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年紅 劉立安
摘 要: 翻譯研究離不開語境,語境可分為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語境對語義的選擇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運(yùn)用語境的相關(guān)理論,對If I rest, I rust的兩個譯文進(jìn)行比較評析,旨在深化理解語境在翻譯中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 語境 語義 If I rest, I rust
一、引言
語境是影響翻譯過程中語義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正如英國作家Jonathan Swift 所說:“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a style.”其中所說的places就是“語境”。語境可分為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上下文語境是指語言內(nèi)部的環(huán)境,是語篇的直接體現(xiàn)。它既可能為某一個語言單位所處的句子,又可能為對該語言單位的語義有制約作用的前后句子、段落甚至前后章節(jié)。情景語境是指語篇產(chǎn)生時的周圍情況、參與者的關(guān)系,以及時間、地點(diǎn)、方式等,是產(chǎn)生語篇的直接環(huán)境。文化語境是指說話人所在言語社團(tuán)的歷史文化、風(fēng)俗習(xí)慣、社會規(guī)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相比較前兩種語境類型,文化語境更抽象,最難把握,在翻譯中,譯者常常需要對源語和譯入語的文化和語言差異不斷揣摩才能達(dá)到理想的翻譯效果。在翻譯實(shí)踐中,無論是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還是文化語境,都是做好翻譯的前提,因?yàn)椤罢Z境是決定語義的唯一因素,脫離了語境,語義便不存在”。
二、語境對翻譯的影響
語境對翻譯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翻譯過程中對某個語言單位語義的選擇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對某個語言單位的概念意義、內(nèi)涵意義、風(fēng)格意義、感情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和主題意義方面的選擇。本文所選的研究語料是美國成功學(xué)家奧里森·馬登的一篇著名勵志散文,該散文以一則銘文為引子,闡釋了成功的秘訣在于勤奮這個永恒的真理,其中譯文主要出自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以下簡稱中譯)和哈爾濱出版社(以下簡稱哈譯)。下面主要從語義、語境方面對兩個譯文進(jìn)行比較評析。
例1.The significant inscription found on an old key—“If I rest, I rust”—would be an excellent motto for those who are afflicted with the slightest taint of idleness.
中譯:在一把舊鑰匙上發(fā)現(xiàn)了一則重要的 銘文——如果我休息,我就會生銹。對于那些為懶散而苦惱的人來說,這將是至理名言。
哈譯:在一把舊鑰匙上面發(fā)現(xiàn)的具有深遠(yuǎn)意義的 文字——如果我休息,我就生銹。對于那些為懶散而苦惱的人而言,這無疑是一則最好的箴言。
兩譯文直譯原文,基本達(dá)意,但對significant,inscription,excellent的理解有出入。原文significant哈譯“深遠(yuǎn)意義”明顯比中譯“重要”表達(dá)更到位;inscription原意為“寫在書上或刻在石頭、金屬上的文字”,原文found on an old key為該詞提供了語境,所以中譯“銘文”,其意義比哈譯“文字”更準(zhǔn)確,excellent意為“優(yōu)秀”,但不代表“最好”,中譯“至理名言”更貼近原文。
例2....if one allows his faculties to rest, like the iron in the unused key, they will soon show signs of rust, and, ultimately cannot do the work required of them.
中譯:……如果一個人有才而不用,就像廢棄鑰匙上的鐵,很快就會生銹,最終不能適應(yīng)工作。
哈譯:……如果一個人讓他的身體機(jī)能休息,像鑰匙上沒有被使用的鐵一樣 ,那么他的身體很快就會表現(xiàn)出生銹的跡象,從而無法從事被授予的工作。
整體上看,中譯比哈譯簡潔、連貫。哈譯把the iron in the unused key 誤譯為“鑰匙上沒有被使用的鐵”,后面小句對原文比喻的處理也顯得比較生硬,風(fēng)格上遠(yuǎn)遠(yuǎn)不及原文。需要注意的是,原文faculties一詞實(shí)際上包括 mental ability和physical ability,哈譯為“身體機(jī)能”,語義縮小。中譯“才”也值得繼續(xù)推敲,實(shí)際上,推動社會進(jìn)步的不僅是有才之士,更重要的是那些平民大眾,故建議將“才”改為“能力”,更符合現(xiàn)實(shí)。
例3. Those who would attain the heights reached and kept by great men must keep their faculties polished by constant use...
中譯:那些想取得像偉人那樣的成就,并成為偉人的人,必須不斷地使用自身才能得以提升自身……
哈譯:想要獲得與偉人相同成就的人,必須持續(xù)不斷地使用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
哈譯翻譯痕跡明顯。對于“faculties polished by constant use”的理解,哈譯“持續(xù)不斷地使用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并不忠實(shí)原文,主要因?yàn)樽g文對faculties的意義不清,導(dǎo)致譯文偏離原文。中譯“不斷地使用自身才能得以提升自身”也不盡如人意,原文polished一詞原指金屬磨煉得光亮鋒利,這里用來形容人,屬于標(biāo)記搭配。這種特殊搭配意在引起讀者注意,使人由金屬的磨煉聯(lián)想到人的磨煉,故可改為:不斷地磨煉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才能。
例4.Just as truly as eternal vigilance is the price of liberty, so is eternal industry the price of noble and enduring success.
中譯:正如,要想獲得自由,必須時刻警惕;而要想獲得永久的成功,則必須堅(jiān)持不懈地工作。
哈譯:正如自由的代價是無休止的警惕,永無止境的勤勉則是獲得崇高而持久的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中譯對原文名詞vigilance,liberty,industry,success都進(jìn)行了轉(zhuǎn)性處理,轉(zhuǎn)為相應(yīng)的動詞或動詞詞組,分別為:警惕、獲得自由、工作、獲得成功。這一轉(zhuǎn)換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注重靜態(tài)、漢語注重動態(tài)的特點(diǎn)。哈譯忽略了漢英語言的這一差異,照搬原文詞性,顯得生硬而不地道。
三、結(jié)語
通過對中國對外出版公司的譯文和哈爾濱出版社的譯文對比,發(fā)現(xiàn)凡是譯文能結(jié)合語境推敲語義就會失誤很少,反之,若忽視語境和語義因素,譯文質(zhì)量就會大大降低,可見語境是翻譯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xiàn):
[1]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1(12):1-4.
[3]孟慶升.新編實(shí)用漢英翻譯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xué)出版社,2009.
[4]張文英,孫玲莉.文化語境對科技英語翻譯的制約[J].中國科技翻譯,20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