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個商人叫蔡嶙,為人處世以誠為本。有一次他想購進(jìn)一批緊俏貨物,但手里的資金不夠。他的好朋友知道后,主動借給他錢。他十分感謝朋友的好意,就寫了七千兩銀子的借條。朋友看了借條很不高興地說:“我看重你的誠信,你給我立字據(jù),這不是羞辱我嗎?”隨即把借條撕了。借錢立據(jù)是常理,但朋友執(zhí)意要信用不要字據(jù)。蔡嶙進(jìn)退兩難。突然,朋友伸出手對蔡嶙說:“你若真要立字據(jù)才肯用錢的話,那就寫在我手心里吧,這樣我會握得更緊,你休想賴賬?!辈提茁牶?,既感動又欽佩,隨即在朋友的手心里寫了借條。之后,蔡嶙握著朋友的手說:“讓這借條也印在我的手心里吧?!?/p>
事后不久,傳來朋友病重身亡的消息。料理完朋友的后事之后,蔡嶙拿著籌集好的錢去還給朋友的兒子。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七千兩銀子,朋友的兒子說什么也不收:“這怎么可能,父親從來沒對我提起過,家里也沒有你的借條和你的欠賬記錄,不會有這事?!辈提渍f:“當(dāng)時我購貨急需錢,你父親主動借錢給我,我是遵照你父親的意思把借條寫在他的手心里?,F(xiàn)在他不在了,我怎能辜負(fù)他對我的這份信任呢?”說完就把錢還給了朋友的兒子。
【使用提示】
如果缺少了信任,人生的原野或許會變成一片干涸的沙漠。即使你擁有再大的疆域,也沒有哪棵小草愿意在你的土地上生長。
誠信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zhì),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誠信蔡嶙,無疑為后人樹起了誠信的標(biāo)桿。
【適用話題】
誠信、友誼、信任、真誠、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