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巧紅,羅 敏,龍昌群,史曉麗
(四川省眉山市中醫(yī)院,四川 眉山 620010)
肝破裂患者早期表現(xiàn)為血流動力學持續(xù)不穩(wěn)定和休克狀態(tài),后期可有感染和膽漏形成,可危及生命[1]。按照肝破裂的嚴重程度,可將病情分為Ⅰ~Ⅳ級。手術治療是Ⅲ級以上嚴重肝損傷的一線治療方案。肝破裂術后的患者因原發(fā)和手術創(chuàng)傷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2]。多烯磷脂酰膽堿在化學結構上與內源性磷脂一致,且在功能上優(yōu)于后者;其能進入肝細胞,并以完整的分子與肝細胞膜及細胞器膜相結合,從而修復受損的肝細胞,恢復正常肝細胞功能[3]。本研究中觀察了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護理干預治療外傷性肝破裂術后肝損傷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外傷性肝破裂術后肝損傷患者82例。納入標準:有明確腹部外傷史;有不同程度肝功能損傷的癥狀與體征;腹部B超或CT提示肝包膜下血腫和中央型挫裂傷;外周血常規(guī)提示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呈進行性下降。排除標準:合并原發(fā)性肝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者;合并嚴重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疾病等;合并致死性復合傷;有藥物過敏史;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精神患者及智力發(fā)育不全。所有患者入組前均告知試驗相關內容及注意事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試驗內容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 16例;年齡 39~65歲,平均(53.33±10.31)歲。觀察組中,男 27例,女 14例;年齡 43~68歲,平均(55.34±9.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經統(tǒng)計未見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術后均給予抗休克、抗感染、止血、補液、改善呼吸、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等治療。觀察組加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684,規(guī)格為每支232.5mg∶5mL)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患者均給予以下護理干預。
基礎護理: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評估患者一般情況,并為手術前后患者針對性護理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保持呼吸道通暢,大手術后尤其是肝臟手術后,患者體內有毒物質代謝能力下降,且由于嚴重的應激可能發(fā)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尤為重要[4];體位,術后患者去枕平臥6 h,待血壓平穩(wěn),病情穩(wěn)定后取半臥位,以利腹腔滲液的引流和吸收。
腹腔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脫落,觀察引流物的色、量、性質的變化。
腹部體征觀察:壓痛部位,程度,有無肝濁音界縮小,消失和移動性濁音,腹部是否脹滿,腸鳴音有無減弱或消失,肛門是否排氣等,必要時通知醫(yī)生采取必要干預措施[5]。
疼痛護理:采取針對性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必要時加用止痛藥物,同時要嚴密觀察患者疼痛性質的發(fā)展情況。
飲食護理:無腹脹、腹痛、惡心、嘔吐及肛門已排氣者可進食,進溫開水無不適者可進流食,以后逐步改為進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含維生素豐富的半流食,要求少食多餐,忌生、冷、硬刺激食物和暴飲暴食[6]。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時間(PT)變化情況。顯著進步: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進步:臨床癥狀與體征較前有所好轉,肝功能相關指標較前有所改善,但未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相關指標較前無明顯改變,或較前加重。前兩者合計為總有效。
結果見表1和表2。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藥品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n=41]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s,n=41)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s,n=41)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 <0.05。
組別ALT(U/L) AST(U/L) TBIL(μmol/L) PT(s) ALB(g/L)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76.58 ± 20.26 75.48 ± 19.25治療后53.26 ± 16.36*39.83 ±14.41*△治療前78.55 ±19.54 77.84 ±20.31治療后73.59 ± 21.23 53.52 ± 19.36*△治療前57.63 ±21.34 58.03 ±19.84治療后51.29 ±22.39 35.84 ±20.58*△治療前18.94 ± 3.46 18.85 ± 4.05治療后14.53 ± 2.55*11.29 ± 2.84*△治療前32.84 ± 11.52 33.16 ± 11.54治療后33.84 ± 13.63 34.26 ± 14.41
對于肝外傷的治療,臨床常規(guī)予以止血、結扎損傷膽管、清除壞死組織、修復肝葉等措施[7]。但由于肝細胞損傷時物理損害及某些炎癥因子的作用,會使外傷性肝破裂術后患者出現(xiàn)肝功能不全。因此,修復外傷性肝破裂術后患者受損肝細胞,對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尤為重要[8]。
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是由大豆中提取的磷脂精制而成,其主要活性成分為約占52%的1,2-二亞油酰磷脂酰膽堿(DLPC)。DLPC進人生物膜,能增加膜的流動性;同時還可維持或促進不同器官及組織的許多膜功能,包括可調節(jié)膜結合酶系統(tǒng)的活性;能抑制細胞色素P450的含量及活性,減少自由基,可增強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還原酶的活性[9]。
評價肝功能的指標眾多,其中肝細胞酶學是最敏感的指標。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當肝細胞破裂后,大量肝細胞酶從胞漿及線粒體中釋放入血。外傷性肝破裂術后患者中,由于外傷及手術創(chuàng)傷均可導致大量肝細胞破壞,從而使患者血清酶學指標顯著上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ALT和AST均顯著高于正常水平,提示患者肝細胞破壞較嚴重;經不同干預措施后,患者上述酶學指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治療有一定效果。值得強調的是,對照組僅ALT治療后出現(xiàn)顯著下降,而AST雖有下降趨勢,但未見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這與AST主要存在于干細胞線粒體內有關。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兩種指標則較治療前出現(xiàn)明顯下降,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不僅能有效恢復肝細胞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線粒體膜的恢復。
此外,肝臟具有合成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的功能,同時也參與了體內膽紅素的代謝。觀察兩組患者PT,ALB及TBIL等指標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除PT較前有顯著下降外,其余兩項指標均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而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T及TBIL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差異。這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對促進肝臟合成功能及膽紅素代謝功能的作用較優(yōu)。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LB水平均未出現(xiàn)明顯差異,可能與白蛋白合成時間較長而觀察時間有限所致[10]。此外,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過程安全性良好。
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外傷性肝破裂術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護士應積極搶救休克,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配合治療時應做到及時、準確,避免加重患者痛苦,依靠嫻熟的操作技術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取得患者信任。具體操作應嚴格遵循相關規(guī)范,最大程度地保證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多烯磷脂酰膽堿用于外傷性肝破裂術后肝損傷的修復過程安全、有效,能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術中死亡率。但本研究樣本量相對偏少,資料的偏倚難以避免。
[1]任培土,阮新賢,魯葆春.外傷性肝破裂41例的診治體會[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9,15(2):141-143.
[2]李為明.外傷性肝破裂患者液體治療體會[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8):647.
[3]黃德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J].中國藥業(yè),2012,21(7):49 -50.
[4]王玉萍.外傷性肝破裂15例急救與護理體會[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36(9):1 029 -1 031.
[5]梁云艷,沙秀娟,魯現(xiàn)芝.外傷性肝破裂的護理[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22):118.
[6]趙 艷,馬 蕓,陸春梅,等.嚴重創(chuàng)傷性肝破裂57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2):485-486.
[7]張正偉,顧鹽炎,趙萬文,等.外傷性肝破裂67例治療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1):65 -66.
[8]鄒姝麗,劉 建,蘭 易,等.鵝去氧膽酸對膽汁淤積孕鼠血生化指標、肝臟病理及胎鼠預后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8,27(4):274-277.
[9]李 康,劉旭明.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托尼奈酸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療效觀察[J].肝臟,2013,18(12):825 -826.
[10]高慶林.血清總膽汁酸、血清前白蛋白檢測在肝臟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9,16(10):1 854 -1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