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七律·長征》和《念奴嬌·昆侖》都是毛澤東在長征途中的創(chuàng)作?!镀呗伞らL征》用夸張手法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連綿起伏的五嶺不過像輕輕翻騰的微波細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猶如小小的泥丸在滾動。而在《念奴嬌·昆侖》中,作者又把山寫得十分高大險峻——“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寫法不同,目的只有一個,即通過寫山來反襯和塑造摧堅歷險、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這種藝術化的縮小或者夸大,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而是領袖詩人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象,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
[讀有所思]
這首詞中的“昆侖”這一意象是僅指昆侖山,還是另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