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樹同
我的母親
——寫在母親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
袁樹同
很少寫關于母親的文字,并不是不愛母親,而是關于母親的話題太多太多,以至于無從說起。
母親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家婦女,一生沒上過學,我長這么大,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寫過自己的名字,也很少見她拿過筆。每想到此,我又為母親所處的時代悲哀。母親姐弟二人,排行老大,家庭也很殷實,按當時的條件供兩個孩子上學讀書是沒有問題的。但就因為母親是女孩,外公執(zhí)意不讓她上學。母親似乎對此并沒有埋怨,也許她認命了老祖宗定的老規(guī)矩吧。
我們家世代住在一個文化底蘊很濃厚的古老小集鎮(zhèn)上。母親十九歲時嫁給父親,父親大她十歲。聽隔壁的老人說,母親年輕時非常漂亮,做事雷厲風行,為人爽快熱情,樂于助人,且有一手漂亮的家務和針線活,很受大家的尊敬和喜愛。對母親年輕時的記憶已經(jīng)很淡薄了,那時年紀小,記不得很多事,自打我記事起,母親就是齊耳短發(fā)的發(fā)型沒改變過。留在我心底印像最深的卻是母親的一張年輕時的照片,那是我小時候在外婆家看到的,大概那時母親還沒結婚吧。照片上的母親扎著一對大辨子,又粗又長,足足及腰,脖子上系著一條白色的圍巾,干凈利落,溫柔如水。
可能受父親文化氣質(zhì)的影響,母親雖不識字,但氣質(zhì)非常好,加上她整潔合體的裝束,端莊文雅的舉止,白凈修長的外表,再配戴上一副眼鏡,越發(fā)使她高貴漂亮,以至許多人都把她當成退休老教授了。
母親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針線活。每到冬季,母親早早就為我們做好準備,做那種最有農(nóng)村特色的布底棉鞋。我知道那要費很多功夫的,真可謂千針萬線,盡管不是那么美觀,但卻最溫暖。母親還會納鞋墊,看著不怎么起眼的花兒鳥兒的,一經(jīng)母親的手,也變得生動起來,象一件件完美無缺的工藝品,讓人都不忍心踩在腳下。
母親很疼愛我們,我們一直在她的心中,是她永遠的牽掛,盡其所能地讓我們吃飽穿暖。記得小時候我們的衣服很少,我經(jīng)常穿哥哥、姐姐們的衣服,就是老家人經(jīng)常講的“拾?!?。母親總是把這些衣服洗凈補好,然后在不亮的油燈下挑燈夜戰(zhàn),把這些衣服改制成適合我們穿的。再就是,那時我們換洗的衣服少,每到夏天時,母親每天晚上都要把我們的衣服連夜拿到水邊洗干凈,晾起來,我們早上起來總能穿上干凈的衣服。所以,在那個都不富裕的年代里,我們兄弟姐妹總是穿得整齊、干凈、合體,令同伴們羨慕。還有就是小時候老家的冬天很冷,早晨我們都不愿意從暖和的被窩里起來穿上那冰涼的棉衣,母親就抱來柴火,把我們的棉衣一個一個烤熱,再一個一個給我們穿上。有一次我病了,肚子疼得厲害,母親收工回家后,顧不上休息,背著我就往街里的診所跑去,當時怎么詢醫(yī)問藥已全然不記,只記得我扒在母親的肩頭,看著母親的滿頭大汗,沒有想到母親的辛苦,只是覺得好舒服,好溫暖,甚至連疼痛也不那么重了。
我小時候上學很艱苦,尤其在上高中時,學校要求住校。可我當時知道家里境況不好,沒有過多的錢和糧食讓我住校,因而每天我都堅持回家吃飯,學校離家有七、八里呢。一次我冒著烈日從學?;丶?,母親看到我被太陽曬得黑紅、滿頭大汗的樣兒,緊緊把我摟在懷里,眼淚撲簌簌直流,疼愛之情無法言表。當晚母親就到舅舅家借來錢糧要我住到學校,堅決不讓我再來回奔跑。那情那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頭,永遠難以忘懷。
我們最愛吃的當屬母親包的粽子了,直到現(xiàn)在也是如此。每年的端午節(jié)母親總是早早地去鄉(xiāng)下采來葦葉,洗凈煮好待用,而又從不要我們插手,總是自己不厭其煩地做著那一切,而且臉上總是掛著幸福滿足的神情。母親還有個習慣,就是在端午節(jié)沒到之前就先包一次給我們吃,好像怕我們等不及似的?,F(xiàn)在超市里面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粽子,卻總感覺沒母親的粽子那么香,那么原汁原味。就象母親的愛,不加任何的修飾,卻總是那樣濃,那樣烈……
母親的一生是勤勞的。在我的印象里,母親每天都是天沒亮就起床了,清掃庭院,整理家務,招呼我們起床,為全家做好早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那時家里沒有鐘表,可母親從沒有睡過頭耽誤起床。小時候我們兄弟姐妹多,年年糧食不夠吃,日子很艱難。母親就想方設法地改善生活,彌補糧食的不足。她一方面在有限的自留地的邊上種上豆角、南瓜,另一方面全面開發(fā)利用房前屋后不大的菜園,種上各種時令瓜果蔬菜,用母親的話說:糧不夠,菜來湊。所以我們小時候始終沒有被餓著。同時,母親每年都要養(yǎng)上幾口豬,既為了賣錢貼補家用,也為了宰殺改善生活??赡莻€時代,人都沒有糧食吃,哪來的飼料養(yǎng)豬呢?母親就發(fā)動全家,在農(nóng)活空余時間一起打豬草,她自己每晚都熬到很晚為豬兒們準備第二天的食物。我也沒有閑著,那時春夏秋的早晨和放晚學時間,都是我放豬或打豬草的時間,這是母親的規(guī)定。在那個全國都餓肚子的時代,我們家在母親的操持下,生活質(zhì)量一直很好,鄰居們也因此得到不少母親的接濟。
父母一生恩愛如山。長這么大,我從沒看到父親、母親紅過臉、吵過架。以前每到夏季,天氣特別炎熱,廚房像蒸籠一樣,母親一個人在廚房忙上忙下,汗流如雨,渾身像水洗一樣,但堅決不讓父親幫忙。那時家里生活條件艱苦,但每天早晨母親必是想辦法為父親蒸上一個雞蛋,或是沖上一杯糖水。母親跟我們說,父親是頂梁柱,身體必須好,不能讓他倒下??晌覀冎滥鞘悄赣H對父親濃濃的愛的流露。父親對母親也是疼愛有加,我從沒見父親對母親瞪過眼、動過粗,相反,經(jīng)常在晚飯后,在母親忙碌的身邊,父親操琴演奏,那琴聲或抒情、或奔放,如泣如訴,如歌如唱,現(xiàn)在我們才知道那是父親在為母親演奏呢。而此時的母親,盡管在不停地忙碌著,但我們感到母親的內(nèi)心是愉快而幸福的。文革時,父親遭到極不公平的野蠻待遇,一度曾產(chǎn)生輕生念頭。母親堅定地站在父親身邊,不離不棄,以堅定的愛和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以妻子的無私大愛和體貼溫柔,終于溶化了父親堅冰的心。真是患難見真情啊。在父親后來的詩詞集里,父親為母親寫了很多詩篇。那些詩篇里溶進了父親對母親的太深、太深的情和愛,讓我們感動!
就在父母可以安享晚年的時候,病魔無情地奪去了父親的生命。平時母親是最脆弱的,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愛抹眼淚,而今卻表現(xiàn)得很堅強,她知道,沒有了父親,她就是這個家的脊梁,那年母親66歲。
送走父親之后,她很少在我們面前流淚。而我知道,母親想父親時,都是在背后偷偷掉眼淚,我們平時都不敢碰觸她那根最敏感的神經(jīng)。母親現(xiàn)在80歲,她經(jīng)常在我們面前說:“要是你爸爸還活著,無論在什么地方,我就是爬也要爬到他的身邊”。這句話,一直讓我震撼,也讓我感動。因為我知道母親想父親想得有多苦,心里有多孤獨,是多么地離不開父親。盡管我們現(xiàn)在盡可能滿足母親的一切,讓她生活得舒心一些再舒心一些,但這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又怎么可能代替父親呢?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時光荏苒。如今我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歲月的痕跡無情地刻在了母親的臉上。此刻,我只想對您說:母親,我們不需要您再為我們做什么,只要您健康快樂!您的健康快樂,就是我們做兒女的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樂!
母親不識字,也不會看到這些文字的。但母親與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她一定能感受到我們對她老人家的最深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