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洋 肖恒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彼^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讓學生成為“好知者乃至樂知者”??梢?,“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在中國早就有了。孔子對這一觀點的闡述,對現(xiàn)代的教學很有啟發(fā)。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成為“好知者”,但是興趣不足以激發(fā)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教師還必須幫助學生習得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習得學習的方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能有成就感和自信心,繼續(xù)學習,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成為“樂知者”,這樣才算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習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要聽要想要問,思維也被激活。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受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fā)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倡導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不再是“聽講”的課堂。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課前做好預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鉆研,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多邊信息交流中,獲取文本輸出的知識信息,開拓更開放的課堂思維空間。
二、分層次要求,激勵學生的信心
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設計問題、布置作業(yè)時,都要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特別對于后進生在學習上的障礙,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課堂上常常有這樣的情形發(fā)生,后進生的發(fā)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夠貼切,引起大家的哄笑,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擊,此刻激勵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決不能采取責難排斥的態(tài)度,要看到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勵”。善用顯微鏡和望遠鏡,用顯微鏡看學生的閃光點,用望遠鏡看學生的潛力,即用發(fā)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進生。啟發(fā)引導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地邁向成功。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學習中的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如,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直接表揚,讓 他們?yōu)樽约焊械津湴粒錆M自信。在嘗到甜頭之后,他們便會自覺地想去再啃“甘蔗”,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勁頭。教師要適時地給予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讓學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樹立他們克服困難的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變成輕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變成學生自覺的行為。
三、激勵質疑,啟迪思維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xiàn),優(yōu)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以前,對待學生的這類插話,教師總認為是學生“耍小聰明”,要“出風頭”,甚至是“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惱羞成怒,加以斥責、諷刺。這樣做,有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而且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xiàn),理應得到教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其實,知識浩如煙海,教師不可能萬事精通,被學生“問倒”之后,教師要表現(xiàn)出“不知為不知”的坦誠,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千萬不能為要面子而訓斥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虛心好學,積極探尋學生所提出問題的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帶著新的問號下課,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見之疑,創(chuàng)見之問。這樣,自主學習就落到實處,使學生張揚個性,積極主動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鼓勵學生成功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手發(fā)動學生自己講,自己做,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讓他們感到自己很能干,有成功的喜悅,有成功的自豪。過去提得很多的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一個學生總是失敗,他學習的自信心就可能沒有了,還有什么激情來學習??赡芩氲氖鞘。瑥亩鴧拹簩W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從勝利走向勝利。
教師一定要轉變角色,不做知識的灌輸者,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和欣賞者,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讓他們在質疑、思考、合作、討論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素質才會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