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榮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張建理和朱俊偉《動詞隱喻的本體研究》論文的主要內容,并對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動詞隱喻 動態(tài) 始解
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人類重要的認知手段。隱喻從詞類來看,可分為名詞性隱喻和述謂隱喻。后者包括動詞隱喻。國內外學者主要研究名詞隱喻,對動詞隱喻研究很少。張建理和朱俊偉在2011年發(fā)表了《動詞隱喻的本體研究》,試圖通過動態(tài)識解論對新奇動詞隱喻進行研究,旨在為人們認識世界的實際心理操作提供新視角。
1.主要內容
此文主要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為引言。
第二部分介紹了隱喻的動態(tài)識解。將解喻者從感知到成功識解隱喻的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隱喻銜接、局域激活、隱喻連貫。
第三部分是動詞隱喻識解。文章只討論了新奇動詞隱喻。第一類為主語—動詞概念沖突的隱喻。如:
Their money melted away on unexpected expenses.
句中“錢財”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會“融化”,因此與動詞屬非常規(guī)語義搭配。依據(jù)語境其主語指稱為真,判定此句有動詞隱喻。此為隱喻銜接階段。源域中“melt”的常規(guī)語義搭配主語為“冰雪”,這類物質由于外來溫度的升高會消融。錢財雖不會融化,但會因消費而減少和消失。在隱喻連貫階段,解喻者認識到施喻者施喻者設定“錢財是冰雪”這一隱喻表達錢財會像冰雪那樣消融。
第二類為動詞—賓語概念沖突而產(chǎn)生的隱喻句。如:
Mary unleashed her worries.
句中的“worries”指稱情緒,與動詞沒有常規(guī)語義匹配。按語境認定此句主語和賓語的指稱均為真并作相關推理,可判定存在動詞隱喻,此為隱喻銜接。在句子的局域激活階段,“unleash”的概念為“放開鏈子使……自由活動”,激活源域中常規(guī)受事“狗”,其典型意象為行動自由的狗。但靶域中的受事是‘憂慮’,在隱喻連貫階段,源域與靶域,尤其是其中的“dog”與“worries”映現(xiàn)為雙重影像,并產(chǎn)生類比性關聯(lián):狗和憂慮在解除約束以后都會產(chǎn)生自由的感覺。于是“unleash”概念映射到靶域上,被解讀為“free”。
最后是動詞概念,即主語、賓語概念沖突的語例。
如:膠濟鐵路事故撞中鐵路法軟肋。
這兒的“撞”義為“有巨大物理沖擊力的接觸”。與句子主語和賓語沒有常規(guī)語義匹配。按具體語境設定它們的指稱為真,判定此句存在動詞隱喻。在局域激活階段,解喻者意識到整句的語義與鐵路交通有關,因此源域很可能為常識中的火車撞人或撞物事件。在靶域方面,主語和賓語并不指稱同一概念域,而是各指稱一個靶域。同時賓語本身已含有轉喻和隱喻:“鐵路法中的盲點是人的軟肋”。在隱喻連貫階段,源域中的施事和受事與靶域的相應部分發(fā)生跨域互動和映射來理解此句的隱喻義。
第四部分是動詞隱喻與名詞隱喻的異同。二者都是對某事體的形容或修飾。它們源域都起到構成隱喻的作用。但名詞隱喻是“以名詞為整個源域所促激的隱喻”,動詞隱喻是“以動詞為局部源域所促激的隱喻”。從概念整合上看,動詞隱喻中動詞對名詞有限定作用,而名詞隱喻句可以較籠統(tǒng),二者的認知機制也不同。
第五部分是結語。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意義。
2.簡評
此文的研究貢獻主要有以下方面:
(1)對動詞隱喻進行細分并指出動詞隱喻的工作定義。一直以來學界的研究幾乎都集中在名詞隱喻上,而本文豐富了對動詞隱喻的研究認識。
(2)通過動態(tài)識解論對動詞隱喻進行本體研究,為揭示人類認知的后臺操作開啟了新窗口。本文以Croftand Cruse的動態(tài)識解論分析新奇動詞隱喻。將動詞隱喻的三個不同次類通過隱喻銜接、局域激活、隱喻連貫這三個識解階段進行隱喻識解,詳細講述了其識解過程。同時本研究有可能對其他詞類的隱喻的識解過程(如形容詞、副詞、介詞隱喻)有所啟發(fā)。
(3)區(qū)分了動詞隱喻與名詞隱喻的異同。本研究主要對二者在源域激活與表征方式上的異同進行了探討,有利于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動詞隱喻,同時提醒不注意動詞詞義區(qū)別必然會導致研究結果的混亂。通過對兩類隱喻的對比,為正統(tǒng)神經(jīng)心理學認為隱喻只涉及右半腦這一受到質疑的觀點提供了支持。
當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對動詞隱喻的研究不夠全面,本文只討論了相對新奇的動詞隱喻,沒有討論那些規(guī)約化動詞隱喻和成語性動詞隱喻。其次,對動詞隱喻與名詞隱喻的異同局限在認知識解中的源域激活與表征方式上,但沒有對名詞隱喻與動詞隱喻的識解方式的不同做深入細致解釋。
總的來說,本文對動詞隱喻進行了相對深入的探究,豐富了國內對動詞隱喻的研究,同時對動詞隱喻的本體研究為揭示認知的后臺操作開啟了新視窗。
參考文獻:
[1]劉正光.隱喻的認知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張建理.新奇隱喻的動態(tài)識解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