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來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隨之不斷發(fā)生改變。教學后我經常反思以下問題:在這40分鐘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我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更有效的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每一位老師思考。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昂献鲗W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提高,主體地位更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很多,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學生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同桌交流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jié)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fā)展。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不僅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小組,以探究者的身份出現。教師也可以在練習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就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開放性題目,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2.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題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首先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敢問”。傳統(tǒng)教學總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學生思維容易被動,受到壓抑,形成上課就是答問的定勢。要使教師的“問”逐步過渡到學生的“問”,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提問的勇氣,為學生創(chuàng)造研究探討的自由天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其次,要緊扣教材,訓練學生“會問”、“善問”。有些教師擔心學生“不會提”、“亂提”、“提不好”,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而限制學生提問。其實,只要緊扣教材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質疑問難的訓練,學生是能達到“會問”、“善問”的程度,從而強化獨立的質疑問難能力的。提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經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和引導,“不會提”、“提不好”的顧慮沒有,“亂提”也就漸漸納入預定的教學軌道。課堂教學不是更有質量和效率嗎?
3.利用信息技術
3.1激情教學,培養(yǎng)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CAI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其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我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課文中雖然有許多繪聲繪色的句子,如:“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象是天空著了火?!薄斑@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钡捎趯W生缺乏親身經歷,對這些絢麗的色彩、瞬息的變化無法單純從文字中獲得切身的體會與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頗顯費力與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如讓他們眼見為實,適時地播放一段火燒云的錄像。五彩斑斕的云朵,瞬息萬變的天空清晰地展示在同學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贊嘆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爭先恐后地抒發(fā)自己的觀感,對眼前的奇幻景象贊不絕口,為大自然的神奇壯美深深折服。在濃厚學習興趣的促進下,學生主動發(fā)表看法,對于錄像中展現的火燒云的形狀進行豐富的想象與爭論,有的說這朵紅色的云像一匹馬,也有的說那朵紫色的云像一條巨龍,還有的說火燒云的形狀變化真快,剛才還看見像有一群小狗的,一轉眼就跑得無影無蹤。
3.2利用虛擬情境激發(fā)求知欲望。
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條件和場所,一個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學習意義的建構和興趣的提高。以《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為例。課堂教學開始時,老師即以一個虛擬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大家喜歡看電視嗎?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粋€電視欄目,你們想看嗎?”虛擬節(jié)目主持人——學生走上前臺,配合多媒體課件,聲情并茂地介紹圓明園從輝煌走向毀滅的滄桑歷史。隨后,“主持人”請大家以科學家的身份,研究由“歷史學家”、“建筑家”、“收藏家”提出的問題:1.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2.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3.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這種虛擬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了學生的身份,刺激了學生的需要,優(yōu)化了學習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4.采用單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自學能力
每一個單元學習伊始,我都會用一個課時對這一單元選文的側重點及學文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整體的了解,我一般會提三個指導問題:一是這一單元的選文有什么共同點,你還知道哪些相類似的文章?二是學習本單元要學習哪些寫作方法?三是通讀本單元所有文章,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篇,說說理由。學生對這樣一種開放式的學習通常都是很喜歡的,尤其是最后的交流,大家都覺得有話可說,而且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圍繞主題在談,同時也讓學生加深印象,對學習本單元降低難度,更有趣的是,學生往往會找出與本單元相類似的許多美文,極大地豐富積淀。同時我在每一個單元都會以語文學習小組為單位安排一次或大或小的綜合性學習:大到進行一次田園采風、一次名著賞析等(小組先列出計劃,把活動過程做成幻燈片全班交流,還要寫出隨想感言或觀察日記,最后小組總結,把所有資料匯編成冊,全班來評出最優(yōu)秀的小組),小到搜集一組成語故事、看一次中秋晚會等,綜合性學習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因為這當中帶有主動性和生活性,還有小組之間、學生之間相互比較產生的搶強心理,都是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這樣的互動氛圍中自覺學習語文,大大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