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萍
摘 要: 語文教學是要努力提升學生的高品位需求,努力張揚學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因此,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理念的選擇與運用,必須充分尊重人性。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并提高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的使命。
關鍵詞: 農(nóng)村初中 語文課堂 教學方法
我校是一所農(nóng)村初中,農(nóng)村初中的基礎教育任重道遠。在教學過程中,在與學生的相處中,筆者嘗試了很多,也感受到了不少,悟出了一些經(jīng)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努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愛上語文。
一、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教師和學生的熟識,往往始于課堂上的第一次見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處于主導方的教師,必須消除師生壁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以后師生的進一步交往和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學期的第一堂語文課,我不急著上新課,而是和學生聊,在輕松的氣氛中開始學習之旅。當然,聊的內(nèi)容在課前已做了準備。挑選最近發(fā)生的且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作為切入點。從中國四大古典名著講到易中天先生,從我的大學生活講到最近發(fā)生的趣事,用具體事例說明學語文的重要性和方法。在看似海闊天空的內(nèi)容中讓學生感受語文的包羅萬象和深刻意蘊,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感受語文。
二、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情境
1.課堂形式常變常新
初一學生的好奇心很旺盛,厭倦單一的程式化過程。為了讓語文課不陷于枯燥的泥沼中,我經(jīng)常變換上課的進程,多種方式并用、輪用、換用,始終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宗旨。比如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將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對“壽先生是個好先生嗎”這個探究題進行辨析。講授《錄音新聞》時,請幾位同學分角色朗讀,模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員、現(xiàn)場記者和指揮所負責人的口吻。學生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這些形式都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充滿期待和興趣,樂在其中,輕松愉悅。
2.巧用方法學文言文
學生初接觸文言文,往往滿足于知道一句話的意思而忽略了句中關鍵字的意思。為了做到字字落實,我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的同學自由向?qū)Ψ教釂?,以答對?shù)量多的為勝方。如此,所有同學都躍躍欲試,力爭將對方難倒。所有的難理解的字詞包括用法都被作為問題。好勝也是學生的特點。一個組里的同學互相幫助,積極查閱課文注釋及工具書,誰也不示弱。就在這樣熱烈的氣氛中,所有同學參與其中,將要掌握的重難點全部列舉出來并自行解決,甚至還將知識延伸到課外。
3.消除學生寫作恐懼
作文一向是令學生頭痛的任務。如何讓學生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并逐步愛上作文,我認為要多管齊下。平時,我將自己在報紙雜志上看到的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文章印發(fā)給學生,不作任何額外要求,讓學生純粹閱讀。作文課上,我抓住一個角度深入講析。比如寫人物的記敘文,我先列舉學生比較熟悉的《最后一課》中小弗朗士前后表現(xiàn)不一的片段,由學生進行比較,看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動作、心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經(jīng)過分析對比,學生在提筆寫作時就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三、點亮智慧的明燈
1.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引導學生的新思維和新看法。只要多加鼓勵,那么學生的回答常常會蹦出智慧的火花,給人意外的驚喜。如剛開始提問《三個太陽》中壁畫上的三個太陽有何含義時,學生回答得疙疙瘩瘩。我用眼神和語言鼓勵他們。“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F(xiàn)在三個太陽是屬于你們的。你們想賦予它們什么含義呢?每個同學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們的答案也應該是各不相同的?!苯?jīng)過一番引導,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有人說三個太陽,分別代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有人說三個太陽分別代表勇敢、毅力和溫暖。這些回答超出了我的預期。我也毫不吝惜地夸贊了他們,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這樣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更濃了,膽量大了,回答踴躍了。
2.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沒有質(zhì)疑,就不可能有新的思維和認識的產(chǎn)生,思想就會僵化。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學生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就能增強自我意識,就能用心思考,就能別出心裁地表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就會增強[1]。
有些時候,學生提出的問題看似偏離課堂重點,與考試無關。我從不打擊他們。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很有價值。如學習《愛蓮說》時,有學生當堂提出第二段末尾為什么按菊花、蓮花、牡丹的先后順序,而沒有與前文的先菊花,后牡丹,最后蓮花的順序一一對應。我先肯定她的質(zhì)疑精神,再讓全班討論。在沒有學生能給出滿意回答的情況下,我再做點撥引導,得出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說法。我相信,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然會提高。因為他們不僅僅按要求學習,還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這是難能可貴的。
四、適度運用幽默語言
學習了沈復的《幼時記趣》,學生了解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趣事,對這些趣事記憶深刻,津津樂道。在后來的課堂上,當有個別同學走了神,我會善意地提醒:“現(xiàn)在可不要再神游山林啦?!弊呱竦耐瑢W立即會意,專心聽講。這樣既不傷學生的自尊,又起到提醒的作用。
學生很希望別人關注到他。課前,我提前走進班級。當看到一位男生穿了一件顏色亮麗的新T恤而顯得特別精神時,我便說:“很少有男生能把粉紅色穿得這么好看的?!彼π叩匦?。當他坐姿歪斜時,我說:“人坐端正才更顯得精神。要注意形象啊?!苯?jīng)我一提醒,他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其他同學都挺直了腰板。
還有一次,給學生補充些解題思路方面的知識,有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請學生動筆抄錄。內(nèi)容比較多。時間一長,平日里最調(diào)皮的學生就開始半開玩笑地抱怨:“我寫得手都要斷了?!逼渌瑢W竊笑。我走到他跟前,說道:“你剛才就用到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彼πΣ谎哉Z了,繼續(xù)抄寫。其他同學發(fā)表看法:“老師你太幽默了。”看他們認真抄寫的樣子,我微笑。
五、多個角度補充知識
有人說:“走在小路上,我看見語文是前面的路標;飛在白云間,我看見語文是云底的鴻雁;蕩在碧水中,我看見語文是醉柳的倒影;行在黑夜里,我看見語文是模糊的足音……”這句話說明,語文的詩意來源于生活。語文課堂要重視勾連和拓展,要重視發(fā)掘生活[2]。
1.課內(nèi)舊知拓展延伸
語文涉及的范圍很廣。平時,我注重新舊知識的串講,讓學生溫故知新,有意識地盡量多補充各方面的知識,延伸拓展。如講《三顆枸杞豆》時,補充了不少中外名言教育學生珍惜時間。講到“春天幾乎從山溝里溢出了”時,引導學生回憶關于春天的詩句。學生說出了“春色滿園關不住”“黃四娘家花滿蹊”。賞析“溢”字時,除了介紹動態(tài)美,把無形的春意寫得具體可感之外,又補充了“紅杏枝頭春意鬧”,讓學生體悟“鬧”字的妙處。
2.課外新知適度指導
講析課外文章,不為答案而單一地講析。如莫言的《童年讀書》一文中有“父親反對我看‘閑書’,大概是怕我中了書里的流毒,變成個壞人”的語句。我向?qū)W生介紹了書籍對人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舉了兩個例子。一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風靡一時致使當時許多青年效仿維特走上輕生的道路。告訴學生生命可貴,不應盲目沖動。二是斯諾的《西行漫記》,鼓舞一大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通過正反兩例,告訴學生,選擇書籍要慎重,閱讀書籍也要有自己的判斷。初中階段可多讀積極正面的書籍陶冶情操。
3.引導正確價值取向
除了文學知識外,我注重在平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木蘭詩》中有一段“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我問學生爺娘,阿姊,小弟的出場順序能否調(diào)換。學生能答出按輩分高低。我順勢介紹這是長幼有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并列舉了現(xiàn)狀,韓國和日本特別注重禮節(jié),我國有些人反而不太重視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部分。教育學生要講禮貌。最基本的如回到家里見了父母要打招呼,而不是一聲不吭地進房間。這樣的教育不刻意,不刻板,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贊同。
現(xiàn)在,我將知識應用到工作中,再加上滿滿的愛。誠然,完美是難以冀求的,學生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但我們真誠,我們熱忱。我們在輕松氛圍中教與學。前方的路很長,我們且歌且吟,大步向前。
參考文獻:
[1]李昌玉.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4).
[2]吳沛好.滿懷深情說“詩意“[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