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目標是在維持正常生理機能、達到一年一胎的基礎上,提高母牛泌乳性能和哺育犢牛的能力,進而生產質量好、斷奶成活率高的犢牛。因此,就必須在母牛的成長過程中,按照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進行飼養(yǎng)。本文主要介紹了育成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以供養(yǎng)殖戶參考。
關鍵詞:肉用母牛;飼養(yǎng)管理;營養(yǎng)需要
中圖分類號: S823.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18.034
肉用母牛是指斷奶后到配種前的母牛。育成期是母牛的骨骼、肌肉發(fā)育最快的時期,體形變化大。6~9月齡時,開始發(fā)情排卵,一般在18月齡,體重為成年體重的70%時可配種。因此,做好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有利于提高母牛的繁殖機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1 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
肉用母牛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生長特點與消化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飼養(yǎng)方法上也應有所區(qū)別。
在斷奶至周歲階段,除了飼喂優(yōu)良的青粗飼料外,還應適當補充精飼料。日糧配方可采用混合料2~2.5公斤,青干草0.5~2公斤,玉米青貯11公斤。其中混合料的配比為:玉米46%、麩皮31%、高粱5%、大麥5%、酵母粉4%、葉粉3%、食鹽2%、磷酸氫鈣4%。一般日糧的干物質中青粗料與精料比為3:1。
周歲至妊娠階段,可喂混合料2.5公斤,玉米青貯13~20公斤(日喂量為5公斤/100公斤體重),青干草2.5~3.5公斤。其中混合料可用玉米40%,豆餅26%,麩皮28%,尿素2%,食鹽1%,預混料3%配置。
妊娠至分娩階段,為提高飼料營養(yǎng)濃度,即減少粗料,增加精料,可每日補充2~3公斤精料。精料與粗料比以25%~30%:70%~75%為宜。母牛妊娠5個月后,胎兒增重加快,尤其是懷孕最后2個月,其增重占胎兒重量的75%以上;另外母牛體內也需要貯存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使日增重達0.3~0.4公斤,以供分娩和分娩后泌乳所需。飼養(yǎng)上應增加精料喂量。分娩前兩周減少鈣和食鹽用量,以減少產后癱瘓和乳房水腫。
分娩后期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飼喂。分娩2周內,母牛體質弱,生理機能差,飼養(yǎng)上應以恢復體質為主。該期飼養(yǎng)以優(yōu)質青干草為主,讓其自由采食,喂給少量配合飼料。分娩3周后是泌乳上升時期,應增加精料喂量,每日干物質進食量9~10公斤,日糧中的蛋白質含量要達到10%~11%,供給優(yōu)質粗飼料,飼料要多樣化,一般精、粗飼料各由3~4種組成,并大量飼喂青綠、多汁飼料,以保證泌乳需要。
分娩后3個月左右,母牛產奶量逐漸下降,可適當減少精料喂量;加強運動、梳刮牛體等各項管理措施;并給足飲水,以免產奶量急劇下降;保證飼料質量,特別要注意蛋白質品質,供給充足的鈣、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
要注意在冬天時,因天氣寒冷,母牛為御寒而消耗大量熱能,每天應給牛補充3公斤用溫水調濕的能量飼料,并保證飲水溫度為15℃~16℃。
2 肉用母牛的管理
2.1 轉群
要根據肉用母牛的年齡、發(fā)育情況按時轉群。一般在12月齡、18月齡、初配定胎后進行3次轉群。同時進行稱重和體尺測量。
2.2 保持母牛的膘情
在配種前期要保持好母牛的膘情,以中等為宜,過肥或過瘦都會降低母牛的繁殖能力。因此,要做好日常飼養(yǎng)工作,抓好冬春飼料貯備,確保充足的飼草和青綠飼料供應,以免空懷母牛生長過肥,降低繁殖能力。
2.3 嚴格配種管理
有計劃地管理配種。發(fā)情鑒定要準確,從而掌握母牛的發(fā)情規(guī)律和特點,做到適時、有計劃的配種;要在計劃配種的前三個月注意觀察母牛發(fā)情規(guī)律,做好記錄以便于及時配種;要對人工受精操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使其能夠嚴格按照規(guī)程熟練操作,防止配種失敗及引發(fā)影響繁殖性能的傳染病。
2.4 做好孕期和哺乳期的管理
做好保胎工作,重胎牛與其他牛分開放牧或運動,臨產前兩周的重胎牛轉入清潔、安靜、通風良好的產房,由專人護理。母牛妊娠后5個月開始按摩,12~18月齡每天1次,18月齡以上每天2次。舍飼妊娠母牛不能與其他母?;旆呕祜?,以防擠撞、頂架而引起流產。不能給妊娠母牛飼喂質量低下的飼草和飼料。放牧時,要使母牛充分運動,采食足夠的優(yōu)質牧草。優(yōu)質牧草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和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能夠促進牛的新陳代謝,改善繁殖機能,提高泌乳量,且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由于牧草中含鉀多鈉少,因此可在母牛的精料中喂給適量食鹽,也可在母牛飲水的地方設置鹽槽,供其自由舔食。
在母牛生產前,不要飼喂過多飼料,以減輕瘤胃的壓力。分娩時要進行人工助產,保證母牛與牛犢的安全。
2.5 分娩后的管理
產后注意觀察母牛的乳房、食欲、反芻、糞便,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治療。配種后兩個星期,還應觀察母牛是否有返情現象。每天梳刮牛體1次,梳遍牛體全身,保持牛體清潔,預防傳染病。每年修蹄1~2次。對舍飼牛,每天讓其自由活動3~4小時,以增強體質,促進食欲,保證正常發(fā)情,預防胎衣不下、難產及肢蹄疾病。
3 結語
做好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能夠使母牛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證,不僅有利于提高牛犢的生長質量,也為其后續(xù)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周貴.肉用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N].吉林農村報,2014-04-
11.
[2] 吳乃科.肉用母牛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J].農村科技,2004,(07).
作者簡介:徐慧秋,本科學歷,長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興隆山鎮(zhèn)畜禽防疫服務中心,獸醫(y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