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玉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曾說:“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存在?!闭Z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文化離開語言很難存在。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勢必會產生歧義,就不可能有效培養(yǎng)語感,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鬧出笑話。
英語學科的作用不僅是單純地教授語音詞匯和語法,更是以它為工具進行人際交流與溝通,進行跨文化交際,不但要具備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交際提供前提,同時語言的得體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運用真實、地道的英語進行恰當、得體的交際,僅靠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為成功交際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對文化的滲透。
一、飲食文化,在生活化教學中體會
語言是人們的交際工具,英語教學應該努力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習得語言,并在實際使用中提高運用能力。
無論哪套教材,都有關于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對比,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在“food and drink”這一課中,學生學習了書本上提供的部分飲料的名稱,我讓他們說出各自喜愛的飲料,然后結合生活補充大量流行飲料的名稱,如sprite(雪碧),fanta(芬達),pepsicoal(百事可樂)等。接著我請學生猜猜炮制紅茶(black tea)的作料,大家極有興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tea,water,milk……當他們得知紅茶中還需lemon(檸檬)和sugar(糖)時,一個個瞪圓了眼睛,怎么也想象不出加糖、加奶、加檸檬后紅茶的滋味,于是我安排英國茶得制作和品嘗課。結合英語聽力,邊演示邊用英語解說,隨后將泡好的紅茶和我為他們準備好的餅干分發(fā)下去,接著讓有興趣的學生隨我的英語提示學著泡紅茶。在學生享用西式茶點的同時,我適時對他們說:“Enjoy the tea.Enjoy yourself.”(慢慢享用)。不少學生會禮貌地說上一句:“Thank you.”我還提醒他們小口啜飲、抿嘴咀嚼。學生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濃郁的西方茶文化。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語言活動使教學在生活中得以延伸,有效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禮儀表達,在對比中感悟
東西方文化差異使人們的性格迥然不同??傮w來說,中國人一般比較內向、含蓄、樸實,不像西方人外向、直率并有幽默感,同樣對人、對事的看法角度不同。如表示身體欠佳時,中國人會說:身體不好,很糟糕。而西方人會說:Not too bad.(不很糟)。又如在學生學了“Welcome”這個詞后,可以適當向他們講解一些有關這個詞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用法。如到朋友家拜訪,中國主人會說“歡迎,歡迎”,客人會笑一笑,并點點頭。如果把這個過程翻譯成英語,那些認為只需學好語音、語調、語法、詞匯的同學很可能會說“Welcome!Welcome!”這是典型的中國場景中的說法,在英語中是不合適的。英國人不會在自己家里對客人說:“Welcome!Welcome!”他們會說:“Come right in!”或“Come on in!”或“Come in,please!”而客人只需要說“Thank you”就可以了。中國人如果有客人在家吃飯,總喜歡往客人碗里夾菜,口里還不斷地說“請多吃點”。而在西方國家,主人一般請了一次之后很少再說。這樣不至于使客人有強加于人的感覺。請客人多吃點,也不說Please eat more,而說Would you like a little more?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西方人的性情特點和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幽默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提高交往能力,其意義將遠遠超過知識本身。
三、人文因素,在歌曲兒歌里滲透
英語中有許多曲調優(yōu)美、語言幽默的歌曲,可在“The children’s Favourites”(世界兒童最愛的100首歌)中精心挑選,讓他們聽聽、唱唱、演演,在學習唱歌、語言的同時感受西方幽默。如我們學唱的“Old Macdnald”一歌,是介紹麥當勞農場中的動物,如雞、牛、鴨、豬、狗,這兒呱呱,那兒汪汪,小雞唧唧,老牛哞哞,豬仔呼嚕。我將學生分組輪唱,邊唱邊叫,繞口令似的詞,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同學們笑得氣也喘不上來。在唱、笑的過程中他們學得知識,感知語言,陶冶情操,真是事半功倍。
在“There was an old lady”(一位吞吃了蒼蠅得老太太)教學中,我先告訴學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只蒼蠅,問學生:“老太太會怎么樣?”有的學生說她大概會死,果然歌中就有這句詞:Perhaps she’ll die.等學生說完后,我讓他們想辦法救救老太太。學生七嘴八舌,于是我提示,讓大家在動物里找。有人提議讓老太太吃蜘蛛,吃下蜘蛛又會怎樣?在問問答答過程中,在學生的合作下,完整的故事形成了?!袄咸珵榱俗阶∩n蠅吞下蜘蛛,為捉蜘蛛吞下小鳥,為捉小鳥吞下貓咪,為捉貓咪吞下小狗,為捉小狗吞下山羊,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后,老太太死了”,“She ’s dead,of course.”當然,這是首荒誕的歌,但其中體現(xiàn)了西方人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覺中傳授了物物相克的生物鏈知識。
還有些歌曲、兒歌看似沒什么意思,但其節(jié)奏、韻律很好地體現(xiàn)了英語的語音語調和英語國家特有的文化內涵。如Green tea,Jack has a clock.將歌曲、兒歌融入英語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到語言,并感受到語言背后的人文因素。
語言作為思維與交流的工具,承載著不同文化信息,反映著人類社會不同的文化生活。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為學生補充課外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西方英語文化的熏陶,對東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從單純地好奇到兼容并蓄,培養(yǎng)他們包容的品質。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逐步擴展英語國家文化知識內容和范圍,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