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顧名思義是教師在作文指導之前進行現行試水創(chuàng)作的范文,在教學中可以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吸收借鑒。有些教師認為下水作文是小學階段常用的方法,進入初中以后則沒有必要,實際上初中作文教學同樣需要下水作文。
一、“下水作文”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意義
初中生在作文學習方面同樣存在著技巧不足的問題,運用下水作文有助于緩解學生畏難情緒,提高作前指導效果,其積極意義表現為三個方面。
1、“下水作文”能夠形象揭示構思框架、主題立意、寫作手法。和教師空洞的口頭說教不同,運用下水作文開展分析研究,對學生而言所接受的技巧指導,都有著具體的內容作為基礎。結合下水作文的分析,學生可以準確提煉文章框架,明白作者構思的意圖,對蘊含情感、運用手法等方面的領悟也更加直觀形象。
2、“下水作文”能夠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程度。離開了下水作文的輔助,教師完全依照口頭講解的方式組織教學,課堂氛圍冷清,學生和教師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互動,導致整個作文教學生動形象程度明顯降低,這容易造成教學活動停滯不前。
3、“下水作文”能夠有效搭建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借助于下水作文,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進行分析,從下水作文的研究中總結出寫作的手法特色,提煉出寫作的經驗技巧,讓整個教學工作充滿了生動性。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運用“下水作文”示范的嘗試
下水作文對初中作文教學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教師要充分運用下水作文這一載體,改變作文指導單調枯燥的境地,使學生能夠接受更加形象、直觀、高效的作文指導。
1、拓寬“下水作文”的素材來源渠道。下水作文一般情況下都由教師進行創(chuàng)作,在教師創(chuàng)作下水作文的同時,應當鼓勵學生參與進來,要求一些作文寫作較好的學生代替教師創(chuàng)作下水文。當自己的文章修改之后被作為范文投影在幕布上供大家進行討論研究時,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成功的激勵,他們的內心會受到莫大的鼓舞,既拓寬了下水作為的素材來源渠道,也激發(fā)了學生作文學習的興趣。
2、鼓勵學生按照引導深入分析“下水作文”。每一篇下水作文都是所要訓練類型的代表作、示范作,對下水文的研究深入程度直接關系學生技巧掌握效果,對接下來作文創(chuàng)作活動影響較為明顯。筆者在教學中通常會出示一組題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分析下水文的題目有何新穎性,思想情感怎樣蘊含在事例的講述描寫中,怎樣合理安排文章結構,怎樣通過有效的手法表現人物形象、展示教材主題等等,通過下水文的分析研究,實現技巧的提煉、能力的遷移,從而為作文創(chuàng)作活動提供有效的技巧借鑒。
3、在對“下水作文”的研究分析之中總結梳理。每一篇下水文的分析研究,重在發(fā)揮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這一種類型的文章如何創(chuàng)作。筆者在組織學生開展下水文分析研究之后,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這一篇文章的主要特點、可供借鑒之處、需要改進之處。在對文章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時,學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把握這一類型文章的主要特點,在獲得經驗感悟方面則培養(yǎng)學生分析提煉能力、遷移內化能力,逐步提高寫作技巧。而在文章不足之處分析環(huán)節(jié),則發(fā)揮學生集體智慧,對下水文進行進一步的完善,這一過程也實現了提高學生寫作技巧水平的綜合目標。
4、引導學生借鑒“下水作文”撰寫提綱。在對下水文進行深入分析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思考消化吸收獲得的經驗技巧,然后開展提綱撰寫活動。撰寫的提綱主要包括作文名稱、文章結構、基本素材,以及將要運用的表現手法等等。這樣的下水文提綱對學生而言是整個文章寫作的框架思路,按照設計的提綱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可以保證作文不偏離主題,結構新穎、層次鮮明、情感強烈。在提綱撰寫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相互討論,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對每一個成員的提綱進行逐一點評,幫助他們搞清楚提綱中還要哪些地方需要補充完善,以此提高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提綱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5、結合“下水作文”學習研究開展作文創(chuàng)作。以下水文為示范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技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作文創(chuàng)作水平和信心。筆者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認真分析下水作文基礎上獨立思考。以下水文發(fā)揮拋磚引玉作用,不等于簡單的仿寫,而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構思的方法、表現的手法,從選題立意、框架結構中得到啟發(fā),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作文構思與創(chuàng)作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廣大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作文寫作狀況,通過下水作文這一形象生動的載體開展作前指導與分析引導,能夠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獲得寫作方法技巧,從而有助于提升教學綜合成效。
史云霞,教師,現居江蘇常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