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張艷紅 文/林巨、曉曉
無分別的愛:等愛的小女孩
編輯/張艷紅文/林巨、曉曉
林巨
兩個孩子的爸爸,北大心理系畢業(yè),花徑美德工程創(chuàng)辦人,中國生命教肓、心靈教肓的探索者,開拓者和弘揚者。他所提出的“無分別的愛”“和心在一起”的教肓理念,逐漸成為新時代生命教肓、心靈教肓的一面旗幟。代表作有《媽媽,我可以這樣嗎》《媽媽,請這樣愛我》《養(yǎng)心書》等。
真正的好的教育,不是規(guī)范行為養(yǎng)成習慣教授知識考試高分等等,這樣的教育,連第三流第四流都算不上。真正的好的教育,只是需要你:不要去傷害你的孩子。好好保有她的純真和渾然一體。如此就夠了。
打開電視,無意間看到電影頻道正在播《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粗粗蹨I就下來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是誰呢?我最希望的又是誰呢?答案是唯一的,只能是你,我的媽媽。你知道嗎,媽媽,我為什么哭了。我不是害怕你會離開我,我不愿意你離開我,因為你給我的愛,還沒有給夠,給夠了,才能走。我也沒有給夠你我的愛,所以離開是絕不能同意的。明白我為什么會哭了吧!
音樂聲中,我仿佛又回到了10歲的那個小女孩!我看到了那個在3樓的家,那個我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你和姐姐、我三個人在床上躺著,這是夏季的一個雨后,涼爽舒服。你和姐姐東一句西一句地聊著,我在旁邊聽著,羨慕地看著。突然,你讓姐姐親一下你的臉,可姐姐不屑的搖搖頭,說:“我才不親呢!”我看到你在笑,你還再求姐姐:“親親吧!”這個時候,小小的我,那個小小的我,沖到你面前,對你說出了:“媽媽,我來親親你吧!”可是,我的媽媽,我的媽媽,你卻白了我一眼,拋出了一句讓我多年背負沉重包袱的一句話:“我才不要你親呢!”你知道嗎?小小的我,那個小小的我,僵在那里,臉上掛著不知所措的笑容,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真的不知道我該怎么辦。然后,我退了下來,靜靜地退了下來,這一退,我就退在原地了幾十年,我找不到了,我找不到你的愛了。
媽媽,雖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大了,也已經(jīng)做媽媽了,可你知道嗎?我還是那個10歲的小女孩呀!我還在那個原地,等著你,一直等著你,等著你說:“來吧,我親愛的孩子,來親親我吧?!蔽乙恢痹诘饶愕膼垩?,我等得好辛苦!
音樂聲還在響起,我淚如雨下,嚎啕大哭。淚水和哭聲中迸出的是那個埋藏了多年的情感,她要沖出來。恍惚之中,我看到了現(xiàn)在的我,她慢慢地走到了那個10歲的小女孩面前,拉起她的手,輕聲告訴她:“不要害怕,有我陪著你。真的不要害怕,我在這兒,我陪著你,看得見我嗎?來,睜開你的眼睛,拿掉蒙住臉的雙手,來,來我這里,我來擁抱你,我來給你這個親吻。
孩子,我來給你,這個欠你了很多年的親吻!”大哭,大哭,淋漓地大哭,哭聲中有我的委屈,我的害怕,我的渴求,和我最想要的媽媽的愛。長大的我和10歲的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緊緊的,緊緊的。那個長大的我在擁抱那可憐的孩子,在憐愛她的委屈,害怕和渴求,你能原諒這一切嗎,我親愛的孩子。我可以感覺到10歲的我的那顆心,柔弱,惶恐,害怕,無助,委屈……我的心可以聽到10歲的我的吶喊:“媽媽,媽媽,我害怕,我怕你不愛我。我要你的愛!媽媽,媽媽,多愛我一些吧!有了你的愛,我就能有一切!別松開這擁抱,千萬別松開,我要好好享受這一刻,我等得太久了?!?/p>
在這深深的擁抱中,淚水如瓢潑大雨傾盆而下,洗涮著我們彼此的心靈。這痛快的大哭中,小女孩慢慢的放松下來,她甚至嘗到了稍許的喜悅之情。媽媽的愛,終于來了,雖然遲到了,但永遠不晚。
如此的痛快大哭之后,我很輕松,一種用語言無法形容的輕松。我開始很自然地想好好生活了,我收拾家,我做可口的飯菜,我關心自己和家人,我學會愛自己了。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我做一切事情變得自然了。比如,收拾家和做飯對我來說,從前是天大的難題,總是理不出頭緒,然后一拖再拖?,F(xiàn)在,是想到了就去做,沒有猶豫,絲毫的猶豫。至于做得好不好,棒不棒,根本就沒有功夫去想,只是沉浸在做的當下之中。
滿足很神奇,真的沒錯??蘼曋惺菦]有怨恨的,留下的是輕松和力量。
林巨點評
所有的傷害,都會留下痕跡,留下大大小小的后果,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只是看不到,不等于沒有啊??纯次覀兩畹馁|(zhì)量,看看我們親密關系的質(zhì)量,就知道后果所在了。
在陌生人面前,我們可以裝逼,但是,在最最熟悉的人的面前,我們才會真正知曉:我們的生命的真正的質(zhì)量,真正的成色。
所以,真正的好的教育,不是規(guī)范行為養(yǎng)成習慣教授知識考試高分等等,這樣的教育,連第三流第四流都算不上。
真正的好的教育,只是需要你:
不要去傷害你的孩子。好好保有她的純真和渾然一體。
如此就夠了。
只是這個,實在是太難了!
但問題是:為人父母,不給孩子第一流的愛,做什么父母呢?!
做一個父母,只能給孩子第三流第四流的愛,難道沒有羞恥心嗎?!沒有犯罪感嗎?!
我們的所謂的責任感,我們的所謂的上進心,我們的所謂的使命和遠景,為什么不體現(xiàn)在教養(yǎng)我們最最親愛的孩子的身上呢?!
我們每天都在忙什么呢?!
我們的所謂的價值觀、人生觀,真的正確嗎?!
還是,我們其實只是迷失已久的靈魂,只是,非常擅長自欺而已。
要給予孩子不受傷的教育,首先得療愈自己受傷的心靈。
雖然曾經(jīng),媽媽錯過了我們的心,但是,上蒼還是會把救贖的機會,給予我們。
那就是:我們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媽媽。
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愛。
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療傷的。
這就涉及生命健康之道,這就涉及無分別的愛自己了。
第一流的教育,是從這里起步的。
問題永遠是:“你真的愿意,走上這條道路嗎?”
“你真的愿意,走上這條會帶給你真正的第一流的生活的道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