=0.00005877042D1.9699831H0.89646157
式中:V—單株材積,單位m3;D—胸徑,單位cm;H—樹高,單位m。
數(shù)據(jù)整理用Excel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用SAS軟件。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1)可見,坡位對杉木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的影響都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坡位對杉木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存在真實影響。
表1 杉木人工林各生長指標(biāo)方差分析
[性狀\&差異來源\&自由度\&均方\&F值\&樹高\&坡位\&4\&93.25\&79.26**\&胸徑\&坡位\&4\&214.35\&49.58**\&材積\&坡位\&4\&0.0126\&44.65**\&]
注:**表示差異在1%水平上顯著。
2.2 不同坡位對杉木早期生長的影響 該試驗林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分別為7.71m、12.71cm、0.059 7m3。將該試驗林7年生杉木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性狀在5個不同坡位的生長情況作圖,見圖1、圖2。如圖1、圖2所示,該試驗林7年生杉木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性狀在5個不同坡位的生長呈現(xiàn)同一趨勢,即坡位越往下,杉木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性狀表現(xiàn)越好。其中,坡位對材積性狀的影響最大,對胸徑性狀的影響次之,相對來說,對樹高性狀的影響最小。
圖1 不同坡位對樹高、胸徑的影響
圖2 不同坡位對單株積材的影響
對坡位5個水平進(jìn)行Duncan多重比較,結(jié)果表明,下坡和中下坡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表現(xiàn)最優(yōu),都處于第一水平。顯著優(yōu)于其它3個坡位;中坡位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處于第二水平。其中,中坡位的平均樹高和胸徑性狀與中上坡處于同一水平,顯著優(yōu)于上坡位,中坡位的平均單株材積顯著優(yōu)于中上坡和上坡位;中上坡位的平均樹高和胸徑性狀與下坡位處于同一水平,中上坡位的平均單株材積處于第三水平,顯著優(yōu)于下坡位;上坡位的平均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生長表現(xiàn)最差。
表2 不同坡位杉木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多重比較結(jié)果
[坡位\&樹高(m)\&胸徑(cm)\&材積(m3)\&上坡\&6.69C\&10.80C\&0.0371D\&中上坡\&7.36BC\&11.27BC\&0.0441C\&中坡\&7.66B\&11.80B\&0.0493B\&中下坡\&8.50A\&14.70A\&0.0847A\&下坡\&8.32A\&14.98A\&0.0832A\&]
2.3 不同坡位對杉木人工林保存率的影響 根據(jù)測定數(shù)據(jù)計算出各坡位杉木人工林的保存率(表3),由表3可見,下坡位和中下坡位的保存率最高,達(dá)到95%以上,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為88.9%。
表3 不同坡位對杉木人工林保存率的影響
[坡位\&保存率(%)\&上坡\&88.9\&中上坡\&91.2\&中坡\&93.2\&中下坡\&95.3\&下坡\&95.6\&]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本文研究了不同坡位對杉木3代實生苗7年生樹高、胸徑和單株材積3個性狀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坡位對杉木3代實生苗的3個生長性狀存在真實影響;坡位對材積性狀影響最大,對胸徑性狀影響次之,對樹高性狀影響最??;中下坡和下坡位的生長最好,顯著優(yōu)于其它3個坡位,上坡位的生長最差;中下坡和下坡位的保存率最高,上坡位的保存率最低。
在經(jīng)緯度、種苗、營林措施、光照等條件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坡位在很大程度地影響著與林木生長密切相關(guān)的林地的含水量、土壤肥力和養(yǎng)分的分布,所以坡位成為了影響杉木人工林樹高、胸徑及單株材積性狀的重要地形因子。中下坡位、下坡位林地土壤肥力比中坡位、中上坡位、上坡位更好,所以杉木在中下坡位、下坡位比中坡位、中上坡位、上坡位生長得更好。
該杉木3代實生苗7年生時在上坡位的材積生長僅為總體平均值的62.14%,為下坡位的44.60%,可考慮栽植其它較為適應(yīng)上坡環(huán)境的樹種,或選育適應(yīng)上坡位栽植的杉木品種來栽植,以提高林地生產(chǎn)力。
參考文獻(xiàn)
[1]孫成志,謝國恩,李萍.杉木地理種源材性變異及建筑材優(yōu)良種源評估[J].林業(yè)科學(xué),1993(5):1.
[2]鄭仁華.杉木遺傳育種研究進(jìn)展與對策[J].世界林業(yè)科技,2005,18(3):63-65.
[3]謝瑞忠.杉木心材精油化學(xué)成分研究[J].臺灣林業(yè)科技,1999,14(2):165-176.
[4]阮梓材.杉木遺傳改良[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
[5]俞新妥.杉木栽培學(xué)[M].福州:福建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7.
[6]吳中倫.杉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 (下轉(zhuǎn)130頁)
(上接83頁)
[7]江西省杉木種源協(xié)作組.江西省杉木優(yōu)良種源選擇的研究[J].江西林業(yè)科技,1987(5):l-8.
[8]徐粱.杉木遺傳變異及綜合選擇研究——以20年生第二代種子園半同胞家系子代為例[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2009.
[9]丘進(jìn)清.杉木種子園技術(shù)綜述[J].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06,5:103-106.
[10]周天相,馬常耕.杉木無性系選育(開天系列)[J].林業(yè)科學(xué),2000,36(3):40-45.
[11]鄭仁華.不同年齡杉木無性系交配的研究[J].林業(yè)科學(xué),2003,39(1):81-86.
[12]余榮卓.杉木種子園種實害蟲的綜合治理[J].森林病蟲通訊,1998,01:28-30.
[13]江先桂.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3,40(2):1002-7351.
[14]陳來德.閩楠天然林木及其林下幼苗生長調(diào)查分析[J].林業(yè)勘察設(shè)計,2012,1:122-135.
[15]韋華.巨尾按生長量與不同坡向、坡位關(guān)系的研究[J].亞熱帶植物科學(xué),2011,40(4):50-51.
(責(zé)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