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
摘 要: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對所學到的各種數(shù)學知識產生一定的認知,并能形成自我尋找問題的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作者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讓學生敢問、想問、多問,本文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 問題意識 培養(yǎng)方法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提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礙于提問,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創(chuàng)造氛圍,讓學生敢問
一般來說,較其他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小學生本身有較強的質疑能力,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質疑,究其原因是很多學生認為課堂是非常嚴肅的,他們不敢對老師的問題進行質疑,因此只有當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之間能夠輕松地進行交流和合作時,學生才能自如地進行提問。
比如在講授《千克與克》一單元時,本單元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千克與克是什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給學生放一些圖片或者掛畫,然后讓學生憑借想象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這樣學生對千克和克沒有很直觀的認識,學生對二者都不認識,如何提出問題?教師應在課堂上營造出更直觀的氛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到課堂上,然后讓同學們自由地進行交流。當學生玩夠了,交流夠了以后,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家?guī)У奈锲范挤浅:?,誰能給我說一下哪個東西最重,哪個東西最輕呢?”由于教師已經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的氛圍,學生很輕松地回答出老師的問題。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千克與克的知識,講完后,教師再次將目標放在物品上,并再次引導學生:“大家能把自己手中的物品用克與千克的形式描述出重量嗎?”
這樣在不斷提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學生不僅結合現(xiàn)實真正掌握了克與千克,而且問題意識逐步形成。
二、創(chuàng)設懸疑,讓學生想問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提問的習慣,也就是說不用老師逼迫,就能主動提出問題,也就是所謂的想問,讓學生敢問容易,但讓學生想問卻很難做到,為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懸疑,讓學生感到奇怪或者新奇,從而達到想問的目標。
比如在講授《運算律》一單元時,教師在上課前可以盡力為學生營造懸疑的氣氛,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促使他們產生一種想向老師提問的心情。具體做法是教師這樣對學生說:“同學們,加減法相信大家現(xiàn)在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了吧,但是大家做計算時速度還比較慢,大家相信嗎,你們出幾道題目,我可以很快地得到答案,而且不需要練習就可以實現(xiàn)?!甭牭竭@樣的說法,同學們都感到非常好奇,也非常想知道是什么辦法,于是教師提出這樣幾道計算題:“33×4×5”、“48×2×5”,學生看到題目后立即在紙上寫道33×4=132×5,當學生剛剛計算到這時,教師就已經將答案660給出,這讓學生感到非常驚訝,并非常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算出來的。于是就向老師提出問題:“老師,你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能告訴我們嗎?”這樣教師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于是教師可以給學生說出其中的奧秘,并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
三、小組探討,讓學生多問
當小學生愿意提問題后,教師應努力讓學生多提出問題,一般來說,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提問的次數(shù)不會太多,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距離拉得比較近,他們更愿意互相進行提問,因此教師可以多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組活動,讓學生之間通過共同合作提高能力,并在共同合作中通過互相提問提高問題意識。
比如在講授《解決問題的策略》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然后給學生布置幾個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自由地進行學習和探討,最終完成這些學習任務。比如這一單元的學習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學習目標:“解決問題的策略是什么,如何解決問題,根據(jù)學習內容完成課后習題?!碑斀處煵贾猛耆蝿蘸?,學生就開始進行分組探討,比如其中有一組同學是這樣進行學習的:他們先大體看了一下課文內容,然后其中學生甲就問同學乙:“這個單元是講的什么意思???我怎么看不懂啊。”學生乙回答道:“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解決什么問題???”“好像就是買3本書用了15塊錢,買8本書用多少錢?!薄澳窃趺醋霭??”“我覺得應該先算出一本書的錢,然后再乘以要買書的數(shù)目吧。”“哦,好像是啊,我怎么沒有想到呢?”以上是某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探討過程,從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要想達到教師確定的目標,就必須共同合作,同時在合作過程中學生之間少不了共同探討與互相提問,這些提問都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最近距離的提問,因此都是最真實的提問。如果教師能多組織一些這樣的小組活動,就會不斷促使學生之間進行互相提問,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多問的好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敢于提問、自主提問、經常提問的好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漸漸形成問題意識。這樣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才能夠不斷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嘗試著解決這一問題。只有達到這一境界,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做到自主學習,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珠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yǎng)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1,58.
[2]譚瑩.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初探[J].小作家選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