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連合
摘 ? ?要: 談心是師生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徑。班主任可以通過談心理解學生內(nèi)心世界,為其“解惑”,從而引導學生向更有益的方向發(fā)展,達到增進師生情感,教書育人的目的。然而,談心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態(tài)度,否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本文從教育實踐出發(fā),分別從平等帶生、講知心話、有耐心、選擇合適時機、善于傾聽、做好引導及以德感生這七個方面具體闡述談心的藝術與技巧。
關鍵詞: 談心 ? ?技巧 ? ?藝術
教師與學生談心是傳統(tǒng)的德育工作方法,也是每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必須練就的一項基本功。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實行新課程標準的今天,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
不僅如此,多與學生交流,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可以盡快幫助師生建立友誼,并且能夠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便于以后的學習和交流,還能夠產(chǎn)生班集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校風,進而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那么,教師應怎樣與學生談心呢?
一、要平等待生,不“居高臨下”
班主任與學生談心一定不能擺出師長的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視同仁。現(xiàn)在的學生主體意識特別強,他們主張個性與自我的展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談心時切忌主觀臆斷,一定要先聽聽學生的心聲,要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角度出發(fā),這樣往往會發(fā)現(xiàn),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fā)點不同,自然也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這樣,可以更好地解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真正幫助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自己的形象。教師對學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樣會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師生之間自然而然就能建立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關系。
因此,只有平等地對待學生,同學生交心結友,才能真正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她)們,真正達到談心的目的。全面公平的對待就是老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困難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nèi)向拘謹?shù)母獝?“金鳳凰”要愛,“丑小鴨”也要愛。只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才能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感。
二、要講知心話,不“空洞說教”
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迸c學生談心一定要講真話、實話。現(xiàn)在的學生個個都是小精靈,他們聰明得很,千萬不要把他們當做非常容易欺騙的小孩子。老師的眼神、語氣甚至表情都要發(fā)自內(nèi)心,透著誠懇。而且他們的自尊心很強,逆反心理更強,害怕吃苦,害怕困難。
教師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他們不愿意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硬性任務,我們要講道理,不能一味批評指責。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甚至諷刺、挖苦的方式對待他們,則必然會傷及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對學生的心靈傷害。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這是教師的職責。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樂。他們也需要發(fā)泄和傾訴,所以一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存在。因此,教師和學生談心一定要從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通,這樣學生也才會真心接受與真心地樂于接受。再用葉圣陶先生的話說:“做教師最主要的是不說假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p>
三、要有耐心,不“計較報怨”
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與學生談心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能三言兩語完事。即使談心不順利,產(chǎn)生一些誤會,甚至碰到釘子,也不要灰心,或聽之任之、撒手不問,更不能計較和報怨學生。任何事物的轉變都需要一個過程,學生的認識也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我們平常認為有缺點的、表現(xiàn)不好的或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他們需要耐心的、重復的教育和溝通,才能夠愿意與老師交流,才愿意把自己的真心話向老師訴說。學生是一個鮮活的群體,家庭各異、性格各異、特長愛好各異,如果我們用同樣一個模式要求他們、束縛他們,那么將來我們培養(yǎng)出的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機器人”。不同個性的人需要不一樣的談心的方法。這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所以足夠的耐心必不可少。
四、要選擇時機,不“急于求成”
對一些性格倔強或理解問題比較偏激的學生,與其談心往往在“火頭”上談不成。對此不必操之過急,而要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談。如在學校不方便,也可選擇家訪的方式談,場所變了,氣氛變了,有利于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因勢利導,解決問題。不溺愛“乖乖生”,不歧視“學困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的,也是必須做到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生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對于犯了錯誤的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錯誤,再從行動上加以改正,要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時間和機會?!敖馃o足赤,人無完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看待學生優(yōu)點,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多一些激勵和表揚,給予他們信息,以便促進學生反思和改變。
五、要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總想找信賴的人,特別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師一吐為快,指點迷津,哪怕是靜靜地聽其訴說,他(她)也會覺得心情舒暢得多了。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自以為是,說三道四,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那么定會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傲佳砸痪淙?,惡語傷人六月寒”,堅決不允許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的缺點、錯誤要寬容、理解,一分為二地看待。有時候,教師的一句鼓勵性的語言,一個關心學生的動作,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現(xiàn)場效應,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使其終生難忘。
六、要做好引導,不“事后批評”
對于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與學生的及時交流,與學生共同想辦法,找對策解決問題。讓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堅持“表揚要當眾,批評要個別”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這樣一來,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
七、要以德感生,不“以勢壓生”
為人師者,特別是班主任,平時一定要高風亮節(jié),為人師表,愛護和關心學生,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這樣在與學生談心時,學生才會聽得進。如果平時師者形象不正,談心時還使用高壓手段,則會加劇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會使談心一無所獲,而且會適得其反。
總之,談心是班主任有針對性的工作手段,而談話卻可以營造出一種祥和的氛圍,達到師生情感融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師觀點,比純粹的理論講解要有用得多。多與學生談心,是一門藝術,更是細致入微的工作。