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蓉,王慶,孫啟時
(1.沈陽市肛腸醫(yī)院 藥劑科,遼寧 沈陽 110002;2.遼寧泰陽醫(yī)藥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遼寧 本溪 117004;3.沈陽藥科大學 中藥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
·基礎研究·
不同產地遼細辛質量比較
吳艷蓉1,王慶2,孫啟時3*
(1.沈陽市肛腸醫(yī)院 藥劑科,遼寧 沈陽 110002;2.遼寧泰陽醫(yī)藥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遼寧 本溪 117004;3.沈陽藥科大學 中藥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
目的:比較不同產地中藥材遼細辛的質量。方法: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并測定揮發(fā)油的含量,GC-MS法測定揮發(fā)油中甲基丁香酚、黃樟醚和欖香脂素的相對含量,HPLC測定馬兜鈴酸A的含量,原子分光儀等測定藥材中無機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化學試驗測定與聚類分析的結果基本一致,5個產地的遼細辛藥材聚為3類。結論:應把揮發(fā)性成分(揮發(fā)油總量、甲基丁香酚、欖香脂素)、有益的無機元素含量高,毒副作用成分黃樟醚、馬兜鈴酸A和重金屬元素含量低作為評價中藥材遼細辛質量的依據(jù)。將化學試驗與聚類分析相結合,使結果分析更為快速、準確。
遼細辛;不同產地;質量比較;化學實驗測定;聚類分析
遼細辛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揮發(fā)油,揮發(fā)油中主要含甲基丁香酚、黃樟醚和欖香脂素。甲基丁香酚有麻醉和鎮(zhèn)痛作用,黃樟醚為廣譜抗菌成分,但同時有較大毒副作用,兩者可作為藥材細辛的品質評價指標[1]。馬兜鈴酸可造成嚴重的腎臟損害,亦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2]。細辛含有四十多種微量元素,其藥理活性與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有一定的相關性[3-4]。筆者分別測定了遼細辛中揮發(fā)性成分、馬兜鈴酸A和無機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進行聚類分析,用數(shù)量分類法對其質量進行評價,為遼細辛的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1.1 樣品
遼細辛樣品分別采自遼寧省桓仁縣、新賓縣和清原縣,吉林省汪清縣和富江鄉(xiāng),經沈陽藥科大學孫啟時教授鑒定為遼細辛的根及根莖,樣品來源詳見表1。
1.2 儀器與試劑
GCMS-QP5050A型氣質聯(lián)用儀、DB-1MS石英毛細管色譜柱、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Kromasil C18色譜柱(200 mm×4.6 mm,5 μm,大連依利特有限公司);EST 210-4型電子天平(沈陽龍騰電子稱量儀器有限公司);DL_180型超聲儀(35±5 KHz,180 W,浙江省象山石浦海天電子儀器廠);萬能粉碎機(10 000 r·min-1,200 W,河北省齊家務科學儀器廠)。
馬兜鈴酸A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0746-200103);試驗用水為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乙腈(色譜純,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環(huán)己烷(色譜純,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2.1 揮發(fā)油的含量測定
遼細辛揮發(fā)油的含量測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錄ⅩD中揮發(fā)油測定法[5]進行。各產地遼細辛的揮發(fā)油含量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產地遼細辛的揮發(fā)油含量
2.2 甲基丁香酚、黃樟醚和欖香脂素的相對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 Kromasil C18色譜柱(200 mm×4.6 mm,5 μm);起始柱溫為55 ℃,保持5 min后,10 ℃·min-1升溫至260 ℃,氣化室溫度為270 ℃;載氣為氦氣;進樣量為0.4 μL;分流比為10∶1;電離方式為EI;電子能量為70 eV;離子源溫度為230 ℃;掃描頻率為1000 amu·s-1。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吸取2.1項下各產地揮發(fā)油1.5 μL,置于15 mL量瓶中,加入環(huán)己烷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2.3 精密度試驗 取同一份樣品溶液,重復進樣5次,記錄各主要共有峰的峰面積,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均小于1.6%。結果表明,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2.2.4 穩(wěn)定性試驗 取供試品溶液,分別在0、2、4、8、16 h測定,記錄各主要共有峰的峰面積,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均小于2.1%。結果表明,樣品在16 h內穩(wěn)定。
2.2.5 重復性試驗 精密量取供試品5份,分別制成供試品溶液,測定主要共有峰的峰面積,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均小于0.98%。結果表明,該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2.2.6 樣品測定 吸取供試品溶液,進樣分析,經計算機檢索并與標準圖譜對照,鑒定出揮發(fā)油的主要組成成分,見圖1。并計算相對含量,結果見表3。
1.黃樟醚;2.甲基丁香酚;3.欖香脂素。圖1 遼細辛揮發(fā)油的GC-MS圖譜
2.3 馬兜鈴酸A的含量測定
2.3.1 色譜條件 流動相為乙腈-水(40∶60);流速為1.0 mL·min-1;柱溫為30 ℃;進樣量為20 μL;檢測波長為390 nm。理論塔板數(shù)按馬兜鈴酸A峰計算不低于5000[6]。
表3 不同產地遼細辛揮發(fā)性成分GC-MS含量測定結果
2.3.2 樣品含量測定 精密稱取遼細辛藥材粉末各1 g,加甲醇-水(3∶1)溶液25 mL,浸泡15 min,超聲處理20 min,濾過,濾液再以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7]。精確吸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記錄馬兜鈴酸A的峰面積,計算出含量,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產地遼細辛中馬兜鈴酸A的含量
2.4 無機元素含量分析
2.4.1 依據(jù)標準和使用儀器 依據(jù)標準:JY/T015-1996,DB21-617-1991;使用儀器: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分光光度計。
2.4.2 樣品測定 筆者委托中國科學院林業(yè)土壤研究所對五個產地的遼細辛樣品進行檢測,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產地遼細辛中無機元素的含量
以5個不同產地遼細辛藥材為分類單位,以揮發(fā)油、甲基丁香酚、黃樟醚、欖香脂素、馬兜鈴酸A、無機元素等24項試驗數(shù)據(jù)為分類特征,進行聚類分析[8],結果見圖2。
圖2 不同產地遼細辛化學成分的聚類分析結果
4.1遼細辛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揮發(fā)油?!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規(guī)定,本品含揮發(fā)油不得少于2.0%(mL·g-1)。甲基丁香酚、欖香脂素和黃樟醚3種物質存在于31種細辛屬植物中,故可認為是中國細辛屬植物揮發(fā)油的特征性成分[9]。甲基丁香酚對支氣管有顯著的松弛作用,其與欖香脂素有明顯的麻醉鎮(zhèn)痛作用[10]。黃樟醚雖為廣譜抗霉菌的有效成分,但毒性較大,可使呼吸中樞麻痹[11],對肝細胞損傷尤為嚴重,是致癌物質。由揮發(fā)油的含量測定結果可知,5個產地的遼細辛揮發(fā)油含量均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要求。就揮發(fā)性成分而言,以吉林省汪清縣遼細辛的揮發(fā)油總量最高,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含量最高,毒副作用成分黃樟醚含量最低。欖香脂素在有的產地的藥材中雖有檢出,但含量都很低。
4.2馬兜鈴酸廣泛存在于馬兜鈴科植物中,是中藥具有腎毒性的主要原因。20世紀60年代對馬兜鈴酸的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其有抗腫瘤活性和增強機體白細胞吞噬能力的作用[12]。隨著對馬兜鈴酸和含馬兜鈴酸中藥的進一步研究及臨床應用的推廣,發(fā)現(xiàn)其有較強的致突變、致癌作用及一些不良反應,特別是腎毒性[13]。筆者對5個產地的遼細辛樣品進行馬兜鈴酸A含量檢測,結果顯示遼寧清原的藥材樣品中未檢出馬兜鈴酸A,遼寧桓仁產遼細辛中馬兜鈴酸A的含量較高。
4.3現(xiàn)代藥理實驗證明,遼細辛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以及較強的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將遼細辛的藥理活性與其道地藥材中含量較高的幾種微量元素的生理活性進行比較,可初步推測遼細辛的某些藥理作用可能與其中幾種微量元素的含量有關[4]。
4.4應把揮發(fā)性成分(揮發(fā)油總量、甲基丁香酚、欖香脂素)和有益的無機元素含量高,毒副作用成分黃樟醚、馬兜鈴酸A和重金屬元素含量低作為評價中藥材遼細辛質量的依據(jù)。
4.5聚類分析結果顯示,5個產地的遼細辛聚為3類。產地3、4、5為第一類,產地1為為第二類,產地2為第三類?;瘜W試驗的結果顯示,第一類樣品的揮發(fā)油、甲基丁香酚以及某些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對較高,毒性及不良反應成分黃樟醚、馬兜鈴酸A的含量很低或沒有,質量相對較好。聚類分析的結果與化學分析數(shù)據(jù)基本吻合,因此,以化學試驗與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獲得中藥材的質量分析結果,可為中藥材質量控制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參考依據(jù)。
[1] 周長征,楊春澍,馬長華,等.氣相色譜法測定細辛揮發(fā)油中甲基丁香酚和黃樟醚的含量[J].中國藥學雜志,1999,34(12):836-839.
[2] 關文秋,李曉蒙,肖佳尚.可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細辛藥材及其制劑中馬兜鈴酸的含量[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5,5(4):283-285.
[3] 米秋雯,楊春澍.細辛屬植物金屬元素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89,24(12):712-717.
[4] 周長征,李銀,楊春澍.細辛道地藥材與微量元素[J].中草藥,2000,31(4):292-295.
[5]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63.
[6] 吳艷蓉,賈凌云,高福坤,等.不同產地遼細辛中馬兜鈴酸的含量檢測[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5,7(1):9-10.
[7] 魯靜.馬兜鈴酸相關中藥材的探討[J].中國藥品標準,2002,3(2):49-50,61.
[8] 余建英,何旭宏.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與SPSS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253-264.
[9] 吳壽金,趙泰,秦永祺.現(xiàn)代中草藥成分化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656.
[10] 劉慶,劉慧君.細辛的應用和毒副作用[J].新疆中醫(yī)藥,1998,16(1):47-48.
[11] 蔡國琴,周俊,徐運.除去細辛揮發(fā)油中有害物質黃樟醚方法的研究[J].1997,19(7):37.
[12] De Swet P A,Peter A G,Bowen I H,et al.Adverse effects of herbal Drugs [J].Spring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992,3(2):154-158.
[13] 王寧生.馬兜鈴酸的毒性作用[J].中藥新藥與藥理,2001,12(6):394-395.
Quality Comparison ofAsarumheterotropoidesvar.mandshuricumfromdifferentproducingplaces
WU Yanrong1,WANG Qing2,SUN Qishi3*
(1.Pharmacy Department,Shenyang ColoproctologicalHospital,Shenyang 110002,China;2.Liaoning Tai y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Benxi 117004,China;3.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6,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produced in different places.Methods:Steam distillation was used to extract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he essential oil.The relative content of methyleugenol,safrole and elenicin was determined by GC-MS.Aristolochic acid A was determined by HPLC.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elements was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Fuzzy clust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by SPSS.Results:Chemical experiment results and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were basically accordant.The medicinal materials from five plac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Conclusion:The high content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s(total essectial oils,methyleugenol,and elemicin)and inorganic element,and low content of the harmful safrole,aristolochic acid A and heavy metal elements should be use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A.heterotropoidesvar.mandshuricum.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mbined with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is more rapid and accurate.
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different produced places;comparison of quality;chemical experiment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2.007
2014-07-22)
*
孫啟時,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資源開發(fā)和利用;E-mail:sunqish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